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罕王聞言老臉一紅,訕笑了兩聲后,有些尷尬的撓了撓腦袋。
世間有些事情,說起來確實奇妙。
當年北京一戰之時,跟隨也先的他,還和朱祁鈺是不折不扣的死敵。
然而現如今,二人卻成了臣屬關系。
“陛下,賽罕部生生世世,是陛下的刀與盾,我們永遠效忠陛下。”
賽罕王語氣誠懇,眼神無比堅定的說道。
“好,既如此,那還有件事,我便交于你了。”
“哈桑克城中,還有一萬多牧民,這些人你可以收攏過去,壯大你的部族,同時替我好好經營哈桑克。”
朱祁鈺拍了拍賽罕王的肩膀,即將返程之際,他還有最后一件要事需要做,那便是這邊境處的貿易之城,哈桑克的未來問題。
當初開發哈桑克,他本意不過是為了吸引瓦剌人來此定居,好將對方一網打盡。
但如今看來,互市貿易,確實對大明一方也有不少的益處。
草原盛產牛羊,且價格十分便宜。
大明百姓尋常根本舍不得吃的玩意,通過這互市,也算是偶爾能嘗嘗鮮了。
因此,朱祁鈺決定保留這座新興的城市,并交由賽罕王管理。
“這...謝陛下隆恩!”
賽罕王聞言頓時激動不已,眼神中更是充滿了感激。
對于大明來說,哈桑克這種小城,或許是一文不值。
但對于他們漠北草原上的人而言,這里幾乎可以用天國來形容。
多余的牛羊肉,奶制品,皮料子什么的,在里面通通都能換成大明的物產與糧食。
在馬背上奔波了一輩子的他們,哪曾過過這樣安穩的日子。
更何況,這城中一萬多的牧民也被劃撥給了他,這樣一來,振興他們賽罕部,也就不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難題了。
“好了,起來吧。”
“漠北一帶,土地寬闊,浪費了著實可惜。”
“領著你的部族,好好的開墾這里吧。”
身為種花家的好男兒,老祖宗愛種地的傳統,他自然也沒丟。
眼下大明各地糧食減產,不少地方已經出現糧價飆升的現象。
要是能把漠北這里大把空置著的土地,給好好利用上,沒準倒是能解一解燃眉之急。
“話雖如此...可是陛下,我們漠北這里大部分土地并不肥沃,還有我們這些牧民,確實也不擅長種地...”
賽罕王聞言有些為難,和大明的湖廣,江南等地相比,漠北這地方,其實并沒有那么適合耕種。
很多時候,土地的肥力不夠。
再加上,他們這些個大老粗,放放牛羊什么的,倒是還湊活。
讓他們種地?那怕不是會種出個草盛豆苗稀的結局來。
“哈哈哈,放心吧,開墾拓荒一事不用擔心,朕自然會讓工部多安排一些工匠和農戶過來,幫著指導你們這些牧民。”
“至于土地肥力不夠的問題,賽罕,你知道霍爾督澤嘛?”
朱祁鈺眼神一轉,忽然開口說道。
“霍爾督澤?這臣當然知道,離哈桑克這里也不遠,不就是當日陛下與也先交戰的地方嘛?”
賽罕王聞言微微一愣,這霍爾督澤雖說是也先部落直屬的領地,其他部落很少染指。
但身為草原人,他們當然不至于連這地方都不知道。
只是那里水系繁多,沼澤密布,除了飛鳥外,根本是人跡罕至。
“對,先前追擊也先的時候,曾經路過那里,倒是讓我有了不小的驚喜。”
朱祁鈺微微一笑,一臉神秘的說道。
“驚喜?”
“可是據臣所知,那地方方圓百里內,都是堆積的深達數丈的鳥糞,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那種地方...能有什么驚喜啊。”
賽罕王撇了撇嘴,有些不解的反問道。
霍爾督澤那個地方,可以說就是一個巨大的露天糞坑。
平日里,他們這些牧民就是遷移之時,也會特地繞過那個鬼地方。
賽罕王實在是想不出,那種地方里頭,還能有什么驚喜。
“嘿嘿,這驚喜嘛,自然就是那些鳥糞!”
“鳥糞?陛下...您不是在逗我玩吧,鳥糞那東西算哪門子的驚喜啊。”
賽罕王聞言險些是兩眼一黑。
鳥糞?驚喜?
他實在是沒辦法,把這兩個詞給組合到一塊去。
“不懂了吧?鳥糞這玩意,那可是上等的肥料!”
朱祁鈺微微一笑,也不再賣什么關子。
“肥料?”
賽罕王聞言仍有些不解。
“是啊,一般的土地,耕種幾年之后,地力便會耗盡,從而導致作物大幅減產。”
“這時候若是還想保證產量,那么肥料便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無論是鳥糞還是牛糞,這些東西都能制成肥料,從頭提升地力,而這些東西,在霍爾督澤方圓百里遍布的到處都是,你說說,這難道還不算驚喜嘛?”
朱祁鈺解釋道。
糞便這玩意,少的時候,確實是骯臟污穢之物。
但數量一多,卻就有了它的價值。
在大明境內,各地的城鎮之中,糞便通常都會被城外的農戶收集,用去種地。
不過那些糞便的數量,跟霍爾督澤這里,可就沒法相提并論了。
只要將這一帶的鳥糞發掘而出,制成肥料。
那不光可以在漠北這片貧瘠的土地上,開墾出大片良田。
同時也能幫助大明的百姓,提升糧食的產量。
“誒?”
“那我大明的糧產問題,豈不是也跟著解決了?”
一旁的石亨聞言忽然說道。
“當然,只要土地肥力足夠,即便眼下天氣逐年降低,我們也能把糧產提高個一倍不止。”
“雖然并不能徹底解決各地減產的問題,但總歸是能解決了眼下的燃眉之急。”
朱祁鈺點了點頭,然后答道。
霍爾督澤那里堆積成山的鳥糞,只需要挖出來,堆積腐熟之后,便就是直接可以使用的上等肥料。
剛好哈桑克城中,眼下還有一萬多收編而來的牧民。
有勞力不用白不用,制作開采肥料之事,剛好可以交給這些人。
而有了肥料的加持,眼下大明糧食的危機,便能暫時解除。
等到以后,寶船隊遠征南洋歸來之際,帶回那些抗寒抗旱的作物后,大明朝的這小冰河期的危機,便算是徹底的熬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