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8章 卷一百七十三·宋恭帝紀

瀛國公趙?,是度宗皇帝的嫡長子,他的母親是全皇后。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九月己丑日,趙?在臨安府的皇宮大內出生。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十一月,他被授予左衛上將軍的官職,并被封為嘉國公。

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七月癸未日,度宗皇帝駕崩。趙?奉遺詔在度宗的靈柩前即位,當時他年僅四歲,由謝太后臨朝聽政并發布詔令。甲申日,趙?的兄長趙昰被任命為保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為吉王,增加食邑一千戶;弟弟趙昺被任命為保寧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為信王,同樣增加食邑一千戶。朝廷還下令平章賈似道依照文彥博的舊例,單獨分班向皇帝問安起居。丙戌日,給皇太后上尊號為壽和圣福太皇太后,皇后則被尊稱為皇太后,同時又下詔將皇帝趙?的生日定為天瑞節。戊子日,命令臨安府賑濟周濟貧苦百姓,展現出對民生的關懷。辛卯日,任命朱禩孫為京湖、四川宣撫使兼江陵府知府,委以重要的軍政職責。壬寅日,下詔撫慰邊疆三邊的將士,鼓勵州郡舉薦那些德才兼備卻未被任用的人才,同時免除浙西安撫司、兩浙轉運司、臨安府正在追討的贓款和賞錢,還下詔征求臣民的意見,期望能廣納良策。

八月甲辰日,向老臣江萬里、葉夢鼎、馬廷鸞、留夢炎、趙順孫、王爚征求意見建議。李庭芝修筑清河城,并將相關圖紙上奏朝廷,朝廷下詔給李庭芝晉升一級官階,對將士們進行慰勞,要求列出立功人員名單給予賞賜。加任鄂州知州李雷應守軍器監,太平州知州孟之縉為尚書兵部員外郎,江州知州錢真孫為直寶章閣,鎮江軍知軍洪起畏為直敷文閣。癸丑日,天降大雨,天目山發生崩塌,洪水洶涌流淌,安吉、臨安、余杭等地百姓溺亡者不計其數,這場災難給當地民眾帶來了巨大的傷痛。甲寅日,太皇太后因為年老不能到正殿處理政務,便下令暫時將慈元殿作為后殿。辛酉日,建造度宗皇帝的宗廟。戊辰日,任命全清夫為昭信軍節度使,謝堂為檢校少保,謝垕為保康軍節度使。馬廷鸞請求退休回鄉,朝廷下詔催促他赴任履職。

九月丁丑日,資政殿大學士、光祿大夫王爚請求退休,朝廷下詔不批準。戊寅日,調撥糧食賑濟遭受水災的余杭、臨安兩縣百姓,由于余杭受災嚴重,又再次撥給米二千石。己卯日,賈似道請求免除對皇帝答拜的禮儀,朝廷同意了他的請求。辛巳、壬午兩日,對文武舉士人進行復試。癸未日,大元的軍隊在襄陽大規模集結,局勢變得緊張起來。丙戌日,丞相伯顏率領一支軍隊奔赴郢州,元帥唆都率領一支軍隊進入淮地,翟招討率領一支軍隊進攻荊南。丁亥日,大元軍隊逼近郢州。戊子日,免除遭受水災州縣今年的田租,以減輕百姓的負擔。甲午日,首次開設經筵講學。丁酉日,天瑞節當天,免征臨安府公私房屋租賃錢十日。賜予夏貴金符十三枚、銀符一百枚,用于激勵有奇功的將士。己亥日,對正奏名進士進行考試,賜王龍澤以下不同等級的出身。壬寅日,西方出現一顆星星,形狀彎曲如同蚯蚓。復州副將翟國榮遭遇大元軍隊,在爛泥湖交戰,不幸戰死,他的犧牲令人惋惜。同時,閩中地區發生旱災。

