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誰是軟柿子,誰是硬骨頭,這是首要的問題
- 崇禎:勤政救不了大明,夾棍可以
- AltF4
- 2028字
- 2025-04-12 19:05:50
守衛京城的禁軍士兵已經被欠了幾個月的軍餉,京城街頭巷尾每一天都有軍隊要嘩變,主動開門迎闖王的傳言。
眼看大明公司就要關門大吉,原主也顧不得天子的尊嚴了,親自把京城里的文武大臣,達官顯貴都請來,哀求大家捐款湊軍費。
原主哭訴發不出軍餉,
大臣權貴反過來也向皇帝哭訴,本朝太祖皇帝朱元璋不待見文官,給官員定的俸祿極低,
我大明朝處理完閹黨之后又是眾正盈朝,各個都是一心為百姓,兩袖清風的好官。
雖然各位大人都愿意散盡家資捐款為國出力,奈何家里沒有閑錢啊!
有的說家里已經揭不開鍋,有的說已經賣房子賣了三個月,有的說舉起官服袖子給皇帝看上面的補丁,各個都自稱實在心有余而力不足。
費了半天勁,最終募捐到手20萬兩銀子。
其中內閣首輔魏藻德捐500兩。
太監首富王之心捐1萬兩。
最重量級的還是周皇后親爹,崇禎的老丈人周奎,
一開始哭窮一分錢甚至都不肯捐,
崇禎親自寫了好幾封信又多次召見,才勉強同意捐個13000兩,最后越想越氣打算一分錢不捐拖著拉倒。
周皇后看不下去,私下資助親爹5000兩讓他捐款,結果這位便宜老丈人居然連自己女兒資助的錢都要截留2000兩。
最終捐款3000兩,充分詮釋了什么叫做要錢不要命。
原主這募捐水平,和專業人士比起來真就是戰五渣。
只過了八天時間,李自成的順軍攻入北京城,群臣簞食壺漿迎接王師,崇禎自縊而死。
李自成也和崇禎一樣,展開了大規模的募捐活動。
不過人家長期在西北打秋風,比原主更懂得怎么和這時代權貴打交道。
早早讓手下部將劉宗敏特制5000副募捐神器,還在在普通夾棍的基礎上進行了微創新,加裝鐵釘大大增強募捐的說服力。
之前崇禎苦口婆心只榨出20萬兩銀子的權貴大臣們,被李自成一個個找來“友好”說服,很快心甘情愿捐款7000萬兩白銀。
7000萬對20萬,
350倍的差距!
崇禎老丈人(給崇禎捐-2000兩)捐款53萬兩和數十車珍寶;
東廠提督王之心(給崇禎捐1萬兩)捐款15萬兩白銀;
陳演和魏藻德(給崇禎捐500兩)等內閣大學士因為在位時間較短,撈得機會不太夠,捐款較少。
但也捐了數萬至數十萬兩白銀不等。
人家李自成珠玉在前,崇禎這輩子再笨也知道想要錢得抄作業。
要搞一筆啟動資金,實施崇禎改善大明財政的一攬子計劃,夾棍是非用不可的。
但立場不同,崇禎畢竟不是義軍,不可能撈一把就跑路。
如果真的完全按照李自成的做法來,不管三七二十一逮到一個有錢人就抓過來上夾棍,
恐怕還沒榨出7,000萬銀子,崇禎這個皇帝已經先不幸遭遇意外英年早逝了——
別忘了,大明皇帝可是經常意外死掉的。
便宜老爹朱常洛,便宜老哥天啟都是吃藥吃死的;
道長搞《宗藩條例》,《優免則例》,結果宮里三天兩頭著火,還差點被宮女掐死;
正德皇帝更離譜,落個水感冒這么多太醫都治不好,幾天就掛了。
只有萬歷這個廢物,一輩子立志報復文官,卻連觸犯別人核心利益的能力都沒有,
于是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足足霍霍大明五十年。
教員有一句話說得好: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首要問題。”
用夾棍募捐的策略,也可以參照偉人思路。
誰是軟柿子,誰是硬骨頭,這是首要的問題。
有些階層雖然貪墨,但卻在短期之內仍是崇禎需要倚仗的統治基礎,只能先放在一邊徐徐圖之。
有些階層雖然暫時對大明沒用,但在崇禎未來的計劃中卻要扮演重要角色,自然也不能現在上夾棍全弄死了。
循序漸進,柿子要撿最軟的下手。
崇禎在“夾棍”右邊先寫下四個字:
“士紳文官”。
當今天下,最難啃的骨頭無疑是文官士紳了。
如果按照太祖朱元璋那時候的標準,貪污超過60兩(普通百姓四口之家正常生活一年需要的花費)就斬首,
那按照當今朝廷腐化的程度,所有有編制的官員上至閣老下至縣令教諭統共2萬多人,完全可以全部拉出去凌遲,絕對不會冤枉一個官老爺。
甚至把范圍擴大一些,再加上20多萬給各位官老爺辦事的編制外人員,如書辦,差役,庫房,驛卒,皂吏,只要遵循一個標準——
任職超過兩年就斬首處死,也很難冤枉一個好人。
只是,自古皇權不下縣,基層權力被官吏把持的時間甚至遠超大明壽命。
宋朝文彥博有云:“皇帝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
和崇禎這個皇帝相比,甚至可以說文官胥吏才是大明帝國真正的統治者。
而且,
崇禎后續所有計劃,哪怕要建立一個替代文官體系的新班底,也絕對少不了要在文官里提拔新人——大明現在識字的人,百分之九是九點九是接受儒家教育,從小讀四書五經長大的。
若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向這個群體無差別大規模“募捐”,把他們推到自己的對立面。
崇禎腦子念頭飛轉,筆尖也不停歇繼續填充后面的表格,在右邊畫了個箭頭。
“文官士紳”——》
繼續寫下:
“新興軍事集團”
關寧系的將領袁崇煥,祖大壽,東江的毛文龍等貪得一點不比文官少——說起來大頭兵老是拿不到軍餉,這些他們在其中“功勞”也不小。
但前線將領怎么說也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為國廝殺,目前給他們整肅紀律絕非優先事項。
這些人歷史上在袁崇煥手下十幾年間沒怎么消停過,但現在孫老頭出山還能翻得起浪花?
全權委托孫公,只要別搞得太過分,在盡量低消耗的情況下茍住和后金的戰線即可。
“新興軍事集團”——》“大商會”
更具體一些說,是晉商,徽商,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