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地方官僚制度探研
- 苗書梅
- 542字
- 2025-04-28 17:19:52
南宋“便民五事”制度略論
——南宋中央獲取地方信息的渠道之一
隨著政治、經濟、司法等各方面國家管理事務日益復雜化,宋朝的地方行政事務更加繁冗。在總結治理國家經驗的過程中,宋朝統治者重視民生,關注基層治理,意欲緩和社會矛盾,進而鞏固王朝的統治。采取什么樣的措施能更好地發揮地方官員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作用,更好地溝通中央和地方的信息,是宋朝最高統治者始終關心的重要問題之一,而交通條件的改善,使這樣的預設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實現。
兩宋時期,地方長官特別是知州、監司任期時間短暫,如前文所述,他們從地方離任到京城和離開京城赴任地方時,有面見皇帝反映問題、陳述政見,接受皇帝詢問和勉勵的“朝見”與“朝辭”制度[1]。關于宋朝溝通中央與地方政令的信息渠道這一研究領域,鄧小南教授及其帶領的團隊包括研究生,已經有了一些開拓性研究成果,在她主編的《政績考察與信息渠道——以宋代為重心》[2]一書中,既有對中央負責接收和傳遞信息的相關官僚機構如登聞鼓院等的鉤沉索隱,對文書制度的探討,也有對監察官考察地方信息處理機制、地方官政績考察機制、路級官員互查、朝廷考察地方的路徑、州縣官府傳布政令的方式、路級官員考察地方官員政績的方式等的深入研究。但是,細微之處,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深化,如南宋“便民五事”制度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