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上編

不必望洋興嘆
——漫議欣賞曲目(一)

有幾位愛好者向我打聽:翻開介紹名曲的資料,名曲那么多,買不勝買;即使買回一大堆,也聽不勝聽;能否找到一份適合一般愛好者參考的基本曲目?

這叫人想起從前很多人愛讀書又不知從何下手,于是希望有經驗的人開一份“必讀書目”。

樂海正像書海,都讓求知者望洋興嘆。人生苦短,要在有限的時光里享受真正最值得欣賞的作品,漫無目的地選擇是不明智的。

但是要提供一份令眾人滿意的曲目,卻也是難辦的事。

你去請教托爾斯泰,他會告訴你,貝多芬的作品是聾子的譫語,不可信!你看蕭伯納的樂評,他把勃拉姆斯貶得一無可取。老柴的小提琴協奏曲,被漢斯力克們說成不堪入耳。肖邦的作品,俄羅斯強力集團中人是不屑一聽的。再來一個具體的曲例吧,《阿爾卑斯山交響曲》這篇理查德·施特勞斯的大作,聽了索爾蒂演釋的那兩張一輯的DECCA唱片,你總會感興趣的。然而試翻開朗的名著《西方文明中的音樂》中有關這位大師的部分一看,對此作的鑒定式的評語是:“內容空虛,形式散漫!”

歷史的評價固然眾說紛紜,愛好者的個人愛憎更是眾口難調了。具體的一例,如我是個德沃夏克迷,每見新相識總愛探問別人對他的作品有何感受。最近見到兩位在欣賞上頗富閱歷的知名之士,對這問題,一位欣然表示他是我的同好者,另一位則不假思索地大搖其頭。

有分歧才是正常。對一切名曲都捧上了天的,總叫人難信其心口如一。音樂藝術的創造、詮釋與接受,正是從這種同感、異感、“反感”中顯示其復雜與微妙的。假如認為凡上了什么“大全”“寶典”與唱片目錄的,或是已在音樂會、廣播中演奏的,或是有不少“發燒友”在爭相搶購、嘖嘖嘆賞的,都值得五體投地地傾聽,這是一種誤會。

據個人所聞、所感受的,在汪洋大海般的“名曲”中,似可分作三大類。一類是我輩愛好者不可不讀的“必讀之曲”。不讀,便枉為一個樂迷了。一類是“可讀之曲”。這類作品也很值得讀,而且不僅是“值得一讀”,不讀是相當遺憾之事,但又并不像第一類作品那樣不聽是一種“刻骨的遺憾”。

第三類屬于可讀可不讀之作。這樣的音樂恐怕是同這樣的書籍一樣多的。有閑暇,有條件,這些作品不妨一讀,好處在于可以廣見聞,有助于認識音樂天地之廣大;也許更重要的一點是可以從對比參照中更加體認到前兩類作品的價值吧。

說到此,也許讀者會提出:到底這曲分三等是怎么回事,試舉例以明之!

那好。比如莫扎特的《g小調交響曲》,天經地義、毋庸置疑地屬于第一類的“必讀之曲”。而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只好委屈在第二類中。第三類的一例可以舉奧芬巴赫的《天堂與地獄》[1]序曲。

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對詩、書、畫都喜歡品評。最高的稱為神品,其次是妙品,再低一檔是能品。有些作品介乎神、妙之間,稱之為逸品。

對名曲,是不是也可以這么辦?應該說,真正夠得上神品的,不會很多。不然這種“大獎”的身價也就不值錢了。夠得上妙品水平的,相當多。而許多所謂名曲,恐怕以歸入能品為宜。還有一些,只怕連能品也夠不上。

神品、逸品與妙品,顯然應該列為“必讀之曲”了。能品則是“可讀之曲”。

但是問題總必須多角度考慮。如果上上之作都作為必讀,恐怕一般愛好者既無此時間也無此功力。巴赫的《馬太受難曲》,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作品106”,可以作為這種只能忍痛割愛的兩例。

另一方面,有一些作品雖然并非神品,但也必讀。因為它們能幫助你形成對樂史發展的概念,有的作品則提供一種對照,使那些神品的特色更為鮮明。例如,聽了維瓦爾第和斯卡拉蒂的作品,你對巴洛克音樂的概念會更為豐富,而巴赫、亨德爾的個性也愈見鮮明了。

必讀之曲寧可少些,以便精讀;可讀之曲則不妨多一些,廣一些,可以瀏覽;精讀與泛讀,正是相輔而相成,缺一不可。

必讀之曲到底包括哪些作品?

