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下政黨協商研究
- 徐鳳月
- 5174字
- 2025-04-29 20:08:09
第一節 選題依據及意義
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國政黨協商始終將協商為了人民,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作為自身出發點和最終目的。與資本主義民主形式上的“一人一票”、實質上的“少數人專政”相比,中國的政黨協商顯示出了自身的獨特性和巨大優越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人民只有投票的權利而沒有廣泛參與的權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后就進入休眠期,這樣的民主是形式主義的?!?a id="w4">[4]發展人民民主、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是執政黨和參政黨畢生追求的奮斗目標,政黨協商作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在協商領域的具體體現,其獨特優勢在于始終堅持人民民主,民主性既是中國政黨協商制度本質屬性和最大優勢,也是其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價值基礎和動力源泉?!坝惺潞蒙塘浚娙说氖虑橛杀娙松塘俊?a id="w5">[5],這既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本質要求,也是推進現代國家治理、實現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6]的新時代民主政治發展的價值取向,內在的要求是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中充分鞏固發展中國政黨協商制度的民主優勢。因此,深入研究探討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下政黨協商問題,對于充分發揮政黨在協商治理中的功能和優勢、推進政黨協商與國家治理現代化良性互動大有裨益。
一 選題依據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國家治理現代化理論在學術界獲得廣泛和深入的研究。從管理學角度看,國家治理的目的是治理主體在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進程中更好地維護社會秩序,增加公共利益。從政治學角度看,國家治理是對國家管理的一種提升和跨越,其本質是治理主體通過健康有序的政治參與,推動國家權力高效健康運行,從而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基本權利和國家穩定。政黨協商是我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特有形式,以參與主體廣泛、協商過程平等為主要特征,以化解主要分歧、增進社會共識為主要目的。因此,無論是從二者概念內涵,還是從二者所要實現的目的看,政黨協商與國家治理現代化都有直接而又緊密的內在邏輯關聯。為推動政黨協商規范運行,更好地適應現代國家治理,2015中共中央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關于加強政黨協商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更是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對堅持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作出戰略部署。這些文件和《決定》的出臺為完善政黨協商制度建設,將其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提供了重要的法理基礎。作為指導性綱領,2015年《意見》明確強調了政黨協商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和中國民主政治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加強政黨協商是中國共產黨全面增強執政本領的重要途徑。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政黨協商為我們黨團結各民主黨派及其所聯系的群眾提供了有效途徑。通過政黨協商,搭建制度化的表達意見、溝通協商平臺,可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廣泛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為推進國家價值現代化提供科學、民主決策。新中國成立70余年來,作為我國政黨制度優勢展現的重要形式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首要協商渠道、政黨協商早已深深嵌入了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并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多種渠道和機制。新時代充分發揮政黨協商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對展示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價值。
二 選題意義
作為協商民主理論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實踐中的運用和體現,政黨協商在推動“五位一體”建設和提升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下政黨協商問題,既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學術價值,又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理論意義
第一,有利于深刻理解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政黨協商之間的內在邏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寫入《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這為新時代推進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發展、發揮政黨協商在現代國家治理中的重要功能奠定了理論基石。從本質上看,執政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目的在于通過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現政黨、國家、人民和社會之間的有效互動,消除阻礙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良性發展的各種制約因素,從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協調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政黨協商是中國共產黨人和各民主黨派成員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民主形式,其本質也在于最大限度地協調由改革所引起的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由此可見,政黨協商很好地契合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現實需求?;诰o密的內在邏輯關系,2015年《意見》和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都明確強調政黨協商在推進現代國家治理進程中的重要作用。政黨協商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重要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環節。因此,厘清二者之間的內生邏輯,明晰新時代政黨協商在推動現代國家治理中的角色和定位,是研究其在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必要前提。
第二,有利于拓寬在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下對政黨協商的再認識。當前世界進入全球治理新時代,作為對西方國家傳統自由民主體制反思與批判的協商民主逐漸贏得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與贊同。40多年的改革開放,在推動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也使社會階層結構日益分化,思想觀念日益多元,文化思潮也日益多樣,如何實現不同階層意見的充分表達和有序政治參與成為新時代考驗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時代課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邁入了全面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階段。新時代下,歷史方位的巨變要求執政黨轉變執政方式,調整執政方略。完善政黨協商,優化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政治生態,發揮其在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巨大優勢,既是在制度層面上符合人民民主要求,也是在治理層面上契合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2015年《意見》指出,開展政黨協商“有利于擴大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有序政治參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7]通過開展政黨協商,把執政黨的主張轉化為各民主黨派的共識,進而在各界群眾中傳播共識,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目標,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厚植政治基礎和社會基礎。可以肯定,政黨協商在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方面必將發揮更大作用,扮演更重要角色。因此,從國家治理層面考察政黨協商,有助于我們從深層次上對政黨協商進行再認識。