冬十月丙午日,達州知州趙章收復洋州,被加封為右驍騎尉中郎將。大元軍隊攻破渠州禮義城,知州張資自殺殉國,他的堅守和壯烈令人敬佩。丁未日,饒州平民董聲應進獻《諸史纂約》《兵鑒》《刑鑒》,朝廷下詔讓董聲應擔任史館編校文字一職。癸丑日,為度宗皇帝定謚號。廣西經略司代理參議官邢友龍攻打潮州、漳州的賊寇,成功將其擊敗。乙卯日,下令州縣推行義田、義役制度。丁巳日,邢友龍以下的各位將領分別按不同等級轉官。大元軍隊進攻郢州,都統制張世杰奮力抵抗,大元軍隊隨后離去,經由藤湖進入漢水流域。戊午日,郢州副都統趙文義在全子湖追擊敵軍時戰死,朝廷撫恤他的家人。庚申日,追贈翟國榮為復州團練使,任命他的兩個兒子為官,并在復州為他建立廟宇。壬戌日,撥出一百萬錢給郢城屯駐戍守的將士。甲子日,下詔將明年定為德祐元年。乙丑日,任命章鑒為同知樞密院事兼代理參知政事,陳宜中為簽書樞密院事兼代理參知政事。大元軍隊進攻沙洋城,京湖宣撫司派遣總管王虎臣前往救援。丙寅日,沙洋城被攻破,王虎臣與守隘官王大用都被敵軍俘虜。此時熒惑星侵犯鎮星,在古代被視為不祥之兆。大元軍隊抵達新城。戊辰日,總制黃順出城投降。己巳日,副總制仁寧出城投降。都統制邊居誼奮力作戰,城破后自焚而死,他的忠義令人贊嘆。復州知州翟貴獻城投降。閩中地區發生地震,給當地帶來了不安定因素。

十一月癸酉日,再次任命朱禩孫為京湖、四川宣撫使。丁丑日,命令沿江制置使趙溍巡視長江并進行策應,賜給他一百萬錢用于激勵戰功。戊寅日,馬廷鸞極力推辭浙東安撫使、紹興府知府的職務,朝廷下詔讓他依舊以觀文殿大學士的身份提舉洞霄宮。追贈趙文義為清遠軍節度使,與他的兄長威武軍節度使趙文亮一起在揚州建立廟宇,賜廟名為傳忠。庚辰日,任命陸秀夫為淮東安撫制置司參議官。壬午日,削減諸班直中超出名額的人員。癸未至乙酉日,對特奏名的士人進行復試。丙戌日,任命王爚為左丞相,章鑒為右丞相,二人都兼任樞密使。賈似道從九月開始請求任命左右丞相,到此時朝廷終于同意。任命張晏然兼任京湖、四川宣撫司參議官。己丑至庚寅日,繼續對特奏名的士人進行復試。壬辰至癸巳日,如同之前一樣進行復試。甲午日,清查王公貴族府邸、外戚以及御前寺觀的田地,下令他們繳納租稅。丁酉日,加封安南國王陳日煚為寧遠功臣,他的兒子陳威晃為奉正功臣。

十二月癸卯初一,命令建康府、太平州、池州賑濟因躲避戰亂而從淮地逃來的百姓。因為天氣嚴寒,對京湖及沿江戍守的將士進行慰問賞賜。甲辰日,下詔淮西四郡遭受水旱災害,去年屯田未繳納的租稅不再征收。丁未日,提舉興國宮呂師夔請求在江州招募士兵,朝廷下詔讓江州知州錢真孫一同招募,尚書省撥給錢和米作為費用。癸丑日,大元軍隊進攻陽邏堡,夏貴率兵堅守,武定軍都統制王達戰死沙場。乙卯日,大元軍隊在夜間派遣偏師趁著大雪渡過青山磯。丙辰日,都統程鵬飛在激戰中遭受重創,退回鄂州,都統高邦憲屯駐在馬家渡,棄舟而逃,被敵軍俘虜。大元軍隊再次在陽邏堡進攻夏貴,都統制劉成率領定海水軍戰死。夏貴戰敗后,沿江放縱士兵大肆搶掠,隨后退回廬州。朱禩孫率兵到達鄂州,聽聞鄂州兵敗的消息后,連夜逃奔江陵府。己未日,代理漢陽軍知軍王儀獻城投降。呂文煥率領元軍進攻鄂州。庚申日,程鵬飛和代理鄂州守將張晏然獻城投降。幕僚張山翁堅決不屈服,眾將想要殺了他,丞相伯顏說:“這是位義士,放了他。”朝廷下詔錢塘、仁和兩縣年齡在七十至九十歲以上的百姓,賜予布帛以及酒和米。癸亥日,下詔賈似道都督各路軍馬,任命步軍指揮使孫虎臣總統各路軍隊,賈似道所征辟的屬官都可以先任命后上奏。下詔天下各地起兵救援朝廷。甲子日,起用李芾為湖南提刑。乙丑日,任命高達為湖北制置使兼安撫使、江陵府知府。朝廷下詔:“邊疆軍費開支浩大繁多,百姓負擔沉重困苦,那些皇親貴戚、僧道之人,田地連片,卻安居享受,有關部門要核查他們的田租并進行征收。”追贈王達為清遠軍承宣使。庚午日,度宗皇帝的靈柩出發運往浙江,準備等潮水上漲后過江,然而潮水延誤了時間,直到傍晚都沒有到來。程鵬飛率領元軍進攻黃州,黃州知州陳奕派人到壽昌軍請求投降。李庭芝率兵前來救援朝廷。辛未日,命令州郡節制途經駐扎的軍隊。

