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綸扉宦夢:黃景昉與晚明政局
- 朱曦林
- 546字
- 2025-04-29 20:24:59
第一章 檗谷黃氏家族與黃景昉的早年經歷
有明一代的福建地區,承續自宋元以來的人文傳統,公私教育發達,科舉氛圍濃厚,弘治、嘉靖以降經濟的發展[1],又進一步推動了文化的繁榮,從而使八閩之地在歷次科考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績,特別是高級官員主要來源的一甲進士、庶吉士人均數在明代皆位居首位。[2]其中,泉州一地不僅“科第文物之盛,彬彬與上國齒”[3],其府治晉江縣人均進士數更是居全國之首,形成了“溫陵人文之盛,晉江一邑與海內諸名邦相抗衡”的局面。[4]隨著通籍者日眾,出自泉州、晉江的進士屢登廟堂,甚至仕至顯宦,位居宰輔者亦不乏其人[5],終明之世,福建共有十一人入預機務[6],在隸屬泉州府的七人中,即有六人出自晉江縣,科名仕進之盛于此可見。與之相表里,黃氏家族自南宋時遷居晉江檗谷,至正統末年移居泉州郡城后,在“閭閻山海之間,家詩書而戶業學,即卑微貧賤之極,亦以子弟知讀書為榮”[7]的文化氛圍之下,從八世祖黃克復受業蔡清學《易》,始肆力于讀書舉業,此后通過家學傳承和人際網絡的拓展,迄于明季共產生了八位舉人、三位進士,成為晉江一地的“科舉家族”。出生其間的黃景昉,受家庭的濡染,自幼秉承庭訓,以“儒宦為業”,與伯仲二兄共學,由此開啟了他的科考仕進之路。本章旨在梳理檗谷黃氏家族的發展及其人際網絡的基礎上,呈現黃景昉的早年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