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是釣魚佬,自端王起,至進階大位,多年來穩坐釣魚臺,自認為資深棋手,政治手段玩的賊六。
這位高高在上的道君皇帝陛下,妄想羽化登仙,在退位之際,意圖用開疆擴土的功績,讓自己全身而退,成為宋國百年來的中興之主。
眼下,時機成熟。
遼國崩潰,天祚失國!
幽燕之地如同夢魘一般,纏繞在宋國臣民頭頂百年之久。
他宋徽宗要做的便是,撥開夢魘,吞下幽燕,完成自太祖起未完成之壯舉。
“戍衛皇城也不知是好是壞......”張令徽低聲呢喃。
“哈哈,自然是好事,待將軍您和公主殿下......那可是皇親國戚......”甄五臣明顯已經醉的不省人事,聽到張令徽含糊不清的話,順勢接了過去。
看著醉醺醺的眾人,張令徽無語搖頭。
其實他更愿意去地方任職暗中招兵買馬,積蓄實力,尋得合適時機,再度返回燕京,如此一來,此前贏得的錢也可以充分利用,而不是現在便戍衛皇城之中。
此舉雖然風險更大,但是危機亦可轉化為機遇。
幽燕之地,龍盤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實乃駐華之寶,奈何手中沒有兵卒。
如此,倒不如先出去看一眼這個時代,究竟是何等光景,招得兵馬,伺機而返。
而守衛皇城,看似威風凜凜,實則不過是困在此地,坐等滅亡。
眼下木已成舟,他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皇城,嘉寧殿。
年逾六旬的耶律淳身著白綾袍,金文金冠,終于在群臣的擁戴下,被迫當上了大遼皇帝。
作為遼興宗之孫、宋魏王耶律和魯斡之子,自幼由祖母蕭撻里(遼興宗皇后)撫養,成年后“篤好文學”,與傳統契丹人剽悍武夫形象不同,他更具儒士風度。
遼道宗曾一度想立其為太子,可見其在宗室中以賢德文雅著稱。
奈何,耶律淳剛登基的好心情早就不知所云蹤。
每時每刻聽到的都是壞消息。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大遼要亡國了,金兵勢大,根本無力抵抗。
如今,金兵圍困西京大同府,一旦西京有失,則朔州和應州防線危矣,進而威脅到燕京,僅剩的居庸關將獨木難支。
“嗟乎兮,徒之奈何......”耶律淳長吁短嘆,一臉愁容。
原本身體就不好,被重臣擁立趕鴨子上架上位,面對如此困局,亡國的壓力之下,更是加劇病情惡化。
大遼亡國之君這個鍋,他耶律淳背不起!
“陛下,太尉李處溫、直樞密院李處能聯誼覲見。”這時,有宦官高聲宣道。
耶律淳無力擺手:“宣。”
不多時李處溫兄弟二人步入嘉寧殿。
“臣,李處溫參見陛下,陛下萬歲!”
“臣,李處能參見陛下,陛下萬歲!”
“二位愛卿請起,如今急匆匆來見朕,是有何要事啊?”
二人對視一眼,李處溫拱手道:“陛下可知光祿卿馬植?”
耶律淳蹙眉,他此前不過是逍遙王爺,雖然素有賢德名號,但哪里知道什么馬直馬彎,當下臉色鐵青,耐著興致道:“何事?”
李處溫稍作猶豫,解釋道:“陛下,馬植,字良嗣,曾出任前朝天祚帝光祿卿,如今在宋國直龍圖閣秘書丞任職。”
“十年前宋使童貫出使我大遼,馬植叛國投敵,童貫將其帶回宋朝,宋賜國姓趙,改名趙良嗣,其和犬子李奭是好友,昨日犬子慌忙匯報,趙良嗣與他修書一封......”
李處溫、李處能二人添油加醋,憑空想象‘夸大事實’,將宋國上下要北伐的消息告知耶律淳。
后者臉色大變,急忙找來李奭問話。
李奭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耶律淳感到天旋地轉,身子一歪,險些栽倒在地、
大遼危亡,一旦宋國北伐,以如今燕京兵微將寡,如何抵擋?
“陛下,為今之計,我大遼應早作謀劃。”
“其一,聯宋抗金,請陛下再次遣使宋國陳述利害,自澶淵之盟以來,我遼、宋結為兄弟之國,至今已有上百年之久,如今我大遼危亡,宋國理應守望相助。”
“其二,以防宋國有詐,行那背信棄義,興師北伐之舉,我大遼應緊守邊疆,陛下應派一員虎將鎮守涿、易二州,以防不測。”
“其三,微臣斗膽,推舉忠武將軍張令徽,其弘政殿提出聯宋抗金之策,對我大遼更是忠心耿耿,至此國難當頭,理應為陛下戍衛涿、易二州。”
聯宋抗金!
出使宋國!
鎮守邊疆!
“好好好,太尉真乃朕之肱骨!”耶律淳撫掌大笑。
隨后他轉念一想,接著道:“奈何朕已任命張卿家領侍衛親軍,兼掌漢軍精銳戍衛燕京皇城,此時前往涿、易二州,然,皇城誰來戍衛?”
李處能上前一步,建言道:“陛下,臣推舉知樞密院事蕭旦,駙馬都尉一心為國可戍衛皇城。”
李處溫接著道:“所謂舉賢不避親,臣舉薦犬子領侍衛親軍,護陛下安危。”
李奭見狀,立刻跪倒在地:“陛下萬歲,臣愿肝腦涂地,以報陛下君恩。”
耶律淳雖然想到,此舉或許會讓耶律暮云傷心,但是為了大遼,這是值得的。
當下稍作猶豫,大手一揮,沉聲道:“準了!”
三人對視一眼,歡天喜地高呼:
“陛下萬歲!”
“然,此次誰可出使宋國?”
“出使友邦,茲事體大,當召百官商議。”
去歲,天祚帝退守燕京時,便派遣使者出使宋國,只是杳無音訊罷了。
話音未落,一名身穿玉色長裙二十歲許,身姿曼妙有致的女子進入大殿。
來人正是耶律暮云。
“陛下不可!”
“張令徽對陛下,對我大遼忠心耿耿,涿、易二州與宋國對峙,邊疆險地陛下應遣大將鎮守才是。”耶律暮云厲聲嬌叱。
“太平公主怎知軍國大事?”
“忠武將軍忠心為國,對陛下,對我大遼忠心耿耿,至此危亡之際,更應該遣陛下心腹前往。”
李處溫當仁不讓,反唇相譏道。
“那不如太尉前去戍衛涿、易二州,此等險地,最是需要太尉這樣老成謀國重臣方可。”
“公主殿下言重了,老臣年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