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下政黨協商研究
- 徐鳳月
- 3130字
- 2025-04-29 20:08:08
序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更是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重大戰略部署。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黨協商是中國共產黨提高治國理政能力的重要途徑。政黨協商實踐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進程,又踐行了現代國家治理進程中的治理理念。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政黨協商在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圍繞政黨協商的開展和實踐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2015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又印發了《關于加強政黨協商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2015年《意見》),2015年《意見》進一步規范了政黨協商的基本內涵、地位作用、主要內容、形式程序和保障機制,并明確指出開展政黨協商“有利于促進科學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和2015年《意見》成為引領新時代中國政黨協商發展與完善的科學指南,為政黨協商有制可依、有規可守、有序可循提供了基本依據和法理支撐,更為政黨協商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中國特色政黨協商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及其多黨合作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人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斗爭中,“風雨同舟、患難與共,共同創立和發展起來的,是中國人民的政治經驗和智慧的結晶”,是當前世界民主政治發展浪潮下,最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新型政黨制度。回溯歷史,可以發現,中國共產黨對政黨協商的探索可以追溯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二大首提“共商”思想;兩次國共合作是政黨協商實踐有益有效的嘗試;“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思想蘊含政黨協商內容;重慶政治協商會議中政黨協商得到歷練;在新政協籌備中,政黨協商得到充分的展開和淋漓盡致的發揮,政黨協商制度終得確立。莫岳云:《繼續把政黨協商堅持好發展好運用好》,《學習時報》2017年10月2日第3版。具體來看,當代中國政黨協商制度建設可以分為四個時期:中國政黨協商萌芽和形成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之中,曲折發展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當中,恢復穩定于改革開放時期,完善成熟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一完整的發展歷程見證了中國由追求“民族—國家”獨立到“民主—國家”成長的全過程,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從世界各國和地區的政黨制度實踐來看,中國政黨協商制度在短短幾十年時間里實現了形成—發展—成熟—完善的一系列過程。這與西方國家和較早實行政黨政治國家相比,發展速度是顯而易見的。幾十年來,作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政治經驗和政治智慧結晶的中國政黨協商制度始終堅持踐行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理念,在保障中國政治穩定、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維護中國社會和諧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彰顯了自身在助力國家治理現代化方面的獨特魅力和無可替代的顯著地位。
首先,政黨協商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體系的首要協商渠道。2015年《意見》明確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七種方式,政黨協商位于首位。政黨協商無論是協商主體還是協商內容都呈現出其他協商形式所不具備的特殊性。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七大協商中,政黨協商不僅協商主體政治地位高,而且協商內容更是中國共產黨同民主黨派基于共同的政治目標,就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事務,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直接進行政治協商的重要民主形式,具有高層性、全局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特點。
其次,政黨協商對其他協商民主形式具有引領示范作用。政黨協商所呈現的以協商促共識,推動多黨合作持續發展;以協商促民主,推進民主政治不斷完善;以協商促發展,實現經濟社會長足進步等成效也為其他形式的協商民主提供了重要經驗。幾十年來,政黨協商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重要的原則、價值理念、基本方式和制度機制,為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健康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重要的考量,為健全和完善其他形式的協商民主樹立了可供參照的標桿、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最后,政黨協商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路徑。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經過幾十年實踐,政黨協商實現了不同訴求的有序表達,達到了求同存異、凝聚共識的效果,為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目標提供了具體路徑。2015年《意見》更是明確指出,政黨協商在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戰略布局中具有獨特優勢和作用。加強政黨協商,有利于擴大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有序政治參與、暢通意見表達渠道,有利于增進政治共識、廣泛凝心聚力,有利于促進科學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國特色政黨協商制度歷經幾十年實踐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在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能夠自覺擔負起政黨協商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的政治責任,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發展穩定上來,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建言獻策,政黨協商獲得了重大的發展,在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提升執政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能力,實現國家有效治理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也應當看到,隨著新時代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既面臨著來自全球共時性的治理難題,也面臨著自身經濟社會轉型所帶來的治理困境,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所處的歷史方位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政黨協商也面臨著全新的沖擊和挑戰,在實踐過程中日益凸顯出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有的協商意識不強,有的協商能力不夠,有的協商內容形式化,有的協商過程不夠民主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與完善。
基于此,徐鳳月博士在其獲評的大連理工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我國政黨協商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和新課題,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理論研究和更深層次的實踐探索,歷經積累沉淀的學術思考,將《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下政黨協商》專著呈現給讀者。此書著眼于新時代歷史方位,立足于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整體框架,堅持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方法,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政治參與、制度設計和政黨自身建設等層面,探索政黨協商規范和運行規律。目前學界研究政黨協商的成果頗多,但將政黨協商置于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之下進行探討卻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和創新。整體來看,這本專著還是具有不少可圈可點的地方:一是通過學理剖析揭示出政黨協商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高度契合性,指出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政黨協商二者之間具有相互促進的內在邏輯關系;二是注重歷史考察,在歷史經驗梳理中總結出政黨協商的三大特征;三是緊貼實際,圍繞政黨協商面臨的困境和挑戰,提出了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下政黨協商的優化路徑。作者通過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方式對政黨協商展開研究,既回應了中國共產黨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體系的戰略構想,也為國家治理現代化背景下如何著力推動政黨協商深入開展提出了可資參考的建議。相信此書的出版能夠幫助讀者更進一步了解政黨協商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政黨協商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中不可忽視的功能價值和獨具特色的優勢。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政黨協商制度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巨大成就,展現出獨特的演化邏輯和內在價值,有力地回應了中國民主政治建設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推動中國“五位一體”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進入新時代,我們有理由更加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隨著理論層面的創新、實踐層面的拓展、戰略層面的話語權掌握,中國政黨協商制度一定能夠在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彰顯出更大的優勢,發揮出日益顯著的作用。
是為序!
魏曉文
2022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