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利西斯》的認知詩學研究
- 吳顯友
- 1882字
- 2025-04-27 17:58:52
0.4 研究方法、分析框架和主要目標
0.4.1 研究方法
第一,認知詩學批評方法。要正確處理好語言學描寫與文本闡釋之間辯證統一的關系,也即是客觀描寫與主觀評價之間的關系。恰當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或“度”是本書的關鍵所在。語言描寫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文本闡釋要以語言事實為依據,輔助以恰當的文學批評理論,對文學文本進行較為客觀、系統的闡釋。根據不同的研究對象,擬采用相應的認知詩學理論,如認知語法理論(認知語音、認知詞匯、認知語義)、認知隱喻理論、認知突顯理論和認知敘述學理論等。
第二,審美批評方法。審美批評是一種語言形式或形象的直覺批評方法,屬于情感性評價。它與實證方法之間是一種互為依靠、互為補充的關系。實證批評以語言事實、例證為基礎,讓事實說話,具有較為科學、客觀的語言描寫方法,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審美批評成分或情感性評價;審美批評同樣包含著實證批評方法,沒有實證的審美批評就會陷入主觀臆斷的泥潭,缺乏系統性、客觀性和可靠性。
第三,定性、歸納的綜合研究方法。以語言事實為依據,輔之以圖形、圖表、統計分析方法,對文本進行定性與定量研究。
第四,文本細讀法。結合文本的內外語境,從語境、認知和審美角度深挖作者的語言藝術、敘述策略、主題思想、美學價值以及喬伊斯的語言觀等重要問題。
0.4.2 認知分析框架
結構主義敘事學把敘事分為兩部分:故事(histoire):即內容或一些事件(行為、發生)以及存在因素,如人物、背景成分等,回答“what”,敘述中描寫了什么?話語(discourse):即表達方式,如內容是如何組織安排的,回答“how”,故事材料是如何組織的?俄羅斯形式主義敘述學家把敘事分為故事(fabula)和情節(sjuzet)。故事,即基本的故事材料,與敘述相關的所有事件,“在講故事時傳給我們的事件的總和”“最終發生了什么事情”;情節,即講故事時把事件聯系起來的技巧,回答諸如“讀者是如何知道所發生的事情的?”也即“作品中事件出現的先后順序”,它既涉及語言表達方式,也關注敘述技巧。本書擬采用結構主義敘事學對敘事的分類和定義,即把敘事分為話語和故事兩個層面。本書的認知分析框架如圖0-1所示。

該分析框架有如下三個特征。(1)該分析框架由敘事的兩大層面和多個分支層面組成。其中,話語層面涵蓋語言的內部層面,包括語音(含非言語聲音)、詞匯、句法、文體戲仿、意識流語體等多個內部層面。故事層面包括宏觀敘事策略和微觀敘事策略。前者包括荷馬史詩神話敘事結構、西方戲劇“三一律”的經典敘事、“拋物線”敘事軌跡、“太陽軌跡”敘事結構等內容,后者涉及小說中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體驗性敘事技巧。(2)分析方法包括語言描寫和認知闡釋兩個階段。語言描寫的對象是故事的話語和故事層面上典型的或突顯的語言特征或敘事技巧,認知闡釋階段應結合文本的內外語境,借用相關的認知詩學理論,如認知語言學、認知心理學和認知敘事學等學科的相關理論,對典型的語言特征或敘事技巧進行認知閱讀與闡釋。介于語言描寫與認知闡釋之間的虛線框架是認知語言學理論,它起到了一種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把文本闡釋的兩個階段有機地聯系起來。(3)每個環節、步驟的雙箭頭,表明認知闡釋是借用認知詩學理論對文本進行循環往復的閱讀闡釋過程,也即是基于文本內外語境而進行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反復分析、驗證和協商的過程。
0.4.3 主要目標
第一,從認知詩學的角度重讀經典,研究《尤利西斯》在話語和故事層面的語言創新藝術和小說敘述藝術,尤其是在語言表達形式、人物思維風格、敘述策略、意識流語篇建構策略等層面的創新藝術,探討喬伊斯的語言觀、語言符號與文學、思維、認知之間的關系問題。
第二,從認知語法的角度探討小說中突顯的語言現象,如特殊聲音、詞匯創新、文體戲仿等的認知意義,揭示喬伊斯文學語言的本質特征以及喬伊斯的語言觀:語言的創新性、不確定性和游戲性。探討小說中的兩個男主角——布盧姆和斯蒂芬的個人言語特征與人物思維風格之間的關系,揭示小說人物的個體狀態、性別角色等。
第三,從認知隱喻的角度研究小說中三類隱喻——身體類、生活/愛情類和花草類隱喻的隱喻類型、認知語義和認知機制,探討認知隱喻的形象性、體驗性和創新性等本質特征以及喬伊斯對身體敘事、身體詩學的關注。
第四,從認知敘事視角分析小說隱喻性的宏觀敘事策略和微觀敘事策略。前者包括荷馬史詩神話敘事結構、西方戲劇“三一律”的經典敘事和“太陽軌跡”敘事結構等內容,后者涉及小說中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體驗性敘事的認知功能,揭示小說的宏觀與微觀敘事藝術。
第五,從認知語法角度揭示喬伊斯意識流語篇的建構策略,探討喬伊斯三種獨特的意識流語體風格:規范型、過渡型和極端型的語體風格,以及其認知語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