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卷一百七十四·宋端宗本紀
書名: 白話正史作者名: 長江小吏本章字數: 3175字更新時間: 2025-05-10 05:00:00
端宗趙昰,是度宗的庶長子,也是恭帝趙?的異母兄。早先為建國公,生母是淑妃楊氏;度宗駕崩后,謝太后召賈似道等人入宮商議立誰為帝。眾人都覺得趙昰年長,理應立他,可賈似道主張立嫡子趙?,于是趙?被立為帝,而趙昰被封為吉王,趙昺被封為信王。
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文天祥擔任臨安知府,請求讓兩位王爺鎮守閩、廣地區,未獲同意,才開始命令二王出居在外。大元軍隊逼近臨安,宗親們再次以此請求,于是改封趙昰為益王,任福州知州、福建安撫大使,趙昺為廣王,任泉州知州兼判南外宗正,還任命駙馬都尉楊鎮以及楊亮節、俞如珪為提舉。大元軍隊到達皋亭山,楊鎮等人護著二王逃往婺州。丞相伯顏進入臨安后,派范文虎帶兵奔赴婺州,召楊鎮帶著二王返回。楊鎮得到消息后立刻離開,他說:“我要去那里赴死,以此拖延追兵。”楊亮節等人于是背著二王徒步在山中藏匿了七天,他們的將領張全帶著幾十名士兵才追上,接著一同逃往溫州,陸秀夫、蘇劉義隨后也在路上追上了他們。派人到清澳召陳宜中,陳宜中前來拜見,又到定海召張世杰,張世杰也帶著自己的部隊來到溫州的江心寺。高宗南逃時曾到過這里,寺中有他的御座,眾人相繼在御座下痛哭,尊奉趙昰為天下兵馬都元帥,趙昺為副元帥。于是開始調兵遣將、任命官吏,任命秀王趙與睪為福建察訪使兼安撫使、知西外宗正,趙吉甫知南外宗正兼福建同提刑,先進入閩中安撫官吏百姓,曉諭同姓宗族。不久,太皇太后派兩名宦官帶著八名士兵到溫州召二王,陳宜中等人把這些士兵沉到江中,然后進入閩中。當時汀、建各州正打算跟隨黃萬石投降,聽說趙昰即將到來,就關閉城門拒絕使者,黃萬石的將領劉俊、宋彰、周文英等人也大多前來歸附。
五月乙未初一,陳宜中等人在福州擁立趙昰為帝,改年號為景炎,冊封楊淑妃為太后,一同處理政事。封信王趙昺為衛王。陳宜中為左丞相兼都督,李庭芝為右丞相,陳文龍、劉黻為參知政事,張世杰為樞密副使,陸秀夫為簽書樞密院事。命令吳浚、趙溍、傅卓、李玨、翟國秀等人分路出兵。把福州改為福安府,溫州改為瑞安府。在郊外祭天并大赦天下。這天黎明,福安府中傳出巨大聲響,眾人都嚇得跌倒。文天祥從鎮江逃歸,庚辰日,被任命為右丞相兼知樞密院事。派他的將領呂武進入江、淮地區招募豪杰,杜滸前往溫州招募士兵。廣東經略使徐直諒派梁雄飛到隆興帥府請求投降,于是授予梁雄飛招討使一職,讓他奪取廣州。不久,徐直諒聽說趙昰即位,命令代理通判李性道、摧鋒軍將領黃俊等人在石門抵御梁雄飛,李性道不戰,黃俊戰敗逃往廣州,徐直諒棄城逃走。
六月丙子日,梁雄飛進入廣州,給各位投降的將領都授予官職,只有黃俊不接受,于是被眾人殺害。吳浚在廣昌聚集兵力,奪取了南豐、宜黃、寧都三縣。翟國秀奪取秀山,傅卓到衢、信各縣,很多百姓都響應他。任命文天祥為同都督。
七月丁酉日,宋軍進軍南劍州,打算奪取江西。當月,吳浚在南豐兵敗,翟國秀聽說元軍到來,就帶兵返回。傅卓兵敗,前往江西元帥府投降。平章阿里海牙攻破嚴關,馬暨退保靜江府。
八月,漳州發生叛亂,朝廷命令陳文龍為閩廣宣撫使前去討伐。甲戌日,秀王趙與睪圍攻婺州。丙子日,聽說元軍大兵到來,就撤圍返回。任命王積翁為福建提刑、招捕使、南劍州知州,防御上三郡;黃佺為同提刑、招捕使、漳州知州,防御下三郡。張世杰派兵援助吳浚,與元帥李恒在兜零交戰,兵敗,逃奔寧都。興化石手軍叛亂。
九月,再次任命陳文龍為興化軍知軍。東莞人熊飛為黃世杰守衛潮、惠二州,聽說趙溍到來,就立刻帶兵響應,在廣州攻打梁雄飛。壬寅日,梁雄飛逃走,熊飛于是收復韶州。新會縣令曾逢龍也帶兵來到廣州,李性道出城迎接拜見,熊飛與曾逢龍將他抓住并殺死。衢州守將魏福興在福星橋出戰,戰死。壬子日,趙溍進入廣州。當月,招討也的迷失在福州會合東省的軍隊。元帥呂師夔、張榮實帶兵進入梅嶺。