德祐元年(1275年)春正月癸酉初一,大元軍隊攻入黃州。甲戌日,陳奕派人前往蘄州勸降,同時在安東州招降自己的兒子陳巖。丁丑日,蘄州知州管景模派人到黃州請求投降。戊寅日,朝廷下詔讓浙東的官邸拿出糧食,減價賣給百姓。壬午日,將度宗葬于永紹陵。大元軍隊進入蘄州。癸未日,賈似道任命呂師夔暫代刑部尚書、都督府參贊軍事,負責中流調度。乙酉日,任命陳宜中為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呂師夔、錢真孫派人到蘄州請求投降。丙戌日,大元軍隊奪取江州。安東州知州陳巖趁夜逃走。邳州投降。壽昌軍知軍胡夢麟將治所寓于江州,丁亥日,自殺身亡。戊子日,南康軍知軍葉閶派人到江州請求投降。賈似道出兵。德安府知軍來興國獻城投降。夔路安撫使張起巖與其將領弋德攻打開州,收復了開州。己丑日,安慶府知軍范文虎派人帶著酒食到江州迎接元軍。乙未日,將度宗神主附祭于新宮。任命孫虎臣為寧武軍節度使。戊戌日,赦免京畿地區罪犯。池州都統張林派人到江州請求投降。大元軍隊進入安慶,范文虎投降,通判夏椅服毒自盡。當月,達州知州鮮汝忠獻城投降。

二月癸卯日,賈似道任命宋京為都督府計議官,派他前往大元軍中。甲辰日,任命黃萬石為江南西路制置使,加授湖北制置副使高達檢校少保。庚戌日,大元軍隊進入池州,代理知州趙卯發上吊自殺。宋京到元軍軍營,請求稱臣、進奉歲幣,未獲同意后返回。辛亥日,追贈劉成清遠軍承宣使。乙卯日,五郡鎮撫呂文福派所部淮兵前來保衛朝廷,朝廷下詔褒獎。丙辰日,下詔慰勞賈似道,命令都督府每年舉薦改官之事依照史嵩之舊例。己未日,加授張起巖福州觀察使,弋德以下各晉升五官。庚申日,孫虎臣與大元軍隊在丁家洲交戰,戰敗,逃奔魯港,夏貴未戰先逃。賈似道、孫虎臣乘單船逃奔揚州,各路軍隊全部潰敗,翁應龍帶著都督府大印逃奔臨安。壬戌日,大元軍隊奪取饒州,知州唐震戰死。前宰相江萬里投水自盡,通判萬道同獻城投降。沿江制置大使趙溍、鎮江府知軍洪起畏、寧國府知軍趙與可、隆興府知軍吳益都棄城逃走。和州知州王喜獻城投降。建康都統翁福出城迎接大元軍隊。甲子日,大元軍隊抵達臨江軍,百姓全部離去,知軍鮑廉戰死。賈似道上書請求遷都。乙丑日,讓公卿們一起商議此事,王爚稱自己不能參與大計,于是離去。張世杰帶兵保衛臨安,路過饒州時,收復饒州,其將領謝元、王海、李旺、袁恩、呂再興全部戰死。江西提刑文天祥起兵救援朝廷。丙寅日,任命文天祥為江西安撫副使、贛州知州,催促他前來保衛臨安。下詔招募士兵。任命謝堂為兩浙鎮撫使,謝至為保寧軍節度使,全永堅、謝垕并為檢校少保。戊辰日,征調兩浙、福建各郡一半廂禁兵前來保衛臨安。湖南提刑李芾帶兵救援朝廷。江陰軍知軍鄭<立需>棄城逃走,無為軍知軍劉權、太平州知軍孟之縉都獻城投降。己巳日,大元軍隊攻打嘉定九頂山,都統侯興戰死。任命陳宜中為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曾淵子為同知樞密院事、兩浙安撫制置大使兼臨安府知府,文及翁為簽書樞密院事,倪普為同簽書樞密院事。召王爚為浙西、江東宣撫招撫大使,讓他留在京師,以備咨詢。送大元國信使郝經等人回國。庚午日,加授夏貴開府儀同三司,命令他帶領所部軍隊保衛臨安。命令地方長官給過往的兵民提供錢米,一切都不征稅。應被編配、拘鎖的人,除偽造紙幣、強劫盜放火的人外,其余全部釋放。免除浙西公田拖欠的米糧以及各處現被監禁的贓物,各位被貶謫的文武官員,都允許自由行動并恢復官職,放還參與管理民政。加授張玨寧遠軍節度使,昝萬壽保康軍節度使,張世杰和州防御使,命令他們帶兵保衛臨安。陳宜中請求誅殺賈似道,朝廷下詔罷免賈似道平章、都督之職,給予祠祿官之位。趙與可被除名,命令臨安府將其逮捕查辦。招撫賈似道潰敗的士兵。辛未日,右丞相章鑒逃走。

