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對這個光怪陸離的21世紀了解的深入,以及對那“攝魂匣”(智能手機)神通的逐步掌握,蕭玉甯(蘇瑾)在這個陌生時空里的生存似乎變得……稍微容易了一些。她不再像最初那樣,對周遭的一切都感到恐懼和排斥,甚至開始能從中發現一些新奇有趣之處。
比如,她發現通過手機上的“外賣”App,雖然效率堪憂,但確實能點到一些她勉強能接受的清淡食物,讓她不必每日都面對食堂的喧囂和林小滿那些“重口味”的分享。
比如,她發現那個叫“網購”的“法門”確實神通廣大,只要付得起“代價”(錢),幾乎任何東西都能送到宿舍樓下,省去了她很多不必要的、與人打交道的麻煩。
又比如,她發現手機里有專門用來學習語言的App,里面有標準的“官話”(普通話)發音和系統的文字教學,比她自己瞎摸索效率高得多。她開始利用這些App苦練發音,糾正自己那帶著南梁口音的腔調,并系統學習簡體字的認讀和書寫。
然而,生存的問題,并不僅僅是適應環境和獲取知識那么簡單。一個更為現實、也更為嚴峻的問題,如同烏云般開始籠罩在她的心頭——那就是,錢。
在這個時代,似乎做什么都需要錢。吃飯要錢,買書要錢,買日用品要錢,甚至連使用那個無所不在的“網絡”似乎也要繳納“網費”。她之前住院的費用,雖然大部分由那個神秘的“送她來的人”和學校墊付了,但出院后,她日常的開銷,卻只能依靠“蘇瑾”那張校園卡里本就不多的余額。
那點余額,在她購買了新的床上用品、洗漱用品,以及每日必須的食物和偶爾購買的學習資料后,很快就見了底。當某天她嘗試用校園卡支付午餐費用,卻被食堂打飯阿姨告知“余額不足”時,一種前所未有的窘迫和恐慌瞬間攫住了她。
余額不足?是說……沒錢了?!
她堂堂南梁公主,錦衣玉食二十載,何曾為“錢”這種阿堵物發過愁?宮里的一切用度自有內務府打理,她只需開口,金銀珠寶、綾羅綢緞便能源源不斷地送來。她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竟會為了區區幾兩飯錢而捉襟見肘!
強烈的落差感和羞恥感讓她恨不得立刻轉身離開。但饑餓的胃和周圍排隊人群投來的目光,卻讓她不得不硬著頭皮,向旁邊同樣在打飯的林小滿投去了求助的目光。
林小滿倒是很仗義,立刻幫她刷了卡,還安慰道:“沒事啦蘇瑾,卡里沒錢了跟我說一聲就行!回頭讓你爸媽給你打生活費嘛!”
生活費?爸媽?
蕭玉甯心中又是一痛。她在這個世界,哪里還有什么“爸媽”?
這頓飯,她吃得食不知味。沒錢的窘境,像一塊巨石壓在她心頭。她總不能一直依靠林小滿的接濟,那不符合她的驕傲和原則。她必須想辦法,自己掙錢!
可是,要如何掙錢呢?
在這個時代,似乎人人都要“工作”。林小滿偶爾會去做一些叫“兼職”的事情,比如在圖書館整理書籍,或者在學校附近的奶茶店幫忙,據說能賺取一些微薄的“工資”。但這些工作,對蕭玉甯來說,都顯得那么陌生和……低微。讓她去做那些伺候人的活計,或者整理那些她尚且認不全的現代書籍?她實在拉不下這個臉。
更重要的是,她現在頂著“蘇瑾”的身份,還是個“學生”。按照這個時代的規矩,學生的主要任務似乎就是“學習”,然后通過一種叫“考試”的篩選,獲得某種“文憑”,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她連最基本的文字和知識都還沒掌握,如何能像其他人一樣去“兼職”?