可以先定一個大框框:從巴洛克音樂到印象派。更具體到人,便是從巴赫到德彪西。

這是按照愛好者的基本隊伍來設想的。當然也可以越出這范圍,上窮巴洛克之前,聽蒙特威爾第,聽帕萊斯特里那;下究五光十色的現代派。這就看各人的口味和消化力了。

這是從縱向來考慮。假如從橫向來考慮又怎樣選擇?巴赫、莫扎特、貝多芬的作品都是成百上千,想通讀固然絕對做不到(你有本事聽完七十六張LP的貝多芬全集,一百八十張CD的莫扎特全集嗎?);即便選聽他們的代表作,仍然來不及,只得再加以精簡。那么又必然顧此失彼,魚與熊掌休想兼得。為了湊合有限的光陰,為了既見樹又見林,我們不得不放棄某些作品,以便勻出功夫來擴展視野,縱觀全景。有人贊得好,在貝多芬的音響森林中,每一棵大樹都有其特別的姿態值得欣賞。那么我們也不難想見,在音樂大園林中,除了巴赫、莫扎特、貝多芬等最大的景觀之外,還有數不清的奇花。有的雖然是幾株小草,然而卻是散發出異香的異草,又怎忍不賞呢?

對于一位剛開始欣賞的愛好者,考慮必讀之作的曲目,我總勸他先聽貝多芬,以貝多芬為中心。那么聽貝多芬又從何入手?恐怕許多人的愛樂生涯都是從貝多芬的一部交響曲開始的。

從哪一部開始?許多人是選上了或碰上了《命運》[2]。要問我的意見,還是《田園》更合適。雖說這兩部作品都屬于比較容易入門的標題音樂,但《田園》的寫景是具象的,更能引人入勝,而《命運》的表現意志與情感則是比較象征性的,除非長期反復傾聽、思索,否則并不怎么好懂。

也有人很早就聽《英雄》。我覺得這并不合適。這是一片音響的森林,在九部交響曲中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即使要聽出個頭緒來也相當吃力。

不妨先聽《田園》,再聽《命運》。然后瀏覽幾遍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首交響曲,再反復傾聽《英雄》。但上述那五部都是貝多芬交響曲森林中的參天大樹,雖然比較好懂,可是同樣值得細讀的。其中,青春氣息的《第二交響曲》和老辣的《第八交響曲》,似乎沒有受到愛好者的注意,是很可惜的事?!队⑿邸冯m然寫作的時間比較靠前,其氣魄與深度卻給聽賞加重了難度,所以還是放在后邊來聽為好。此時你聽交響曲已積累了不少經驗,對貝多芬的語言也比較熟悉了,走進這音響的森林去便不大會迷路了。

何時聽“第九”?這可是一個應該認真對待的問題。如果像許多人那樣,由于慕名心急,一上來就去聽這部偉作,毫無知識與心理上的準備,不但會無所得,也許還有損于“第一印象”,而對于偉大作品的“第一印象”是極其珍貴的,是終生難忘的。所以應該十分珍惜。雖說人們可以把這部作品反復傾聽百遍、幾百遍乃至上千遍,也只會愈聽愈覺得其味不可窮盡;但那種一開始接近它所獲得的最直覺的感受是不可得而重復的!

因此奉勸人們最好是把聽“第九”作為對貝多芬殿堂的巡禮的一個高潮,當作一件莊嚴的大事放在后期來進行。不是要你搞什么焚香點燭的“初聽式”,而是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近乎虔誠的心情,來享受那莊嚴美妙的“第一印象”!