三月壬申初一,下詔恢復茶鹽市舶法。賈似道各種不體恤百姓的政策,依次廢除,將公田交給佃主,讓他們率領租戶當兵。殿前指揮使韓震請求遷都,陳宜中將其殺死。韓震所部士兵叛亂,攻打嘉會門,向皇宮發射火箭,朝廷急忙派兵抓捕,叛亂士兵都逃散了。癸酉日,都統徐旺榮迎接大元軍隊進入建康府,鎮江統制石祖忠到建康請求投降。命令浙西提刑司準備差遣劉經戍守吳江,兩浙轉運司準備差遣羅林、浙西安撫司參議官張濡戍守獨松關,山陰縣丞徐垓、正將郁天興戍守四安鎮,起用趙淮為太府寺丞,戍守銀樹東壩。湖北安撫司計議官吳繼明攻打通城縣,收復該城,抓獲縣令返回。派使者召章鑒回朝。甲戌日,任命賈似道為醴泉觀使。大元軍隊抵達無錫縣,知縣阮應得出戰,全軍覆沒,阮應得投水自盡。下詔派兵戍守吳江。乙亥日,派兵戍守獨松嶺、銅嶺。下詔曉諭呂文煥、陳奕、范文虎,讓他們溝通和議、停止戰爭。任命王爚為左丞相兼樞密使。閩中地區再次發生強烈地震。丙子日,下詔責備自己。任命陳宜中為特進、右丞相兼樞密使。罷免章鑒官職,給予祠祿官之位。侍御史陳過請求流放賈似道并懲治其黨羽翁應龍等人,未等回復就離去。監察御史潘文卿、季可請求聽從陳過的請求,于是命令逮捕翁應龍下臨安府監獄。罷免廖瑩中、王庭、劉良貴、游汶、朱浚、陳伯大、董樸。責令洪起畏在鎮江效力贖罪。丁丑日,滁州知州王應龍獻城投降。己卯日,杖責翁應龍,將其刺配吉陽軍。命令王爚、陳宜中共同都督各路軍馬。加授呂文福福州觀察使。庚申日,追贈唐震為華文閣待制。削去萬道同三級官職,罷免他。壬午日,恢復吳潛、向士璧官職。常州知州趙與鑒聽說元軍到來后逃走,常州百姓錢訔獻城投降。甲申日,大元軍隊抵達西海州,安撫使丁順投降。乙酉日,東海州知州施居文向西海州請求投降。平江府知州潛說友、通判胡玉、林鏜獻城投降。加授張世杰保康軍承宣使,總管都督府各路軍隊。丙戌日,廣德軍知州令狐概獻城投降。將浙西提點刑獄司遷到平江府。張世杰派其將領閻順、李存進軍廣德,謝洪永進軍平江,李山進軍常州。丁亥日,張德以下各有不同程度的轉官。追贈謝元等十人官職。有兩顆星在天空爭斗,不久,一顆星隕落。己丑日,滁州人抓住王應龍送到揚州,將其殺死。加授呂文福保康軍承宣使,催促他前來保衛臨安。呂文福到饒州后,殺死使者,進入江州投降大元。庚寅日,左司諫潘文卿、右正言季可、同知樞密院曾淵子、兩浙轉運副使許自、浙東安撫王霖龍相繼逃走。簽書樞密院文及翁、同簽書樞密院倪普暗示御史臺官員彈劾自己,奏章還未呈上,就急忙出關逃走。安東州知州孫嗣武獻城投降。天降塵土。辛卯日,命令在京文武官員都晉升兩級官職,那些背叛官職逃走的人,命令御史臺察覺并上報。閻順在安吉縣作戰,收復鳳平。張濡的部下在獨松關殺害大元使者嚴忠范,將廉希賢抓到臨安,廉希賢受重傷而死。壬辰日,岳州安撫使高世杰駐軍洞庭湖,大元軍隊攻打他,高世杰投降。癸巳日,攻打岳州,總制孟之紹獻城投降。甲午日,下詔褒獎張世杰、閻順,各位將領各有不同程度的轉官。乙未日,免除安吉縣今年夏田租稅,有戰死的人,縣令、縣丞撫恤其家屬。丙申日,顧順攻打廣德軍,收復該城。任命陳合為簽書樞密院事。丁酉日,追贈邊居誼為利州觀察使。戊戌日,赦免邊城投降將領的罪行,能夠自拔歸來的予以錄用,收復一州的授予知州之職,收復一縣的授予知縣之職,所部僚吏、將卒以及有立功表現的土豪同樣給予賞賜。罷免章鑒祠祿官并剝奪宰輔的待遇,曾淵子削去兩級官職,剝奪執政的待遇,陳過、陳堅、徐卿孫各削去兩級官職,剝奪侍從的待遇。趙與鑒追奪兩級官職并罷免,遇赦也永不錄用。罷免許自、王霖龍。命令淮東制置司使用標由。庚子日,將淮東總領所遷到江陰軍。加授吳繼明閣門宣贊舍人。