難道……真的要坐吃山空,然后等著被這個世界淘汰嗎?
不!絕不!
她是蕭玉甯,是南梁的公主!哪怕虎落平陽,她也絕不能如此窩囊!她必須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能體現自身價值的謀生之路!
可是,她能做什么呢?
她開始盤點自己所擁有的“技藝”。
琴棋書畫?她確實樣樣精通。尤其是琴藝和書法,更是得了名師真傳,在南梁宮中也屬翹楚。但在這個時代,這些似乎更多是作為“才藝”或“愛好”,而非謀生的手段。她曾在校園里見過有人在街頭彈唱或寫字賣藝,但那終究是……有失身份。而且,她也沒有合適的琴和筆墨紙硯。
女紅刺繡?她也學過,能做些簡單的針線活,但遠談不上精湛。宮中有專門的繡娘負責這些,她更多是作為一種消遣和儀態訓練。況且,這個時代的衣服樣式和縫紉工具都與古代不同,她的那點技藝恐怕也派不上用場。
宮廷禮儀?儀態萬方?這些在現代社會似乎毫無用處,甚至還會被視為“矯情”和“古板”。
……
思來想去,她發現自己那些曾經引以為傲的、屬于“公主”的技藝,在這個實用主義至上的現代社會,似乎都變得一文不值,或者說,難以直接轉化為“錢”。
這讓她感到一陣深深的挫敗和迷茫。難道她真的除了“公主”這個身份之外,就一無是處了嗎?
就在她心灰意冷之際,一個被她忽略的技藝,如同黑暗中的一點微光,悄然在她腦海中亮起——
制香!
她想起了那日在宿舍里,自己憑借著記憶和簡陋的材料,成功制出了梅花香印和茉莉香膏。雖然材料非上品,工具也簡陋,但那份獨特的、清雅的香氣,不僅讓她自己感到了慰藉,也讓見多識廣(至少在現代香水方面)的林小滿驚嘆不已。
林小滿當時還說:“這要是拿出去賣,肯定好多人搶著要!”
賣?這個念頭再次浮現,并且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強烈。
制香,這不僅僅是一門技藝,更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它需要對香料的深刻理解,對配伍的精妙把握,對火候的精準控制,更需要一顆沉靜、細致、對美有著極致追求的心。這些,恰恰是她所擅長的!
而且,從林小滿對那瓶“午夜魅惑”的追捧,以及網絡上那些昂貴的“香薰精油”和“沙龍香水”來看,這個時代的人們,并非不愛香,只是……他們似乎已經很久沒有聞到過“真正的香”了。
市面上的香水,大多是化學合成,氣味濃烈、缺乏層次,聞久了甚至會讓人頭暈。而那些所謂的“天然精油”,又過于單一,難以體現合香的豐富與意境。
如果……如果她能將南梁宮廷那些失傳的、講究天然原料、精妙配伍、意境悠遠的合香技藝,在這個時代重現出來……那會不會……不僅能解決她的生計問題,更能……讓這個時代的人們,重新領略到華夏千年香事的風雅與魅力?
這個想法讓蕭玉甯的心臟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動起來!這不僅僅是為了掙錢,更是為了……一種價值的證明!一種文化的傳承!
她仿佛看到了一個新的方向,一條或許充滿荊棘、但卻能讓她昂首挺胸走下去的路!
