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詩人接受道家道教思想史論
- 段永升
- 1968字
- 2025-04-24 19:01:35
三 選題的意義和價值
本書重點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對唐代詩人、詩歌與道家道教思想的關(guān)系做深層次、多角度的探究,從而將唐代詩人、詩歌由被動地位提升到主動地位,由后臺提升到前臺,以唐代統(tǒng)治者接受道家道教思想的環(huán)境氛圍為背景,以重要文士詩人、道士詩人、女冠詩人對道家道教思想的接受為切入點,以《全唐詩》、唐代詩人之別集及豐富的道家道教典籍資料為基本材料,對唐詩和道家道教思想的關(guān)系進行深入研究,從而得出規(guī)律性的認識,以期于古拾遺,于今借鑒。研究唐代詩人對道家道教思想的接受有著重要的文學意義、文化意義和歷史意義。
首先,研究唐代詩人對道家道教思想的接受有著重要的文學意義,是把文學與文化學、接受美學進行結(jié)合研究的一個有益嘗試。如前所述,對于唐詩的純文學研究成果已經(jīng)非常豐富了,再單純從文學角度研究唐詩已經(jīng)難有創(chuàng)新。用接受美學理論作為媒介,將文學(即詩歌)與文化(或稱思想,即道家道教思想)結(jié)合起來,從文化學的角度審視唐代詩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接受道家道教思想的,這不失為一個新角度。這對文學本身的研究來說,也是一個方法論上的擴展或拓寬。而且,這樣的研究有利于我們深刻認識唐代詩歌的繁榮與唐代宗教政策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唐帝國采取了較為開放的文化政策,對哲學思想界的控制也較為靈活與寬容,允許各種學術(shù)思想和哲學派別的存在,儒、釋、道等各家學說并存共榮,相互吸收。唐王朝的統(tǒng)治者總是以“君權(quán)神授”為由,強化其統(tǒng)治地位的合理性,發(fā)揮宗教維護既定政權(quán)統(tǒng)治的作用。這為各種學術(shù)思想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大環(huán)境,道家道教思想更是在李唐統(tǒng)治者的大力扶持和推崇之下,一步步走向鼎盛,為唐代詩人普遍接受。唐代詩人將這一思想自覺地表現(xiàn)在其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為唐代詩歌增添了瑰麗、神秘的色彩,使唐代詩歌出現(xiàn)了空前繁榮的景象,進而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發(fā)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后人難以企及。
其次,研究唐代詩人對道家道教思想的接受有著重要的文化意義,有利于我們深層次理解唐代詩人接受道家道教的文化原因。文學的繁榮有其深層次的文化原因。文學(這里主要指詩歌)植根于文化之中,是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和直接反映。有唐一代,道家道教思想一直受到統(tǒng)治者的提倡和尊奉,成為全社會接受、學習、踐行的文化思想。唐代詩人是社會中的精英分子,其思想觀念和接受能力都可以作為唐王朝的一個代表。統(tǒng)治者積極提倡并且親身踐行,上行下效,唐代詩人對道家道教思想更是充滿熱情,有時候近乎迷狂。從這個角度來看,幾乎所有的詩人或高級知識分子,在唐代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下,都或多或少地接受了道家道教思想。由于唐代詩人接受了道家道教思想,其出處行藏、功業(yè)觀念、人生態(tài)度與價值取向均于無形之中打上了道家道教思想的烙印。在唐詩中,詩人們?nèi)坭T了既注重功名又順應自然的思想內(nèi)容,既自由浪漫又淡泊超然的美學風范。除此之外,道家道教的修道成仙、長生久視思想更是被唐代詩人接受,使唐詩在游仙題材的新開拓、幻想奇境的新探索、玄妙手法的新發(fā)展等方面,產(chǎn)生了豐碩的成果,為唐詩蒙上了一層縹緲神秘的面紗。唐詩因此也更具有了迷人的魅力和瑰麗的色彩。
最后,研究唐詩對道家道教思想的接受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有助于我們深入理解在盛唐這樣的五彩光環(huán)之下唐代詩人真實的內(nèi)心需求和生存狀態(tài)。眾所周知,唐王朝是中國封建王朝最輝煌的朝代之一。在這樣的盛世之下,是不是所有的文人士子都能夠一展才華、實現(xiàn)理想、報效國家呢?很顯然,答案是否定的。大浪淘沙,在盛世之中,失意之人比比皆是,他們?nèi)绾伟差D自己的理想與靈魂呢?在儒家的“達則兼濟天下”的宏偉抱負受到挫敗之時,文人士子想到的往往是“窮則獨善其身”,以歸隱田園或笑傲山林來消解自己內(nèi)心的苦悶與彷徨。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唐代詩人的內(nèi)心需求與道家道教思想之豁達與通脫一拍即合。道家道教思想成了他們撫慰心靈創(chuàng)傷的一劑良藥,讓詩人們在受到打擊之后獲得些許慰藉。唐代詩人的許多感人至深的名篇佳作,便是其真實心跡的流露與展現(xiàn),是其痛苦的吶喊與哭號。這些現(xiàn)實的痛苦在詩人筆下,經(jīng)過道家道教思想的沖淡之后,便多了一份無奈的灑脫與豁達,不至于顯得那樣劇烈。從這個角度來說,許多詩人接受道家道教思想純粹是仕途受挫后的無奈選擇罷了。我們研究唐代詩人對道家道教思想的接受,其實就是研究盛世背后那些鮮為人知的詩人的血淚史。此外,道士詩人和女冠詩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是唐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接受道家道教思想,或出于政治原因,或出于個人信仰,或迫于生活壓力,或基于沽名釣譽等。他們之中不乏才子佳人,秉筆成篇,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千年之后,我們通過對其詩作的解讀,亦可窺見其內(nèi)心的隱秘,了解其生活、生存狀態(tài)。
總之,通過唐代詩歌對道家道教思想接受情況的研究,以期全面了解唐代的政治、歷史、宗教和文化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從接受美學的角度,為人們重新解讀唐帝國的文化與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