十月壬戌初一,文天祥進入汀州。趙溍派曾逢龍與熊飛在南雄抵御元軍,曾逢龍戰死,熊飛逃往韶州。元軍圍攻韶州,守將劉自立獻城投降,熊飛率兵進行巷戰,兵敗后投水而死。十一月,參政阿刺罕、董文炳帶兵到達處州,李玨獻城投降。甲辰日,秀王趙與睪在瑞安迎戰,觀察使李世達戰死。趙與睪及其弟弟趙與慮、兒子趙孟備、監軍趙由<王葛>、察訪使林溫被抓獲,都被處死。阿刺罕的軍隊到達建寧府,抓獲守臣趙崇釠,邵武軍知軍趙時賞、南劍州知州王積翁都棄城逃走。乙巳日,趙昰出海。癸丑日,元軍到達福安府,知府王剛中獻城投降。趙昰想進入泉州,招撫使蒲壽庚心懷異志。當初,蒲壽庚掌管泉州舶司,獨占海外貿易之利三十年。趙昰的船到達泉州,蒲壽庚前來拜見,請求皇帝駐蹕泉州,張世杰不同意。有人勸張世杰留下蒲壽庚,并且不讓所有海船跟隨他離開,張世杰沒有聽從,放蒲壽庚回去了。接著因為船只不夠,就搶奪蒲壽庚的船只并沒收他的財物,蒲壽庚于是憤怒地殺死在泉州的各位宗室以及士大夫和淮兵。趙昰轉移到潮州。當月,福州、興化都投降了。英德守臣凌彌堅、徐夢得等人也投降。
十二月辛酉初一,趙溍棄廣州逃走。乙丑日,制置使方興也逃走,吳浚退入瑞金。戊辰日,蒲壽庚以及泉州知州田真子獻城投降。興化軍知軍陳文龍環城堅守不投降,乙酉日,通判曹澄孫獻城投降,陳文龍被抓獲,不屈而死。趙昰駐扎在甲子門。
至元十四年(1277年)正月,元軍攻破汀關。癸巳日,循州知州劉興投降。壬寅日,吳浚放棄瑞金逃走,鎮撫孔遵進入瑞金,文天祥逃往漳州,不久吳浚又回到汀州,投降元軍。戊申日,潮州知州馬發及其通判戚繼祖投降,癸丑日,又重新歸附宋軍。丁巳日,代理梅州知州錢榮之獻城投降。
二月,元軍抵達廣州,當地百姓趙若岡獻城投降。廣東各郡紛紛投降。
三月,文天祥收復梅州,陳文龍的侄子陳瓚起兵殺死興化軍守將林華,占據興化軍。
四月,文天祥收復興國縣,廣東制置使張鎮孫襲擊廣州并收復,梁雄飛等人棄城逃往韶州。
五月,張世杰帶兵收復潮州,文天祥從梅州出兵前往江西,進入會昌縣,淮地百姓張德興也起兵殺死太湖縣丞王德颙,占據司空山,攻下黃州、壽昌軍。丁巳日,張德興與宣慰使鄭鼎遭遇,在樊口交戰,鄭鼎落水而死。
六月辛酉日,文天祥收復雩都。己卯日,進入興國縣。
七月,文天祥派兵收復吉、贛等縣,包圍贛州。衡山人趙璠、撫州人何時都起兵響應。乙巳日,張世杰包圍泉州,派將領高日新收復邵武。在福州的淮兵,想殺死王積翁來響應張世杰,都被王積翁所殺。江西宣慰使李恒派兵救援贛州,自己則帶兵進入興國。
八月,文天祥手下各將領的軍隊都戰敗,于是帶兵到永豐與鄒氵鳳會合,鄒氵鳳的軍隊也潰敗了。己巳日,火星遮掩月亮,天色發紅。壬申日,文天祥在興國兵敗。己卯日,元軍攻破司空山,張德興戰敗,逃亡而去。甲申日,文天祥到達空坑,軍隊全部潰敗,于是只身逃往循州,各位將領都被抓獲。
九月,元帥唆都救援泉州。戊申日,張世杰退回淺灣。左丞塔出帶兵進入大庾嶺,參政也的迷失帶兵再次收復邵武,進入福州。
十月甲辰日,唆都攻破興化軍,陳瓚戰死。接著進攻潮州,馬發抵抗,唆都于是轉而去攻打惠州。
十一月,塔出包圍廣州。庚寅日,張鎮孫獻城投降。元帥劉深率領水軍在淺灣攻打趙昰,趙昰逃往秀山。陳宜中前往占城,一去不返。
十二月丙子日,趙昰抵達井澳,遭遇強烈颶風,船只被損壞,他差點溺水身亡,此后便身染重病。十多天過去,士兵們才零零星星地陸續聚集起來,這場災難致使十分之四的士兵喪命。丁丑日,劉深追擊趙昰到七州洋,將俞如珪抓獲后返回。
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正月,元軍將廣州城夷為平地。張世杰派兵攻打雷州,未能攻克。己酉日,元軍攻克涪州,擒獲守將王明。
二月,元軍攻破潮州,馬發戰死。
三月,文天祥收復惠州,廣州都統凌震、轉運判官王道夫收復廣州。趙昰打算前往占城居住,但未能成行,于是駐軍碙洲,派兵攻打雷州。曾淵子從雷州趕來,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廣西宣諭使。
四月戊辰日,在逃亡的過程中,經歷無數次驚嚇和顛簸的皇帝趙昰在碙洲駕崩,年僅11歲。南宋臣子追尊他為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