四月壬寅初一,追贈趙卯發為華文閣待制。將陳過貶到平江府。雄江軍統制洪福率領眾人收復鎮巢軍。甲辰日,追贈江萬里為太師,謚號文忠,朝廷停止上朝兩天。乙巳日,大元軍隊進入廣德縣,知縣王汝翼與寓居當地的官員趙時晦率領義兵在戰斗山作戰,路分孟唐老和他的兩個兒子都戰死,王汝翼被抓獲,押解到建康后死去。追贈王大用三級官職,追贈王虎臣兩級官職,授予他的兩個兒子官職。丙午日,大元軍隊攻破沙市城,都統孟紀戰死,監鎮司馬夢求上吊自殺。戊申日,京湖宣撫使朱礻異孫、湖北制置副使高達獻江陵城投降,京湖北路相繼被元軍攻下。張起巖帶兵據守飛山。己酉日,命令劉師勇戍守平江府。辛亥日,顧順等各位將領各晉升三級官職,追贈孟唐老三級官職。壬子日,任命高斯得為簽書樞密院事兼代理參知政事。總統張敏與大元軍隊在豐城交戰,戰死。癸丑日,追贈他五級官職,授予他的一個兒子官職。追贈阮應得十級官職。乙卯日,任命福王與芮為武康、寧江軍節度使、紹興府知府。丙辰日,王爚來到朝廷,命令他按照文彥博舊例,除了上朝參拜、起居外都免除跪拜。以樞密副使的職位征召夏貴帶兵保衛臨安。丁巳日,總制霍祖勝攻打溧陽縣,收復該城。戊午日,追贈張資眉州防御使,追贈侯興復州團練使。乙未日,文及翁、倪普都削去一級官職,剝奪執政的待遇;潛說友削去三級官職,剝奪侍從的待遇。庚申日,令狐概被除名,發配到郁林州牢城,抄沒他的家產。金壇縣知縣李成大率領義局官、含山縣尉胡傳心、陽春主簿潘大同、濠梁主簿潘大楍、進士潘文孫、潘應奎攻打金壇縣,奪取該城。鎮江統制侯巖、縣尉趙嗣濱又幫助大元軍隊前來交戰,李成大的兩個兒子以及潘大同等都戰死,抓住李成大后離去。壬戌日,大元軍隊攻打真州,知州苗再成、宗室子弟趙孟錦率兵在老鸛觜大戰。癸亥日,加授思州知州田謹賢、播州知州楊邦憲同為復州團練使,催促他們帶兵保衛臨安。有一顆大星從心宿東北方向流入并消失。乙丑日,火星侵犯天江星。提舉太平興國宮常楙請求立濟王的后代。丁卯日,加授李庭芝參知政事。戊辰日,下詔宜興、溧陽的民兵助戰有功,特別免除他們今年的田租。江陰百姓遭受兵禍,他們的田租也不收取。庚午日,大元軍隊到達揚子橋,揚州都撥發官雷大震出戰戰死。當月,常德、鼎、澧都投降了。

五月辛未初一,命令宰相執政每天到朝堂處理政事。旌德縣城守衛有功,免除該縣百姓今年的田租。癸酉日,大元軍隊到達寧國縣,知縣趙與<禾唐>出戰戰死。甲戌日,淮安總制李宗榮、慶遠府知府仇子真帶兵前來救援朝廷。乙亥日,加授苗再成濠州團練使,趙孟錦為揚州都統司計議官。任命洪福為鎮巢軍知軍。丁丑日,下詔趙溍統領軍民船只屯駐江陰。劉師勇攻打常州,收復該城,抓獲安撫使戴之泰,司戶趙必佮、總管陸春戰死。戊寅日,淮東兵馬鈐轄阮克己帶兵前來救援朝廷,加授左驍騎中郎將。己卯日,賜婺州處士何基謚號文定,授予王柏承事郎。加授張玨檢校少保、四川制置副使、重慶府知府。庚辰日,追贈雷大震為保康軍節度使。辛巳日,加授劉師勇濠州團練使,他的將領劉圭以下各有不同程度的轉官。戊子日,追贈潘大同等官職,其余有功的人都晉升兩級官職。辛卯日,將潛說友貶到南安軍,將吳益貶到汀州,同時抄沒他們的家產。罷免李玨官職,送到婺州。抄沒呂文煥、孟之縉、陳奕、范文虎的家產。甲午日,饒州、信州發生饑荒,命令百姓繳納糧食補授官職。罷除市舶分司,命令通判負責舶務之事。淮東、淮西的官民兵各晉升一級官職。丙申日,下詔張世杰、張彥、阮克己、仇子真分四路出兵,派使者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各皇陵、宮觀。己亥日,犒勞軍隊。吳繼明收復蒲圻、通城、崇陽三縣,加授帶行帶御器械、代理鄂州知州,命令他選擇險要之地作為代理治所。追贈鮑廉為直華文閣,授予他的一個兒子官職;追贈趙與<禾唐>為直華文閣。

