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國際性綱領。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單行本在倫敦出版發行,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這是將要進入“而立之年”的馬克思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自由解放獻上的一份“安身立命”的大禮。《共產黨宣言》(簡稱《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出共產主義運動將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對《宣言》傳播史研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要求,對于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規律及歷史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宣言》研究僅僅停留在學習體會、筆記或《宣言》思想、觀點解讀等方面,翻譯傳播幾乎沒有涉及。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宣言》傳播史、譯句、版本考證研究增多,可以說,80年代以來《宣言》研究的學術性因素有不斷增強的趨勢。從半個多世紀的研究狀況來看,《宣言》的學術研究從三個方面展開:一是《宣言》思想研究;二是譯文考證;三是翻譯傳播研究。

對《宣言》思想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并且形成了數量不多的研究成果[1]。改革開放以來,對《宣言》的研究可以劃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特別是1983年恰逢馬克思逝世100周年,研究《宣言》的論文達到了36篇,其中內容涉及傳播史有9篇,較為有影響的包括高放的《〈宣言〉在中國的傳播》(1983《學習與探索》),胡永欽等人的《馬恩著作在中國傳播的歷史概述(一)——二十世紀初期至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983《圖書館學通訊》),林代昭、潘國華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從介紹到傳播》(1983《世界政治資料》),這些成果對《宣言》早期的零星介紹、傳播、刊載情況進行了詳細的梳理,另外對《宣言》的全譯本(高放認為共有6個全譯本)略有介紹。1998年適逢《宣言》發表150周年,研究《宣言》陡然增加到228篇,有大量的學術會議[2]的文章,這些成果大多數圍繞《宣言》基本精神及與鄧小平理論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從積極方面肯定了《宣言》公開發表以來給中國帶來的變化及歷史意義。2000年以來,《宣言》學術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宣言》在中國的翻譯、傳播逐漸成為研究者關注的焦點,在史料挖掘、研究方法創新和新領域開拓方面涌現出許多新成果。[3]

此外,《宣言》誕生后在國外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國外,對《宣言》在中國的翻譯傳播研究較少[4]

總體上看,以上國內外學界的研究成果為該著作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研究《宣言》仍舊有較大的空間。其一,目前學界對馬列著作翻譯出版問題的研究重復較多,文本解讀與歷史結合研究欠缺;其二,學術界對《共產黨宣言》研究多從政治角度考察,忽視了版本傳播研究,因而無法全面揭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規律;其三,對改革開放以來《宣言》7篇序言精神研究不夠,如在撥亂反正、經濟中心轉移等方面應該深入挖掘。

本書的研究內容和主要目標在于:通過借鑒現有成果和深入挖掘《宣言》在中國傳播史相關文獻,立足于《宣言》傳播史主線索,深入系統地研究1930年至1949年6個全譯本的形成、版本變化及其基本思想的當代價值。具體地說,本著作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研究:第一,著眼于4個歷史時期的傳播史這條主線來深入研究《宣言》在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第二,概括提煉出1920年陳望道全譯本的生成、歷史意義;第三,分析1930年至1949年《宣言》譯本中譯詞、譯句、序言增減的變化,歸納出早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規律;第四,總結《宣言》在歷史上傳播的意義及當代價值。該著作突出傳播史研究中以譯本分析為基礎,通過譯本之間的對讀為研究模式,并展望后面的繼續研究。

通過上述研究,本書試圖對《宣言》在民主革命時期主要全譯本展開版本考證,通過考證研究可以系統、完整地對《共產黨宣言》進行剖析和解讀,有助于豐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成果,凸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過程中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2018年5月4日,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講話中說:“在《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上得到廣泛傳播。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因此,從零星傳播、譯本變遷、歷史價值三個方面系統研究《宣言》,對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1] 代表性的成果有:朱寧遠《〈共產黨宣言〉的基本思想——紀念馬克思誕辰140周年》(1958);高放《〈共產黨宣言〉的基本思想是什么?》(1964)。

[2] 代表性成果有邢賁思《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50周年》(1998);趙曜《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意義——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50周年》。

