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詩人接受道家道教思想史論
- 段永升
- 2130字
- 2025-04-24 19:01:37
第二節 道教及道教思想
道教作為一種土生土長的宗教,尊奉老子為始祖,是在東漢后期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之下,吸收了黃老之學、神仙方術、神靈觀念、讖緯迷信多種思想的基礎上產生的。
從道教及其思想形成歷史淵源看,其思想應起源于殷商時期的神仙信仰。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夏朝,但夏朝無文字記載,不屬于信史時期。中國歷史有文字記載的時期則是在商朝。這就是1973年河南安陽縣小屯村的殷都遺址——殷墟的發現。在殷墟中,發掘出大量刻有象形文字的龜腹甲和牛肩胛骨,文字的內容多為當時帝王請示神意得到的結果,也稱甲骨卜辭。卜辭的內容相當豐富,有戰爭、祭祀、帝王巡幸和狩獵、天候、祈晴、疾病、報應等,因此“可以說在殷代一切都得遵照神意行事,不妨說殷代屬于神權政治……根據卜辭推測,當時祭祀的諸神似乎是殷王的直系祖先神、聯盟諸族的祖先神、過去的大臣、山、川、風、土地及其他自然神、天界之神等等。稱為帝或上帝的至上神是左右一個國家的政治、生產之神,他授意帝王,并保護帝王的行動,又稱保護神?!?span id="z9bzrge" class="super" id="ref70">[37]從這個意義上說,殷人所信仰的諸神基本上奠定了中國后來的諸神或諸神信仰的基礎。
周革殷命是一次遵從天意的改朝換代。在那個時代,上帝甚至可以左右一個國家的命運,是至高無上的尊神。周朝初期,仍是按照上天的旨意管理國家的,可以說還算是殷商神權政治的繼續。不過,“從另一角度來說,帝王是知曉神意并能向神(上帝)轉告自己意志的人。在古代,祭、政是一致的,能向神轉告自己意志并將神意轉告人的是巫師,因此不妨說周代的帝王是巫師,即中國稱之為巫的人。殷代祭神的是帝王,因此殷王當然也具有巫師性質??墒请S著時代的發展,祭、政發生了變化,帝王專管政治,巫師只管信仰??梢哉J為屬于巫系統的是東周后期戰國時代以后被稱為方士的人,以及繼承了方士某些方面的道教的道士。其實這種系列關系肯定并不如此簡單。也許古代的各種民間信仰均源于對巫的信仰吧。”[38]漥德忠的判斷大體不錯,因為從中國殷周時期的歷史來看,確實是在周代祭與政走向了分離,巫的地位也逐漸趨于衰落,而帝王雖不事占卜,但仍然是天神旨意的執行者。在周代,“天”的觀念已經形成,周人視天為神,并將代替天行使權力的人間帝王稱為“天子”。此時的天神與上帝一樣,具有宗教與政治兩方面的權威,與殷代所不同的是,天命的延續受到天子積德多寡的左右。
后來,“天”的觀念一直支配著中國人的精神生活,經春秋到戰國,社會戰亂頻仍,諸侯國之間相互吞并,周代前期的神權政治逐漸受到人們的質疑。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思想界卻異?;钴S,各種學派的思想家紛紛著書立說,以期尋求能夠解決社會矛盾的良方。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派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應運而生的。這樣看來,道家的產生與先秦時期的巫文化及神權政治關系密切。
后來的道教思想正是對道家這一思想的進一步發揮和發展,正如《中國文化簡論》所說:“道教的產生有著深厚的思想文化淵源和社會歷史背景。商周形成的天神、地祇、人鬼信仰和崇拜為道教的產生提供了神靈體系。戰國至秦漢盛行的神仙方術為道教的產生補給了道法之術?!肚f子》、《列子》等道家圖籍對神仙生活、仙家世界激蕩人心的描繪為道教的產生構建了理想境界;黃老之學為道教的產生奠定了哲學基礎。兩漢之交,佛教開始傳入中國,為道教的產生帶來了外部刺激和組織模式?!诮淌莿趧诱叩纳胍?。’東漢后期,政治腐敗、農桑失所,人民轉死溝壑,各種社會矛盾十分尖銳,這就為道教的產生創造了社會歷史條件。農民起義領袖往往利用方術及迷信思想號召和組織信眾,又為道教的產生提供了廣泛的群眾基礎?!?span id="njtwlab" class="super" id="ref72">[39]道教是一個雜神教,所崇拜的神箓常見的有240種之多。正如馬端臨在《文獻通考·經籍考》[40]中所說的:“道家(教)之術,雜而多端。”劉勰在《滅惑論》中也說:“道家之法,厥有三品:上標老子,次述神仙,下襲張陵。”[41]然其基本信仰有三:其一,大道無形,生有天地?!暗馈笔堑澜绦叛龅母九c核心,是宇宙萬物的主宰,是產生和支配天地萬物的造物主。道教所崇奉的祖師——太上老君則是“道”的化身。其二,生道合一,長生成仙。道教與佛教正好相反,道教是“樂生而惡死”的宗教,以追求長生不死、羽化成仙為最高目標。其三,天道承負,因果報應。道教信徒深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報則延命,福及子孫;惡報則折壽,禍及后人。關于這種善惡承負的報應,《太平經》說:一是身報,即當代承負,報應在本人身上;一是后報,即隔代承負,報應在后人身上。因此,道徒相信,只有行善,才能成仙。“人欲地仙,當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復中行一惡,則盡失前善。”[42]又說:“善不在大,惡不在小”“積善事未滿,雖服仙藥亦無益也;若不服仙藥,并行好事,雖未便得仙,亦可無猝死之禍矣?!?span id="2z2yfuz" class="super" id="ref76">[43]因此,為了勸善,道徒們還制定了不少的清規戒律。
宗教的產生源于人與自然的矛盾關系,但是它與來自社會的壓迫關系更為密切。任繼愈先生說:“道教是宗教。它有團體、教派、教義、宗教規范儀式、宗教組織、固定數量的信徒、固定的傳布地區等。”[44]劉增惠先生也認為:“道家與道教不是一回事。道家由老子在春秋末年創立,而道教則形成于東漢末年。”[45]道教正是這樣,它產生于封建社會階級矛盾日漸突出的東漢時期,從一開始就具有了宗教的上述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