六月庚子初一,發生日食,食盡時,白天昏暗如同黑夜。昝萬壽率嘉定以及三龜、九頂、紫云城投降。敘州知州李演帶兵救援嘉定府,隨后解圍返回,在羊雅江交戰,兵敗被俘。辛丑日,太皇太后下詔削去尊號中的“圣福”二字以回應上天的警戒。恢復魏克愚官職,太學生蕭規、唐棣一并補授承信郎。嘉興府知府余安裕因聽說有戰事就請求離去,還寫信給朝中,言語涉及不恭敬,削去一級官職,送到徽州。徐卿孫削去一級官職,貶到吉州。命令侍從官以上每人舉薦才能堪當文武之職的五人,其余朝廷大臣每人舉薦三人,即使是在被貶謫之列的人,也允許舉薦。丙午日,王應麟說:“開慶年間的災禍,始于丁大全,請求凡是丁大全的黨羽,在被貶謫之列的都不要寬恕。”朝廷聽從了他的建議。己酉日,免除廣德軍今年的田租以及各郡縣未繳納的綱解。王應麟繳還章鑒、曾淵子的錄黃,說韓震叛逆,這兩人實際上庇護了他;并且曾淵子庇護翁應龍致使他逃脫懲罰,還曾經竊取府庫錢財后逃走。庚戌日,命令削去章鑒一級官職,放歸鄉里,曾淵子再削去一級官職,遷到吉州,誅殺翁應龍,抄沒他的家產。辛亥日,進行銓試。甲寅日,留夢炎入朝,王爚請求讓留夢炎為相,自己請求以經筵官身份備顧問,陳宜中請求讓留夢炎為相,自己請求擔任祠祿官,下詔兩位丞相不要借此尋求悠閑。任命王爚為平章軍國重事,一月兩次參加經筵,五日上朝一次;陳宜中為左丞相兼樞密使,都督各路兵馬;留夢炎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各路兵馬。乙卯日,下詔征求意見。敘州知州郭漢杰獻城投降。丙辰日,清理判決在京的罪犯。免除引見。戊午日,瀘州知州梅應春獻城投降。己未日,任命李庭芝為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庚申日,富順監知監王宗義獻城投降。王應麟再次繳還曾淵子貶到吉州的錄黃,癸亥日,將曾淵子貶到韶州。丙寅日,吳繼明等各位將領各有不同程度的轉官。丁卯日,朱礻異孫被除名,抄沒他的家產。

