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
自行車廠依舊如火如荼地照常生產,工人們沒有放假。
面對著假期三倍工資,工人們一個個生產積極性非常高。
陳凱同樣也沒有放假。
大貨車,載著一臺臺廢棄機床,停在倉庫前,將機床卸載到倉庫里面。
這個倉庫,是新建成的倉庫,還沒有動用,面積非常大。
這些機床,一臺臺銹跡斑斑,都是被當做廢鐵賣掉。
從香江運過來的這一批機床,足足有120臺。
陳凱看著一臺銹跡斑駁的機床,來到這臺機床面前,手放在機床上,虛擬面板浮現:
【物品:CNC數控機床(1975年生產)】
【制造者:德國斯賓納】
【物品等級:3】
【經驗:10000/10000(非制造者,不可升級)】
【升級點:0】
【物品狀態:殘缺損壞,不可解析】
陳凱眼中閃過一抹異色,這可是好東西。
德國斯賓納機床制造公司,陳凱是知道的,世界機床行業的巨頭。
機床領域,現在最強的就是德國、美國、日本,其中德國的品質最受世界信任,德國貨也深受各國喜歡。
就這么一臺CNS數控機床,華夏要進口都不容易,因為有一個巴統委員會。
就算進口,就這么一臺CNC數控機床,最少需要50萬美元,要是人家加價,恐怕還得60萬美元甚至是70萬美元。
這臺CNC數控機床,可以專門用來加工五通、頭管、接口等關鍵部位。
當然了,也可以弄好編寫的代碼來控制機床的動作,以精確地切削、打孔、鉆孔、銑削等各種金屬和非金屬材料。
陳凱開始修理這臺CNC數控機床,不管是自行車生產還是摩托車生產,這種CNC數控機床都是利器。
同時,陳凱調來一臺電腦。
好的數控機床不容易進口,但是電腦的話,從香江買便可以了!
陳凱邊修理這臺CNC數控機床,一邊暗罵香江工廠太浪費,才用了不到10年時間,就將這臺機床折騰成這樣。
足足花費了一天時間,陳凱終于修好這臺CNC數控機床,使得其雖然看起來還有些舊,但是實際上和新出廠的全新的機床沒有什么兩樣。
沒有修理其他機床,陳凱都是修理CNC數控機床。
這批廢棄的機床中,足足有五臺CNC數控機床,他只需要修好機床即可。
至于代碼,用第一臺CNC數控機床的代碼便可以。
只需要修好機床,再配上電腦,導入已有的代碼,便可以使用。
五臺CNC數控機床修好,陳凱哪怕是秉持著良心,都可以賣出250萬美元!
要是心黑一些,賣出300萬美元一點問題都沒有。
當然,陳凱沒有打算賣這些機床,因為他用得上!
不管是自行車制造,還是摩托車制造,都需要用到CNC數控機床,這里面的效率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修好CNC數控機床后,便是修理數控銑床。
數控銑床,可以專門用于車架接頭、五通等精密加工,總共有三臺數控銑床。
而數控車床,則是有五臺,這一類可以用于車管端面加工、螺紋切削等。
一臺臺機床,在陳凱的努力下,被修復著。
比如彎管機,就有三臺數控彎管機和五臺液壓彎管機,這種彎管機專門用于彎曲金屬管材,比如鋁合金、鋼管。
修好了這120臺機床,陳凱也遇到一個麻煩事。
普通機床還好,但是數控機床等,工人就不會操作了。
畢竟他們連電腦都看不懂,想要招大學生,在內地都找不到。
陳凱不得不將主意打到了香江那里。
香江雖然制造業只能說一般,但是這也是看跟誰比。
相比內地,香江這方面的人才還是比較多的,而且是陳凱能夠招到的。
內地不是沒有操作數控機床的人才,但是那些人才都是各個國營廠的寶貝,根本不可能被他招到。
陳凱再次啟程去香江。
雖然香江的工資要高很多,但是陳凱并不怕,他只需要按時完成訂單,資金就會源源不斷進賬。
再次來到香江,陳凱明顯感受到,香江的經濟還在下滑。
明明香江的輕工業出口生意做得熱火朝天,但是香江的樓市卻在不斷下滑,房價連連闖新低。
現在美元兌港元的匯率,已經跌到了1美元=9.2港元了。
而且港元還在快速貶值。
鬼佬們,都在甩賣資產,想要拿錢走人,離開香江。
要么回英國本土,要么去新加坡或者澳大利亞。
香江的一部分富裕群體,也是如此,當然他們也會選擇去美國或者加拿大。
“老板,香江也有自行車制造工廠啊,你干嘛不收購一家?”周慧敏好奇道。
她已經正式畢業了,她的學習成績,不足以讓她繼續上大學。
“對啊,我們公司不是也有一個中華自行車制造有限公司的牌子么,收購一家自行車制造廠,多好,老板你到時候招人也好招!”林玉玲也很贊同。
陳凱愣了愣。
他倒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畢竟在內地的時候,想要收購廠,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因為各個廠,都是國營廠,現在國營廠根本就沒有破產或者出售的說法。
陳凱拍了一下自己腦袋,自己這是忙糊涂了,怎么沒有想到這種可能性。
內地不行,但是香江可以啊!
香江可是資本主義制度,錢可以解決大部分的事。
陳凱趕緊打探一下,然后他才知道,香江的自行車年產量在20萬輛左右。
而因為陳凱的緣故,香江生產的自行車賣不出去,出口也不好做,以至于香江現在的自行車制造廠連維持都做不到,早已經想要出售賣掉。
只是都沒有人接手。
整個香江就只有三家自行車制造廠,而且都差不多在一塊,一家自行車制造廠年產10萬輛,是最大的廠,另外兩家自行車制造廠則是年產5萬輛。
而三家自行車制造廠原設計是年產20萬輛、年產10萬輛,三家若是全部機器開工,年產自行車40萬輛。
陳凱沒花什么代價,就將三家自行車制造廠給收購了。
然后便開始通知工人,恢復上班!
只不過生產的不是原來的自行車,而是‘飛燕’牌自行車!
相當于代工生產,只不過不是內地代工,而是香江這邊的自行車廠代工!
多了這40萬輛產量,陳凱只覺得原來的訂單壓力,減少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