[3] 這方面的成果主要有:陳紅娟《新世紀以來〈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翻譯傳播研究述評》(2015)。這篇文章對新世紀以來《宣言》翻譯歷程、漢文全譯本考證、陳望道譯本的專題研究、譯詞和譯句考究、傳播五個方面的研究狀況加以梳理評價,是研究《宣言》翻譯、傳播的一篇重要成果。如對《宣言》翻譯歷程研究,方紅和王克非(2011)從翻譯學視角梳理了《宣言》在中國早期翻譯的過程,結合社會歷史背景,著重探討了誰翻譯了什么及為什么選擇翻譯這些內容等問題。陳家新(2012)不僅將《宣言》翻譯劃分為清末民初的譯介、五四時期的傳播、1920年至1949年《宣言》在中國出版完整譯本三個階段,而且總結了每個階段的特點。禹雪(2005)運用“描述翻譯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多元系統理論”“翻譯操控理論”“翻譯準則理論”,結合《宣言》在中國近現代從初步引入到大規模翻譯的歷史、文化、政治背景,探討《宣言》翻譯活動中所受到的歷史、意識形態等“翻譯外因素”的影響,從語言和修辭層面比較《宣言》各時期的翻譯版本,探討造成版本差異的原因。關于《宣言》漢譯全譯本,楊金海提出12種譯本說,對陳望道譯本展開專題研究。以往對陳望道譯本的研究側重于翻譯傳播的史料性介紹,以及對陳望道本人經歷和貢獻的零星梳理。當前的研究則更加注重結合歷史背景探究譯本產生的必然性。研究者在陳望道翻譯《宣言》參考的藍本問題上產生了分歧,目前有兩種觀點:一是英譯本說。陳振新(陳望道之子)、楊金海、胡永欽、鄧明以等人持這種學說。二是日譯本說。持這種觀點的有王東、陳進等。如果想要弄清藍本問題,必須就英文版、日本版和中文版《宣言》譯本進行比對工作。對《宣言》譯詞、譯句考究。邱捷(2011)考察了“紳士”“紳士閥”等概念,探討陳振飛《宣言》譯文中使用“紳士”譯法的緣由。馬天俊(2009)分析從1907年到1995年88年間獲得漢語表達時的修辭學問題,結合東西方文化,比較了九個對應的漢語詞匯,即異物、妖怪、怪物、巨影、幽靈、精靈、怪影、魔影、魔怪等。陳長安(2011)認為,中譯《宣言》“nation”譯語,總體上經歷了從“國民”到“民族”的譯法變遷,而共產國際對中共民族革命路線和民族綱領的影響、抗日戰爭中形成的中華民族概念以及基于這種概念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都是這種譯法變遷的重要背景。這種結合詞義翻譯的歷史語境以及譯者意圖來探討《宣言》重要術語轉化成因的方式,為當前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值得一提的是,少數學者通過梳理重要術語在《宣言》文本譜系中的變遷,進而探究了語詞運用背后的用意。譯句“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引發的討論。俞可平、高放、鄭異凡、王保賢等人各抒己見,對這句的譯法表達了不同看法。如何將譯本的歷史性與當代闡釋結合起來是今后學術界面臨的重大課題。《宣言》的傳播,當前學界則逐漸從傳播學、文本研究等多個角度探討《宣言》傳播的過程、特點、渠道等問題。唐建陽(2011)用拉斯韋爾的“五W”模式分析了《宣言》在中國早期傳播的特點;王海軍、黃家茂(2013)則結合中國歷史語境總結了《宣言》早期的傳播特點;聶錦芳(2004)從文本學角度探討了《宣言》成為馬克思影響最大的著作的原因;楊金海、胡永欽(2001)從出版和發行組織歷史變遷的角度,探討了《宣言》的傳播過程。邱少明的博士學位論文《民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譯史》(1912—1949),該論文對“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袁世凱時期”“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宣言》的零星摘譯、介紹及1938年成、徐譯本、1943年博古譯本、1943年陳瘦石譯本、1948年莫斯科譯本、1949年莫斯科全譯本進行了簡單梳理和介紹。高淑玲的博士學位論文《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翻譯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作用研究:以〈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出版為例》,該文通過《共產黨宣言》翻譯過程的研究為例說明正確地翻譯馬克思主義文本,準確表達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和原理,對于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和創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有著極其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指導意義。剡芳芳的碩士學位論文《〈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早期片段傳播及其對中國主要政治思潮的影響研究》(1899—1920),通過清末民初《宣言》介紹、資產階級改良派、革命派、早期社會主義者對《宣言》的零星傳播,分析《宣言》對當時中國整個政治思潮的影響,最后總結出《宣言》在中國的早期翻譯傳播的重要意義。董慶蓓茜的碩士學位論文《〈共產黨宣言〉譯本差異及其傳播影響研究》在考察和梳理《宣言》在中國傳播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英漢譯本的產生背景、譯者身份、版本結構、翻譯動因、模式和策略等方面分析不同《宣言》英漢譯本的差異性,探究譯本差異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傳播產生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譯本差異對當今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啟示。馬曉琳的碩士學位論文《中國共產黨人運用〈共產黨宣言〉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研究》(1919—1949),從不同角度對《宣言》翻譯傳播進行了研究。此外,郭德宏的《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2010)、莊福齡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傳播史》(1988)等近些年來研究性專著對《宣言》進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

[4] 關于國外對《宣言》在中國傳播研究的狀況可參見劉子熙的碩士學位論文《〈共產黨宣言〉在中國的傳播研究》,在文中梳理了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羅斯·特里爾的《毛澤東傳》(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中第三章“京滬天地”部分,有毛澤東、李大釗等人在《宣言》的感召下所從事的一些革命活動的過程,這部著作詳細描寫了毛澤東把《宣言》的思想和中國當時的社會背景結合,分析中國現狀,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來解救中國,這部著作在這部分寫得比較詳細,值得借鑒。另外,美國著名學者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北京市東城區立聯書店,2013年1月第1版)第一章“革命家的誕生”,論述了鄧小平在蘇聯和法國的學習和各種活動。在《宣言》的影響下,鄧小平于1924年7月在巴黎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自動成為中共黨員,走上了革命道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保县| 黄石市| 南城县| 万源市| 呈贡县| 德格县| 贵州省| 庆云县| 渭南市| 龙陵县| 吴川市| 平果县| 桐柏县| 南通市| 朔州市| 行唐县| 夏河县| 琼海市| 昌黎县| 尼玛县| 舞钢市| 和顺县| 昆明市| 长泰县| 大竹县| 托克逊县| 淮阳县| 南溪县| 大连市| 南漳县| 临澧县| 开远市| 罗城| 永丰县| 登封市| 城口县| 乐昌市| 宜君县| 神农架林区| 宁强县| 清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