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漢西路
- 重生九八從小鎮(zhèn)青年開始
- 小說迷1988
- 2068字
- 2025-06-19 23:37:17
胡軍望著江漢路步行街鱗次櫛比的商鋪,櫥窗里陳列的新款手機和隨身聽在陽光下泛著科技感的光澤,恍惚間竟有種時空交錯的錯覺。
前世的他只把漢口當作歸鄉(xiāng)路上的匆匆驛站,而今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都煥發(fā)著誘人的生機。
街邊巷尾的小吃攤騰起陣陣煙火,熱干面的芝麻香混著燒烤架上的孜然味鉆進鼻腔。
建筑工地上塔吊林立,攪拌機的轟鳴聲與工人們的號子聲交織成激昂的城市樂章。
2001年農歷正月十六,朔風裹挾著未散的年味。
胡軍單肩挎著背包,孑然一身踏上武昌站臺。
初春的寒意滲入骨髓,他攥緊車票,在站前廣場駐足片刻,目光掃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最終隨著涌動的人流擠上一輛綠皮公交。
車窗結著薄霜,模糊了沿途掠過的街巷,胡軍機械地望著窗外,見哪里樓宇密集、行人如織,便下意識按下門鈴。
當公交車緩緩停靠在硚口區(qū)漢西路站,胡軍提著包踩上站臺,凜冽的江風卷起衣角,這座陌生城市的市井煙火,就這樣毫無預兆地漫入他的生命。
漢西路建材市場與路邊攬活的裝修工人們
硚口區(qū)漢西路,在時代的浪潮中蓬勃生長,成為了一片充滿活力與喧囂的建材市場熱土。
那時的漢西路,道路兩旁店鋪林立,招牌高低錯落,紅底黃字、藍底白字的廣告牌在風中微微晃動,仿佛在熱情地向過往行人招手。
建材市場內,各類建筑材料堆積如山,一眼望不到盡頭。
木材區(qū)里,原木特有的清香混雜著鋸末的氣息撲面而來。
一根根圓木整齊地碼放著,表面粗糙卻帶著自然的紋理,仿佛在訴說著它們來自遙遠的山林。
板材區(qū)更是琳瑯滿目,膠合板、刨花板、密度板等,不同規(guī)格、不同厚度的板材層層堆疊,等待著被運往各個裝修工地,化身為家具、門窗等家居用品。
石材區(qū)則是另一番景象,冰冷堅硬的大理石、花崗巖整齊排列,光滑的表面倒映著市場內的光影。
工人們小心翼翼地搬運著這些沉重的石材,金屬工具與石材碰撞發(fā)出清脆的聲響。
瓷磚區(qū)五彩斑斕,方形、矩形、異形的瓷磚鋪滿貨架,各種花紋圖案令人眼花繚亂,從簡約現(xiàn)代到復古繁復,應有盡有,仿佛是色彩與藝術的盛宴。
而在建材市場周邊的道路旁,一群特殊的勞動者——裝修工人,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每天天還未亮,當城市還在沉睡,他們就已經來到這里,尋找著一天的工作機會。
這些工人大多穿著樸素,身上的衣服沾滿了水泥漬、木屑等污漬,這是他們辛勤勞作的勛章。
他們有的拿著自制的木牌,上面用紅漆歪歪扭扭地寫著“水泥工”“木工”“水電工”等字樣,字跡雖不工整,卻透著一股真誠與迫切。
有的則三三兩兩地聚集在一起,低聲交談著,交流著最近的工作行情,分享著各自的經驗。
其中一位水泥工老李,五十出頭的年紀,皮膚黝黑,臉上布滿了歲月的皺紋。
他緊緊握著手中的木牌,眼神中充滿期待,每當有車輛緩緩駛過,或是有行人投來目光,他都會立刻挺直腰板,大聲吆喝:“師傅,要水泥工不?我砌墻、貼磚手藝都好得很!”
他的聲音帶著濃重的方言,在清晨的街道上回蕩。
老李為了這份工作,已經在寒風中站了好幾個小時,可他不敢有絲毫懈怠,因為他知道,一旦錯過機會,這一天可能就沒有收入了。
木工老張則安靜地坐在路邊的臺階上,身旁放著他心愛的工具箱,里面整齊地擺放著鋸子、刨子、鑿子等工具,每一件都被他保養(yǎng)得锃亮。他不時地擦拭著工具,仿佛在擦拭著自己的夢想。
老張的手藝精湛,做出來的家具不僅結實耐用,而且美觀大方。
他期待著能遇到一位識貨的雇主,讓他一展身手。
水電工小王相對年輕一些,二十多歲的他充滿活力。
他拿著一張寫有自己聯(lián)系方式和擅長工種的紙張,主動向過往的行人介紹自己說道:“大哥,家里裝修要改水電不?我保證線路安全,布線規(guī)整!”
他的眼神中透著自信,希望能憑借自己的專業(yè)技能贏得工作機會。
這些裝修工人們,為了生活,風里來雨里去。
夏天,烈日炎炎,他們在路邊被曬得汗流浹背,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
冬天,寒風刺骨,他們裹緊身上單薄的衣服,依然堅守在路邊。他們的雙手布滿了老繭和傷痕,那是長期勞作留下的印記。
但他們從未抱怨,因為他們知道,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撐起一個家,才能給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
在漢西路建材市場這片熱鬧的土地上,建材與裝修工人相互依存。
建材市場為裝修工人提供了尋找工作的平臺,而裝修工人則用自己的雙手,將這些建材變成了千家萬戶溫馨的家園。
胡軍踩著硚口潮濕的柏油路漫無目的地走著,早春的寒氣裹著江風往衣領里鉆。
2001年的漢西路像條沸騰的河,滿載建材的卡車轟鳴而過,揚起的塵土里漂浮著木屑與油漆的混合氣息——這里是武漢最負盛名的建材集散地,綿延數公里的商鋪鱗次櫛比,玻璃幕墻折射著此起彼伏的討價還價聲。
胡軍拐進一條背街小巷,墻面上層層疊疊的小廣告如同城市的“牛皮癬”。
泛黃的A4紙被透明膠帶反復粘貼,邊角卷起的褶皺里還粘著幾片枯葉。
“專業(yè)泥工,二十年經驗,貼磚平整不空鼓”“木工定制衣柜,榫卯工藝保十年”,歪斜的手寫體與規(guī)整的打印字交疊,最下方的傳呼機號碼旁,有人用紅筆倉促補上“已換機,電聯(lián)13XXXXXXXXX”。
這些帶著歲月痕跡的小廣告,像是勞動者們向城市發(fā)出的無聲吶喊。
路過小區(qū)鐵門時,銹跡斑斑的欄桿上也掛滿了廣告。
有張手寫的告示被雨水暈開了字跡,“漆工接活”四個字下,胡軍瞥見模糊的“呼8877XXXX”,末尾還畫了個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