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言

一 災害文學的界定

何謂“災害文學”?有必要先對這個研究對象作一番界定。“災害文學”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交叉的產物,是以表現洪水、干旱、地震、臺風、雪災、蝗災、瘟疫等自然災害現象為主要內容,并能夠傳達出一定災害意識的文學。其中,是否具有災害意識是判斷災害文學的一個核心因素。災害意識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危機意識,是人們對災害這種特定的客觀現象的主觀反映。災害意識是災害文學最終的意義指向,主要包括憂患意識、敬畏意識及反思意識。災害文學就是以語言組構的方式將災害意識符號化的結果,是創作主體藝術地把握災害現象的一種審美活動。災害文學不僅僅是對具體災害事件的記錄與展覽,災害事件在作品中只是起到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災害文學更側重表現的是人的精神影像,探索災害下人們深邃復雜的內心世界,如對死亡的恐懼與求生的欲望,刻畫人性的高貴與卑劣,反映人們堅韌不屈的抗爭精神。災害文學通過描摹人們面對災害、恢復生產、重建家園時的精神影像,可以有效緩解人們的痛苦與焦慮,幫助人們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升公眾的防災減災覺悟。

為了進一步深入理解災害文學,還需對“災害”作進一步解釋。目前,對于“災害”詞條的解釋多種多樣。張建民認為:“災害”是指“任何一種超出社會正常承受能力的、作用于人類生態的破壞。這種破壞是由破壞力通過破壞過程最終導致破壞性后果”。[1]《人類災難紀典》中認為:“災害”是“指給人類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的現象和過程。災害包括兩方面的要素:一方面是災害本身的特征,如地震的里氏級數、烈度,造成洪災的降雨量、洪水流量、流速等;另一方面是災害造成的人類生命和財產的損失情況,即災情”[2]孟昭華認為:“災害是由某種不可控制或未予控制的破壞性因素引起的、突然或在短時內發生的、超越本地區防救力量所能解決的大量人群傷亡和物質財富毀損的現象。”[3]延軍平則認為:“災害”是指給人類生存帶來禍害的現象和過程,包括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兩類;自然災害則指給人類生存帶來禍害的自然現象和過程。[4]陳玉瓊認為:“災害”是與人類社會接觸時產生的不均衡狀態,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它具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兩重性。[5]《災害大百科》中則認為:“由自然變異、人為因素或自然變異與人為因素相結合原因引發的對人類生命財產和生存條件造成的危害即為災害”,構成“災害”概念的要素有災因、災發、災時、災強、災域或災區、災果等。[6]

盡管對災害的解釋已經比較細致和科學化了,但從文學研究角度出發還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即這些定義都還沒有涉及人的精神層面,災害對人類的傷害除了具體的生命、財產損失外,還有無形的、看不見的、精神的虐殺,精神的“荒蕪”“荒廢”也是災害不可忽視的一面。

災害可以分為人為災害和自然災害兩類,本書研究探討的對象是自然災害與當代文學的書寫,范圍也只限定在自然災害之內,包括地震、瘟疫、洪水、干旱、雹災、雪災、蟲災、寒潮、臺風等,不包括戰爭、內亂等人為災害。本書旨在揭示當代自然災害給作家及文學帶來的影響,通過對描寫自然災害的當代文學作品進行研究,分析當代作家是如何描寫自然災害,如何表現災害下人民的苦難生活,拷問災害下的人性,揭示人與自然災害及社會之間的關系。具體的災害事件嚴格地限定在當代,至于作品中書寫的災害則可以適當擴展,并不拘泥于當代。比如,遲子建的《白雪烏鴉》、張浩文的《絕秦書》、李準的《黃河東流去》、劉震云的《溫故一九四二》等,內容涉及晚清與民國時期的鼠疫、大旱與洪水等自然災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杂多县| 文水县| 阿拉善左旗| 六盘水市| 曲阳县| 西峡县| 宁明县| 庄河市| 云霄县| 福泉市| 林州市| 军事| 阳新县| 陈巴尔虎旗| 清苑县| 龙江县| 东台市| 关岭| 建德市| 龙里县| 临湘市| 镇坪县| 湛江市| 仁怀市| 越西县| 宽甸| 泰州市| 赤城县| 大英县| 建阳市| 湖北省| 佳木斯市| 兴山县| 盈江县| 从化市| 平陆县| 甘德县| 瓦房店市| 准格尔旗| 海南省| 永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