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事已至此,唯有夾棍救國
- 崇禎:勤政救不了大明,夾棍可以
- AltF4
- 2024字
- 2025-04-12 19:04:47
哪怕萬歷掛了,
便宜老爹泰昌皇帝朱常洛和便宜老哥天啟皇帝朱由校重新開始任命官員補缺,
大明賬本上,全國財政年收入在萬歷給福王送出大禮包血崩一次之后,還是繼續學習癌股開始陰跌慢熊,
到崇禎元年,已經跌到了600萬兩銀子。
崇禎看完賬本,只剩下釋然的笑了。
還能說啥?給萬歷朱翊鈞先生豎個大拇指吧。
哥真的牛逼,大清開國慶功宴沒有你皇太極都不敢動筷子。
身為皇帝絲毫不在意百姓生計,國家利益,
國本之爭爭不過文官,就耍小孩子脾氣通過各種逆天手段報復,讓張居正等一代名臣中興改革打水漂,整整霍霍大明五十年……
人家蜀后主劉禪,隋煬帝楊廣知道后來有您這號高手,都要從棺材里跳出來提出抗議:
“有萬歷帝珠玉在前,朕憑什么被稱作昏君?”
年收入600萬兩,現在為了對抗后金要養關寧鐵騎,光是軍費中的遼餉每年就要800萬兩——這還是在山海關,西北長期欠餉不發的情況下。
除此之外,還要繼續養宗藩這只趴在大明身上吸了兩百多年血的大寄生蟲。
比如鄭貴妃四百多斤的寶寶福王,還有蜀王、楚王、秦王,一年俸祿也要800萬兩。
每年赤字一千多萬,兩千萬兩銀子,原主又不會變戲法,還能怎么辦?加稅唄!
然而無政府主義之后大明行政徹底潰爛,火耗和淋尖踢斛已經不再是潛規則,而是堂而皇之擺在臺面上的明規則。
崇禎查了三天賬,因為結論太過荒謬甚至以為自己算錯了。
于是又花了兩天時間反復查驗,才確認血淋淋的事實。
戶部每收1兩銀子田租,攤派到百姓手上要多交的錢,
會自動變成
10兩。
另外多出來的9兩,
百分之幾歸收稅的胥吏,百分之幾歸當地士紳,百分之幾歸縣尊,百分之幾歸直屬上司巡撫,百分之幾歸橫向管理的布政使,百分之幾歸內閣里的靠山,百分之幾歸負責監察的太監,甚至百分之歸士紳派來給打手做飯的廚師,
在收稅之前就已經分配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稅銀收上來就算完了嗎?
當然么有!
發當軍餉的時候,以上過程還要再經歷一次。
戶部轉出10000兩銀子軍餉,再一次層層截留盤剝,最后真到大頭兵手里的,只剩下300兩。(注1)
這樣算下來,當下朝廷發出1兩軍餉,經過各級太監,宦官,士紳層層盤剝,老百姓要付出的成本其實是:
333兩!
從這個驚人的數字,崇禎估算出一個結論:
通過當前官僚機構收農業稅籌措到任何一兩軍費,同時一定逼反了三個西北的農民。
說真的,大明現在這個逼樣,還沒有到處揭竿而起稱王稱帝,已經是多虧華夏老百姓實在太淳樸了。
崇禎那天在崇文門前向百姓公告要減稅,絕不是一句空話。
后世歷史研究已經得出結論,明朝這時候不管怎么稅收改革,最終只有一個結果——繼續增加百姓負擔。
唯有減稅,讓貪官污吏,士紳宗室少些撈錢的借口,才是唯一出路。
“增收則民變,減支則兵潰“。
加稅百姓活不下去只能造反,減稅欠軍餉大頭兵們活不下去也要造反。
再加上后金在關外虎視眈眈,
眼下崇禎面對的,
已經是無解死局。
也難怪孫承宗這種有識之士在天啟年間就預感到國事已經無法收拾,大明王朝這部長達兩百多年的連續劇十有八九要播到大結局了。
然而,
身為穿越者,連枯木生花,逆天改命的勇氣都沒有,怎么對得起孫承宗,張煌言,楊漣等忠臣良將的一片赤膽?
崇禎用力晃了晃腦袋,把負面情緒拋到一邊。
眼下大明問題千頭萬緒,但歸根到底只要解決其中一點,就能緩過一口氣來。
他從袖管中掏出那張寫著軍事策略的紙,在案上攤平,
此時紙上已經橫七豎八畫滿表格,
最左邊的表頭滿滿當當,從上到下寫著:軍事,財政,教育,外交,工業革命……
其中除了最頂上軍事那一欄,排在第二的財政一行右邊幾個格子中也已寫滿小字:
【通貨緊縮】
【發行紙幣】
【稅制改革】
……
崇禎揉著眉心思索一會,
在【發行紙幣】和【稅制改革】兩個格子上各畫了一個叉,
取而代之在兩個叉叉下方寫上:
【鑄幣權】和【海貿】
又在下方的格子上寫:
【啟動資金】
并在這四個字上重重畫了個一圈。
其實,在穿越過來之前剪輯《崇禎:大明亡了怎么不找找自己的問題?》視頻的時候,崇禎曾經設身處地考慮過明末財政問題,甚至做了思維導圖推出了7,8個解決的辦法。
花了幾天時間查看過賬本之后,他不得不承認之前自己想得還是太天真了——大明這爛攤子,比史書上記載得還要爛不少。
形勢如此,那些看似兩全其美,溫和折中的方法已經派不上什么用場,
只能死中求活,用最極端的方案了。
崇禎蘸滿筆墨,在【啟動資金】下方格里寫下兩個字:
【夾棍】
夾棍,
是一種刑具,主要用于逼供。
由三根木棍組成,行刑時,將犯人雙腳置于木棍間,用繩索收緊后以大杠敲擊腳踝,常導致骨折或血肉潰爛,疼痛難忍。
在南宋時發明出來,
到了大明朝,李自成和張獻忠實踐出真知,發現這玩意只用來當刑具實在是大材小用,真正物盡其用,應該用來——
募捐。
歷史上,因為財政赤字嚴重,明朝沒有一年不欠邊軍軍餉,導致士兵嘩變甚至干脆投靠流寇,崇禎實在沒辦法,曾不止一次向京城權貴募捐。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
發生在崇禎十七年三月十日(1644年),距離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僅8天。
注1:
(崇禎四年)十二月,宣府軍譁,餉久不給。詔發帑金五萬兩,及抵鎮,實得千二百金,士卒益怒,遂大掠。
(《明史·卷二十三·莊烈帝本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