秋七月庚午初一,江西制置使黃萬石將治所遷到撫州,朝廷下詔讓他回到隆興府。辛未日,張世杰各路軍隊在焦山下交戰,戰敗。甲戌日,將賈似道遷徙到婺州,廖瑩中被除名貶到昭州,王庭被除名貶到梅州,將曾淵子遷徙到雷州。寧國縣官吏楊義忠率領義兵出戰戰死,乙亥日,追贈武功大夫。丁丑日,將賈似道遷徙到建寧府。金星進入東井星區。庚申日,加授高郵軍知軍褚一正為閣門宣贊舍人,懷遠軍知軍金之才為帶御器械,安淮軍知軍高福為閣門祗候,泗州知州譚與為閣門宣贊舍人,濠州知州孫立為右衛大將軍,以獎賞他們守邊的功勞。壬午日,金星在白天出現。下詔饒州遭受兵禍,令免今年田租。路鈐劉用調兵進入靖州,靖州知州康玉劫掠這些士兵,通判張起巖進入靖州殺死康玉,收復靖州。癸未日,拘收內司局的錢財用來犒餉士兵。丙戌日,命令暫且收購公田今年的租糧,每石租糧給佃主十貫錢,給種戶十貫錢,鎮江、常州、江陰遭受兵禍的地方不收購。庚寅日,將賈似道貶為高州團練副使、貶到循州,抄沒他的家產。收購浙西官邸、寺觀田地所產米糧的十分之三。追復皮龍榮官職。監司、郡守逃避職責不立即到任的,命令御史臺察覺并上報。辛卯日,王爚的兒子唆使京學生劉九皋等在宮闕下上書說:陳宜中獨攬大權,黨附賈似道,庇護趙溍、潛說友,讓門客子弟私下打通關節,他誤國的程度將甚于賈似道。陳宜中離去,朝廷派四批使者召他回來,他都不回來。謝堂請求罷除兩浙鎮撫司,朝廷不答應。張世杰請求增派軍隊,沒有得到回復。壬辰日,將劉九皋等下臨安監獄,罷免王爚為醴泉觀使。癸巳日,任命夏貴為揚州知州,朱煥為廬州知州。甲午日,派使者召陳宜中回朝。乙未日,任命陳文龍為同簽書樞密院事兼代理參知政事。婺州通判張鎮孫聽說有戰事就逃走,罷免他的官職。將胡玉貶到連州、林鏜貶到韶州,一并除名。沿江招討大使汪立信去世。丙申日,削去李玨兩級官職、貶到潮州。因為開慶年間的兵禍,追究史嵩之的罪責,剝奪他的謚號。戊戌日,派使者召陳宜中回朝。

八月己亥初一,總制毛獻忠率領衢州的軍隊前來保衛臨安。辛丑日,清理判決臨安府的罪犯。壬寅日,右正言徐直方逃走。加授夏貴樞密副使、兩淮宣撫大使,李芾湖南鎮撫大使。總制戴虎攻破大南砦,晉升三級官職。加授張起巖為太府寺丞、靖州知州,劉用以下立功的人各有不同程度的轉官。大元軍隊駐扎在巴陵縣黃沙。乙巳日,吳繼明收復平江縣。戊申日,考試太學上舍生。己酉日,拘收閻貴妃集慶寺、賈貴妃演福寺的田地還給安邊所。庚戌日,劉師勇攻打呂城,攻破該城。癸丑日,恢復《嘉定七司法》。丁巳日,派使者召陳宜中回朝。加授張世杰為神龍衛四廂都指揮使,總管都督府各路兵馬。戊午日,加授劉師勇和州防御使。火星侵犯南斗星。趙淇被任命為大理少卿,王應麟封還錄黃,說過去內外官員用寶玉獻給賈似道,趙淇兄弟最為突出,己未日,于是罷免趙淇的任命。甲子日,任命文天祥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平江府知府。乙丑日,揚州的文武官員晉升兩級官職。加授吳繼明為湖北招討使,朱旺等各位將領各晉升三級官職。

九月己巳日,陳宜中被授予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左司諫陳景行請求讓講官坐著講學并陪宿當值,朝廷聽從了他的建議。辛未日,加授田謹賢福州觀察使,楊邦憲利州觀察使,催促他們前來保衛臨安。己卯日,陳宜中請求擔任海防之職,朝廷不答應。辛巳日,在明堂舉行祭祀,大赦天下。李成大被俘后,不屈而死,壬午日,追贈五級官職。丙戌日,任命文天祥為都督府參贊官,總領三路兵馬。會稽縣尉鄭虎臣押送被貶的賈似道到貶所,到漳州時,將賈似道殺死。大元軍隊到達泰州,泰州知州孫虎臣自殺,庚寅日,追贈太尉。免除靖州今年的田租。辛卯日,將李玨遷徙到梧州。乙未日,劉良貴再削去兩級官職、貶到信州。張彥與大元軍隊交戰失敗被俘,獻城投降。

冬十月己亥日,加授張世杰沿江招討使,劉師勇福州觀察使,總統外出戍守的軍隊。壬寅日,陳宜中回來。癸卯日,玉牒殿發生火災。丁未日,任命留夢炎為左丞相,陳宜中為右丞相,一并兼任樞密使、都督。修筑臨安城。辛亥日,任命張世杰為沿江制置副使兼江陰軍知軍兼浙西策應使。丁巳日,金星與土星會合。戊午日,領戶部財用常懋、中書舍人王應麟請求立濟王的后代。追贈夏椅為直秘閣。征召紹興府處士陸應月為史館編校文字。壬戌日,大元軍隊從建康出發,參政阿刺罕、四萬戶總管奧魯赤率領右軍從四安鎮出發,奔赴獨松關,參政董文炳、范文虎率領左軍從長江進入,到達江陰軍,丞相伯顏率領中軍進入常州。火星侵犯壘壁陣星。癸亥日,張全、尹玉、麻士龍救援常州,麻士龍在虞橋戰死,張全逃奔五牧。朱煥到達廬州,夏貴不讓他進入。朱煥返回,朝廷又任命他為淮東制置副使。陳合因藏匿廖瑩中家的資產獲罪,剝奪執政的待遇。甲子日,尹玉在五牧作戰,戰死,張全不戰而逃。丙寅日,催促趙溍、趙與可、鄭<立需>所招募的士兵。下詔朝廷內外官員有熟悉兵略的,各自把相關的書呈上。當月,李世修獻江陰投降。