她立刻行動起來。她再次求助于林小滿,請教如何更深入地了解這個時代的“香水市場”。
林小滿雖然不明白她為何突然對“掙錢”和“香水”如此上心,但還是熱情地幫她搜索了各種信息。
通過林小滿的介紹和手機上的搜索,蕭玉甯了解到,這個時代的“香水產業”異常龐大,品牌林立,競爭激烈。從幾十塊錢一瓶的廉價香水,到成千上萬一瓶的奢侈品牌,覆蓋了各種消費層級。人們購買香水,不僅僅是為了取悅嗅覺,更是一種身份、品味和個性的象征。
同時,她也發現,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天然”、“健康”的追求,以及對傳統文化的重新關注,一股“國風香氛”、“東方香韻”的潮流正在悄然興起。一些品牌開始嘗試從中草藥、茶道、禪意等東方元素中汲取靈感,推出一些氣味相對內斂、意境更為深遠的香水或香氛產品。
然而,在蕭玉甯看來,這些所謂的“國風香氛”,大多還停留在模仿和概念炒作的層面。它們或者只是簡單地堆砌一些東方香料元素(如檀香、廣藿香、茶葉),缺乏真正的合香技巧和意境營造;或者只是在包裝和營銷上打“國風”牌,其香氣本身與西方香水并無本質區別。
真正能夠體現華夏香事精髓——那種講究天人合一、注重意境營造、追求清雅悠遠、甚至具有一定養生功效的合香產品,在市場上幾乎是空白!
這讓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這里面,蘊藏著巨大的機會!
當然,她也清楚地認識到,想要將想法變成現實,困難重重。
首先是原料。真正的上品天然香料,如奇楠、沉香、龍涎香等,在這個時代已是天價難求。她必須找到合適的、能夠負擔得起的替代品,或者……想辦法改良那些品質平平的現代香料。
其次是工具和工藝。現代社會缺乏古代制香所需的許多專用工具,她需要因陋就簡,甚至親手制作。同時,如何將古代繁復的炮制、提取工藝與現代條件相結合,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再次是市場和法規。她對這個時代的商業運作一無所知。如何將制成的香品推廣出去?如何定價?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競爭和仿冒?還有,制作和銷售香氛產品,是否需要遵循某些特殊的法規和標準?這些都是她必須面對的問題。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是如何在不暴露自己真實身份的前提下,將這門帶有明顯古代印記的技藝展現出來,并獲得市場的認可?她需要一個合理的“故事”,一個能解釋她技藝來源的、令人信服的說法。那個虛構的“家族傳承”,恐怕難以支撐起一個真正的“品牌”。
困難雖多,但蕭玉甯并未退縮。相反,這些挑戰激發了她骨子里的韌性和智慧。她開始更有針對性地學習。她不僅學習簡體字和歷史,還開始涉獵化學(了解物質成分和反應)、植物學(認識香料植物)、市場營銷、甚至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
她像一塊貪婪的海綿,瘋狂吸收著一切能幫助她實現目標的知識。圖書館和手機成為了她最強大的武器。
她也開始更頻繁地“麻煩”林小滿,請教各種關于現代商業運作、網絡推廣、甚至審美潮流的問題。林小滿雖然覺得她的問題越來越“奇怪”,但還是知無不言。
在林小滿的幫助下,她注冊了一個用于“網購”和“支付”的個人賬號(用了“蘇瑾”的身份信息),開始少量購買一些她認為可能用得上的基礎香料、玻璃瓶、包裝盒等。她還關注了一些“美妝”、“香評”、“國風文化”相關的“大V”和論壇,潛水其中,默默觀察著這個時代的審美偏好和市場動向。
一切都在悄然進行著。
蕭玉甯知道,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從一個身無分文、對現代社會一無所知的落難公主,到未來可能擁有自己一番事業的“制香師”,這條路注定漫長而艱辛。
但她不怕。
因為,當她沉浸在那些熟悉的香料氣味中,當她小心翼翼地調配、研磨、等待香氣在時光中沉淀、升華時,她能感受到一種久違的、發自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那是屬于她蕭玉甯的力量,是任何人都無法剝奪的、來自錦心繡口的自信與驕傲。
這縷跨越千年的香氣,或許將成為她在這個陌生世界里,覓得生計、安身立命、甚至……重塑輝煌的起點。
她抬起頭,目光穿過宿舍狹小的窗戶,望向遠方。嘴角,不自覺地勾起了一抹淺淺的、帶著期待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