可以把宏偉深邃的貝多芬殿堂分成幾個部分來瞻仰。交響音樂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在這一部分除了交響曲還應該聽他的序曲。

序曲中的必讀之作是《愛格蒙特》和《萊奧諾拉第三序曲》。前者,一般人比較熟悉,但也可能因其短小而閑閑聽過;后者,也可能沒有受到應得的高度重視。對于這兩曲,都值得用更大的注意力去反復傾聽。它們,尤其后者,都是濃縮了的,緊湊而精彩的小“交響曲”。參考著它們所聯系的戲劇情節來聽,固然有助于感受,然而又可以當作純樂來欣賞。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應該作為必讀之曲,自然是沒有疑問的。在汗牛充棟的小提琴協奏曲文獻中,假如只允許挑一首來聽的話,似乎就是它可以當選。

在五部鋼琴協奏曲中又作何選擇?《皇帝》當然是最輝煌的;然而更深沉的是《G大調協奏曲》。兩首都是必讀之作。

另一個重要部分是鋼琴音樂。對這一部分作品的取舍比前一部分更是為難,因為重要而且精彩之作太多了。

他的重大作品大多在他的三十二首奏鳴曲中。往昔有施納貝爾灌的七十八轉速唱片,嚇人的一大堆。而今縮為CD,也不難得到??墒且粋€再虔誠不過的“貝迷”也不見得有可能通讀這部鋼琴音樂中的“新約圣經”吧!

百余年來,演奏家和聽眾之間似乎達成了默契的共同選擇是這樣幾部:《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黎明》。要真正熟悉這幾部,也必須支付一筆艱巨的精神勞動的代價。比如,可別誤以為《月光》不難懂,光是它那小不點兒的第二樂章,便像個斯芬克斯的或者蒙娜麗莎的微笑。李斯特說它是“兩個深淵之間的一朵小花”,并不是信口說說的。

巨石人像一般的《三十二首變奏曲》《迪亞貝利主題變奏曲》,只好暫時割愛,但是像《小曲》(Bagatelles,作品33)這樣的小品是可以推薦的?!吧讲辉诟?,水不在深”,曲也不在大。讀這一組小曲,對于我們認識貝多芬,更貼近地聽聽巨人的赤子心聲極有幫助。

“登堂”是不夠的,還須“入室”。要入貝多芬之室,就不可不傾聽他的室內樂,尤其是弦樂四重奏。然而這也正是心靈之旅中最不容易走的一段路。像那超凡入圣的暮年之作,最后的五部弦樂四重奏,能列入“必讀曲目”嗎?不行!還是也等到愛好者嘗夠了人生的苦辛再去探險吧!但我們不妨先選讀兩首:《降E大調四重奏》(作品74,別名“豎琴四重奏”),《F大調四重奏》(作品59之1)。它們平易近人,聽了不難漸入佳境,可以為進一步讀他的室內樂作品打下基礎。

以上的議論,不值方家一笑。這樣的走馬看花,掛一漏萬,頗有點“××一日游”的味道了!由此可見,編制一個“必讀曲目”確實困難。正因此,愛樂的朋友在挑選唱片,打開唱機的時候,要萬分珍惜你的時光和聽力,盡可能傾聽那些真正值得聽的音樂!

注 釋

[1].Orpheus in the Underworld,現在通常譯為《地獄中的奧菲歐》。

[2].即《命運交響曲》。后文中出現的《田園》《牧神》等均為曲名簡稱,此后不再一一注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河县| 西青区| 花莲市| 静海县| 太和县| 潞西市| 孟村| 龙井市| 定南县| 全州县| 雅安市| 天柱县| 衡东县| 保山市| 贵德县| 清原| 内丘县| 航空| 图片| 成安县| 怀远县| 阳原县| 历史| 台湾省| 德惠市| 双辽市| 云林县| 静乐县| 中宁县| 云阳县| 安徽省| 馆陶县| 钟山县| 河北区| 宜丰县| 马边| 海丰县| 梅河口市| 甘谷县| 新宁县|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