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杰出青年來了
書名: 洪荒:我乃洪荒第一風作者名: 小小茶同學本章字數: 2054字更新時間: 2025-06-10 00:06:00
三人說話間,已行出林外。
夜風愈發清涼,吹得草葉輕顫,蟲鳴聲聲不絕于耳。
風靈回首望了一眼那被夜色包裹的部落,輕聲說道:“回去吧,今日也算圓滿。”
翌日清晨,天邊剛泛起魚肚白,風靈又找到華胥門前。
“華胥姐,可否再請你走一遭,帶我去見見那孩子?”
華胥一愣,卻還是點了點頭,“羲兒這會應當剛起,你隨我來。”
二人穿過薄霧彌漫的林間小徑,不多時,又來到那處石屋前。
伏羲果然已起,正蹲在溪邊洗手。
他見母親帶著風靈前來,便起身走了過去,朝風靈行了一禮。
“先生怎么又來了?”
“叫我風靈即可。”
風靈笑而不語,只伸手拍了拍他肩,“今日再見一面,怕之后便無暇了。”
伏羲認真地點點頭,“我記得先生昨日說,若他日我還愿尋仙問道,可再去找先生。”
“嗯,”風靈點頭,“此言不虛。”
伏羲又看了母親一眼,“那我便記下了,若真有這日,還望風靈先生還記得我。”
風靈看著他那張小小的臉龐,終是忍不住又低聲對華胥言道,“這孩子,他日必有大作為。”
華胥輕輕一笑,“你昨日也說過,今日又說一遍,莫非是怕我忘了?”
辭別伏羲后,風靈三人便于附近尋了個山頭,潛心修煉,時不時的混入人族之中,探聽些事情,倒也有趣。
時光如水,日月輪轉之下。
對于風靈他們這等修道的人來說,自是眨眼一揮間。
但是對于凡人來說,可是許多的變化在里面。
在風靈三人離去之后,華胥部落一如既往地安穩運轉。
關于華胥的流言完全沒有影響到部落的生存,甚至比先前更加興盛。
華胥每日仍是清晨起身,帶著族人打獵覓食,爬樹望風,時不時還會和別的部落往來。
或存善意,彼此互通,或相交惡,生出爭斗,如此生活,倒也不亦樂乎。
她雖為女身,卻勇武非常,彎弓搭箭不在話下。
歲月悄然流逝,部落逐漸壯大,從最初的數十人,到如今百余口人煙。
華胥部已經是初具規模。
周邊幾個零散的小部落,有的歸附,有的并入,有的則在一次次的獵獸爭斗中被吞并、消散。
其中也有些部落,曾數次與華胥部起沖突。
然而在幾次對峙之后,不是華胥的對手,最終亦不得不低頭歸順。
而伏羲,就在這樣的環境中一日日長大。
他天性聰慧,年紀尚幼,也常跟隨著族人們狩獵捕魚。
其他孩童尚在玩泥打鬧之時,他已跟著成年人出入華胥部落內外。
華胥部落有個青壯年男子,叫做養載的,頗有力氣,可與猛獸搏殺,常帶著一隊人就殺到深林之中,再帶著許多獵物回來,很有華胥的風采。
伏羲便也常常跟著他,參與戰事,見識每日俱增。
獵獸途中,伏羲雖不擅力敵,但常以巧思示人。
他曾指一陷坑,言有熊出,眾人不信,未料第二日果真捕得一頭巨熊。養載因此更對他刮目相看。
年歲稍長之后,他漸漸能看懂星象變化,辨識風雨陰晴。
經常以此指點養載何時可出,何日安家。
更是漸漸開始插手族中大小事務,每每提出的主意常令族中長老嘆服,連養載也屢屢感嘆此子將來不可限量。
華胥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卻也從未驕縱半分,依舊以嚴母之態對他教導有加。
只是華胥將心神放在伏羲上面之后,自覺力有不逮,難以平衡操持族中之事與家中之事。
她就漸漸將部落中的首領之位交給了養載——這個行事果敢、頗有聲望的年輕人。
養載為人大氣果斷,豪爽快意。
加之他勇猛過人,自執部落大權之后,將原本由華胥打下的根基進一步拓展,更讓華胥部落在諸多部族之間名聲日顯。
而華胥退位之后,將更多心思放在了伏羲身上,事無巨細,皆親自過問,衣食起居,修習用功,盡顯慈母之情。
這一日,風起云動,林中鳥雀振翅而飛。
伏羲自林中歸來,手中抱著一只剛捕來的野兔,卻見母親正站在門前,似在等他。
“羲兒,今日怎這般晚了才回來?”
伏羲擦了擦額頭汗水,笑道,“東邊的溪水漲了,追著一只鹿跑了好久,結果沒追到,倒捉了這只兔子。”
華胥點點頭,將他手中兔子接過,“快去洗把臉吧,晚些族中要開會,養載想聽聽你的看法。”
伏羲怔了一下,隨即鄭重點頭,“孩兒知道了。”
“莫要小看自己。”華胥拍了拍他的肩,“你是我兒,也早非孩童之輩,族中之事,你該擔起來些了。”
待到傍晚,部落中心的火堆旁,人群聚集,火光照亮一張張面龐。
伏羲盤膝而坐,神色淡定,雖然年僅十余歲,卻早有一種沉穩之態。
養載向他點了點頭,道,“西邊有一支流民族群,近來多次與我們接觸,想與我等共居一域,伏羲,你以為如何?”
眾人皆望向伏羲。
伏羲沉吟片刻,道,“共居雖可,然需定下規矩。若無章法,族中之勢,必受干擾。”
當今洪荒,人族部落之中,還是多以部落為重,部落與部落之間,區分明顯,更遑論流民。
養載挑眉,“你說說,應定何法?”
伏羲道,“可立三規:一者,不得私斗。二者,不論我部,還是他們,若有所獲,當同享之。三者,若有外敵,共同迎戰。其余細事,另擇長老而議。”
言語既出,眾人俱是點頭稱善,連平日里最為刻薄的幾位老者也不禁連聲贊許。
養載朗聲道,“此言有理,便按羲兒所言,立此三規!”
此后三規立下,流民歸附之事果然再未生出紛擾。
反而因規矩森嚴、分配公平,部落之中愈發穩定強盛。
伏羲之名,也逐漸在周邊諸部傳開。
自此之后,華胥部落當中每有大事,常常問詢伏羲。
外來的許多流民部落,也都服華胥部落。
數年光陰悄然過去。
伏羲長成十五六歲少年模樣,身姿修長,眉目沉靜,已在部中極具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