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現代報刊的興起與傳統文人的境遇

考科舉入仕途是大多數晚清文人的人生選擇,但是錄取名額和考生人數的比例懸殊造成寒窗苦讀的文人生計困難,真正能靠科舉走向正途的文人士子只有很小一部分。科舉考試落榜的文人或者開辦私塾教書,或者進入學校成為教官,此舉一方面為了生計,另一方面為之后的科考繼續做準備,從而造成剩余的下層士子數量龐大卻生活窘迫。

山西舉人劉大鵬在他的《退想齋日記》中記錄了自己和一些朋友落榜后的境遇:“……半途遇一教書人,系業商而落泊者也。班荊交談,備言所教童子五、六人,每人送束脩錢一千六百文,一年所得不滿十千錢,糊口亦不夠,何能養家乎?”[1]“……錦軒言其境遇甚窮。今歲所得束脩除卻飲食雜費,不過落二十余千錢,家中用度浩繁,所入不敵所出,將何以治生。”[2]與內地文人士子境遇稍有差別的沿海城市文人,在名落孫山之后除了走上與劉大鵬等人一同的求生之路外,還有些文人選擇了為外商打工的謀生之道。“何以為生?”成為擺在知識分子面前最為迫切的問題。依靠自身的才能獲得經濟獨立是每個不能進入仕途的知識分子需要思考的首要問題,這些知識分子不再把讀書做官看作人生的唯一出路,開始進入城市的職業流動行列中。作為知識分子,其經濟意識的起點是對經濟活動中重要的媒介“金錢”的思考。“如何賺錢養活自己”,可以說是當時這批知識分子最為樸素的經濟意識。晚清民國時期經濟意識與產業政策對新興文化人的文化實踐活動產生了重要影響。靠“賣文為生”賺取稿酬成為一批文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由此催生了一批新興文化人的出現,開啟了從傳統文人向現代文化人的轉變之路。這批文化人主要通過三種途徑完成了自我的職業身份轉型。第一,進入現代出版業,成為報紙、雜志、圖書的作者、編輯、譯者,通過賺取稿酬維持生存,比如魯迅、張恨水、陸費逵等人。第二,進入現代校園,成為大學的教師,從事教學領取薪水,比如蔡元培、胡適等人。第三,進入以現代大眾娛樂業為主的劇場、電影熒幕,成為演員、導演、編劇,比如田漢等人。很多情況下,這批知識分子身兼數職,擁有多重職業身份。以上述三個行業為基礎,在現代稿酬制度建立之后出現了最早的一批職業作家。“科舉制度取消了,作家面臨的形勢,不是進不進入市場,而是非進入不可和怎樣進入的問題。……這些人過去與市場無緣,現在,不得已投身市場,這樣,就使進入市場的作家的量和質,都有了極大的發展和提高。因此,科舉制度的廢除,又成了市場文學乃至整個中國文學發展的加速器。”[3]羅貝爾·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在《文學社會學》中寫道:“要理解作家的職業本質,必須想到:一個作家,即使是最清高的詩人,他每天也要吃飯和睡覺。”[4]職業作家是指不依靠政府薪俸,專門靠寫作為生獲得報酬的一類文化人。使“賣文為生”成為可能,不僅需要適應社會、時代變化的經濟意識在文化人頭腦中扎根,而且需要外在市場秩序、制度的形成、建立。正如魯湘元所說:“世界的和中國的職業作家,只有在文學進入市場經濟,在稿酬制度——稿費、版稅、版權等等——建立以后才有可能。”[5]

晚清出現了我國最早的一批職業小說家。晚清科舉制度廢除后,許多知識分子始轉向文學創作,小說是當時許多文人首先選擇的文學體裁。李伯元如此說道:“使余而欲仕,不及今日矣,辭不赴,……自是肆力于小說,而以開智譎諫為宗旨。”[6]林紓說道:“幸自少至老,不曾為官,自謂無益于民國,而亦未嘗有害。屏居窮巷,日以賣文為生,然不喜論政,故著意小說。”[7]阿英在論及晚清小說的繁榮時曾說:“第一,當然是由于印刷事業的發達,沒有此前那樣刻書的困難;由于新聞事業的發達,在運用上需要多量生產。第二,是當時知識階層受了西方文化影響,從社會意義上,認識了小說的重要性。第三,就是清室屢挫于外敵,政治上又極腐敗,大家知道不足與有為,遂作小說,以事抨擊,并提倡維新與革命。”[8]除上述原因之外,很多文人之所以開始投入小說創作,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是現代稿酬制度的建立,為“賣文為生”提供了可能。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稿酬制度的建立影響了小說文體從“邊緣”走向“中心”。小說家也成為最早的一批職業作家。如吳趼人所說:“我佛山人,終日營營,以賣文為生。或勸稍節勞。時方飯,指案上曰:‘吾亦欲節勞,無奈為了這個。’或笑曰:‘不圖先生吃飯,乃是咬文嚼字?’”[9]生動而幽默地描寫出了寫文章與日常生活起居的關系。

辛亥革命之后科舉制度被廢除,知識分子的知識結構和文化心態都開始隨之轉變。與此同時,在思想上接受西學影響,接觸新的文化觀念的文人借助社會輿論和有利的文化資源開啟了職業身份轉型之路。從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王國維到李伯元、吳趼人、曾樸、黃小配、包天笑等一大批知識分子自覺投身報業,成為兼具報人、作家雙重職業身份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县| 黔西县| 西峡县| 莱州市| 阿尔山市| 丘北县| 杨浦区| 大石桥市| 改则县| 呼伦贝尔市| 聂荣县| 固安县| 慈溪市| 潜江市| 永靖县| 海兴县| 黑山县| 尼木县| 含山县| 兰西县| 奇台县| 汶川县| 峡江县| 汾阳市| 兴业县| 抚州市| 乌鲁木齐市| 余庆县| 长沙市| 出国| 志丹县| 通辽市| 鹤壁市| 庆云县| 灵台县| 家居| 溆浦县| 堆龙德庆县| 黄山市| 英德市| 格尔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