- 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研究
- 林建輝
- 1343字
- 2025-04-28 20:20:26
三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書以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為研究對象,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的現象和本質、歷史和現實,遵循從理論到實踐、從問題到策略的基本思路,系統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的基本內涵、理念淵源、生成機理、現實境遇和建設理路等。其中,對基本內涵的解析主要在于廓清研究對象的“事質領域”,闡明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的概念、結構、特征、價值等學理問題,這是本書的基礎性工作;對理念淵源的追溯主要在于開闊理論視野,以便從古今中外的經典思想觀點中汲取理論養分,強化本書的理論基礎和理論依據;對生成機理的探究主要在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生成、通達、變化的條件、過程和規律,著力填補目前本研究領域的薄弱點乃至空白點;對現實境遇的研判主要在于觀照現狀、挑戰和問題,以便理論聯系實際、聚焦現實問題;對建設理路的探索主要在于解決策略問題,用以指導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建設的具體實踐,這是本書的最終落腳點。
本書的預期目標,是在吸收借鑒相關思想理論成果的基礎上,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研究的理論框架,闡明上述主要論題,并提出一些理論創見,為新時代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建設提供必要參考。
(二)研究方法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在根本方法上,堅持歷史與邏輯相統一、事實與價值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等原則方法。在具體方法上,主要采用以下幾種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本書圍繞“思想政治教育”和“說服力”這兩個主題詞,擴展到“思想政治工作”“說服”“信服”“認同”等相關主題詞,從不同學科視角廣泛搜集各種經典著作、學術著作、學術論文、報刊資料等相關文獻,并借助中國知網、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資源數據庫、中國國家圖書館網站等各種網絡途徑,進行更全面的文獻檢索。在此基礎上,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深入系統的梳理和研究,全面掌握本研究領域的學術歷史和新近動態,綜合評述并吸收借鑒有價值的思想觀點,進而建構和完善本書的理論框架。
2.系統研究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由多種要素構成并與社會環境深度交融的復雜系統,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的生成和變化,同樣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內外各要素的交互作用。本書將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視為一個集成性、流變性的影響力系統,對其結構、特征、價值、生成、通達、流變以及現狀、問題、原因、對策等相關方面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系統分析,遵循從要素到功能、從內因到外因、從抽象到具體、從理論到實踐的邏輯進路,構建比較系統的理論框架,探索切實可行的實踐路徑。
3.跨學科研究法
在堅守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屬性的同時,本書還從教育學、傳播學、心理學、政治學、管理學等跨學科視角,合理借鑒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科學方法,對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相關問題進行比較全面深入的研究。比如,借鑒教育學等學科知識,對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的基本結構等進行分析;借鑒傳播學、心理學等學科知識,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播過程、受教育者接受心理等進行分析;借鑒政治學等學科知識,對執政黨和政府的政治權威及公信力等進行分析。
除了以上三種具體方法,本書還局部采用歷史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即對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歷史進行簡要梳理,對有代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例進行具體分析,對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進行適度比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