第三,有利于深刻認識和理解新時代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勢?!艾F代民主政治離不開政黨制度,但政黨制度形態則決定民主政治的運行形態。如果說西方的競爭民主與西方的政黨制度相匹配的話,那么中國的協商民主則與中國的政黨制度相匹配。”[8]可以說,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與中國特色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相匹配。作為新型政黨制度的重要實踐形式,政黨協商制度之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功能和作用機制,在于各民主黨派能夠公平、有序地參與公共決策和公共服務,進而實現人民民主形式程序環環相扣。政黨制度是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支撐。把政黨協商制度納入國家治理體系范疇,既是中國共產黨適應新時代,全面增強執政本領的現實需要,也是推進中國政治體制改革、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發揮中國民主政治制度優勢的內在要求。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見證中國由追求“民族—國家”獨立到“民主—國家”成長的全過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2018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時強調:“完善政黨協商制度決不是搞花架子”,“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廣泛、更有效的民主。我們應該不忘多黨合作建立之初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把我國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9]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框架下,各民主黨派在執政黨的領導下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和政治協商,這是充分發揚人民民主、維護人民民主的重要體現。進入新時代,隨著新型政黨制度頂層設計的不斷完善,中國共產黨各級黨委也更加注重同各民主黨派的各級領導人保持密切溝通和聯系,始終堅持在政治上和思想上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堅定地維護著黨際間的良性互動。因此,在國家治理現代化背景下研究政黨協商,有利于正確認識和理解新時代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勢。
(二)實踐意義
第一,有利于增強新時代執政黨執政本領,提升執政黨執政能力。執政黨執政本領和執政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成敗,關系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能否實現。在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野下,執政黨必須樹立現代化的奮斗目標,提升自身執政本領。政黨協商作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公民政治參與熱情,促進公共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新時代面對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的局面,中國社會逐步形成了由多種力量驅動的多元主體協商合作、民主共治的獨特實踐形態。因此,推進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協商合作,提升其參與協商共治的水平和能力,既是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政治要求,也是實現執政黨決策科學民主、不斷提高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條件。另一方面,有利于新形勢下拓寬監督渠道,加強對執政黨的民主監督,幫助執政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預防腐敗,改善形象,提升其執政能力。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既是我國多黨合作的重要形式,也是我國政黨協商的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需要接受廣大人民群眾,包括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監督,發揚民主,廣開言路,鼓勵和支持各民主黨派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各項工作提出批評和建議。作為“諍友”,這種黨派性的、有組織的黨外監督對遏制執政黨腐敗、增強執政黨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中國70多年來多黨合作實踐表明,民主監督正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重要價值體現。
第二,有利于推動新時代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政黨協商是立足于中國實際所形成的獨特的政治行為。建設務實、高效、有序的政黨協商既是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項重要舉措。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政治發展進程比起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迅速,這樣的發展狀態已經對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政黨協商層面,更是要求發展充分的黨派政治性合作。為此,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積極穩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建設。政黨協商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重要體現,“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于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10]。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發展政黨協商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包容和吸納各種利益訴求,也有助于在最大程度上理解和處理不同社會階層和群體之間的關系。因此,從政黨協商政治功能層面上看,在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下推進政黨協商,有助于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第三,有利于維護新時代政治穩定,促進社會和諧。鄧小平多次強調:“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a id="w11">[11]鄧小平在對歷史的反思和現實的分析的基礎上,精辟地闡明了社會穩定、政治穩定同當代中國政治發展過程的關系。當前,中國正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這是新時代中國開展的一項全新事業,更是一場深刻的偉大革命,已經促使中國社會結構和各領域發生了重大調整和改變,極大地激發了社會大眾的政治自覺和政治參與的迅猛擴大,這既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機遇,也為開展政黨協商奠定了基礎。眾所周知,無論是推進國家治理還是開展政黨協商,最終目的都是要實現多重社會力量的協同與合作治理,以期實現用制度體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新中國成立70余年來,中國特色政黨協商已經成為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形式之一,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占有著獨特的地位和優勢:開展政黨協商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也是黨領導人民開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更是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實現中國共產黨執政和決策科學化的重要內容。進入新時代,中國政黨協商在表達利益訴求、綜合利益訴求、回應利益訴求方面將會發揮更加顯著的作用。通過政黨協商實現不同群體的意見和訴求在國家政治層面中得到及時回應,有利于推動政黨之間良性互動,形成健康、有序、民主的政治局面,實現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