十一月丁卯初一,銅關將領貝寶、胡巖起攻打溧水戰死,追贈貝寶為武翼郎,胡巖起為朝奉郎。庚午日,任命陳文龍為同知樞密院事兼代理參知政事,黃鏞為同簽書樞密院事。命令各制置司各自舉薦才能堪當將帥的十人,不限于是偏將還是士兵,如不在軍中的人,允許投書自薦。辛未日,起居舍人曾唯辭官不被允許,離去。癸酉日,追贈尹玉濠州團練使、麻士龍高州刺史,免除張全、朱華臨陣退師的罪責。丁丑日,下詔被俘的將士能率領眾人歸來的,按照人數補授官職,能立功的授予符節斧鉞;各位將領以下的官員,按照所招納的人數多少進行獎賞。戊寅日,大元軍隊攻破廣德軍。己卯日,攻破四安鎮,正將胡明等戰死。召文天祥前來保衛臨安。辛巳日,曾唯削去一級官職免職。金星侵犯房星。壬午日,大元軍隊到達隆興府,黃萬石放棄撫州逃走,轉運判官劉槃獻隆興府投降。癸未日,大元軍隊攻破興化縣,興化縣知縣胡拱辰自殺。甲申日,中書舍人王應麟辭免兼任給事中,不被允許。大元軍隊到達常州,招降但常州方面不聽從,攻打兩天后,攻破常州,屠殺城中百姓。常州知州姚訔、通判陳炤、都統王安節都戰死,劉師勇突圍逃奔平江。乙酉日,將宜興縣改為南興軍。禮部侍郎陳景行辭官不被允許,離去。丙戌日,追贈濟王為太師、尚書令,進封為鎮王,謚號昭肅,命令福王與芮選擇后代奉祀,賜田一萬畝。丁亥日,獨松關告急,催促文天祥前來保衛臨安。戊子日,征調民兵出去守衛余杭、錢塘。己丑日,獨松關被攻破,馮驥戰死,張濡逃走,相鄰的縣邑望風而逃。平江府通判鄭疇逃走,庚寅日,通判王矩之、都統制王邦杰派人到常州迎接投降。辛卯日,大元軍隊奔赴撫州,都統密佑在璧邪迎戰,兵敗,戰死。癸巳日,任命張世杰為浙西制置副使兼平江府知府。甲午日,代理禮部尚書王應麟逃走,黃萬石帶兵逃到建昌軍。乙未日,左丞相留夢炎逃走。丙申日,派使者召留夢炎回朝。賞賜余杭、武康、長興縣百姓錢財,并免除今年的田租。鄭疇降一級官職,罷免通判之職。撫州施至道獻城投降。

十二月丁酉初一,朝廷下詔允許賈似道歸葬,把他祖先的田產和房舍歸還給他家。戊戌日,恢復趙與可為都督府參議官,讓李玨自由行動。己亥日,追贈王汝翼為朝奉郎。庚子日,任命吳堅為簽書樞密院事,黃鏞兼任代理參知政事。派遣柳岳帶著書信到元軍軍營,聲稱是盜賊殺死了廉尚書(廉希賢),請求元軍退兵,重修舊好。癸卯日,任命陳文龍為參知政事兼代理知樞密院事,賜謝堂同進士出身,任同知樞密院事。甲辰日,追贈姚訔為龍圖閣待制,他的父親姚希得追贈為太師,陳炤追贈為直寶章閣,馮驥追贈為集英殿修撰。嘉興府告急,撥出封樁庫的錢作為軍備費用。命令趙與侲戍守縉云縣。恢復季可的官職,讓他到龍泉縣招募士兵。乙巳日,任命陳景行為浙東安撫副使,戍守處州。起用方逢辰戍守淳安縣。丙午日,追封呂文德為和義郡王。丁未日,拿出安邊封樁庫的黃金交付給浙東各郡作為軍備費用。大元軍隊進入平江府。起用吳君擢為太府少卿,提點臨平民兵。派使者召留夢炎、王應麟回朝,兩人都沒有回來。戊申日,張世杰進入臨安保衛朝廷,加授檢校少保,朝廷下詔褒獎他。王爚去世,朝廷停止上朝兩天。乙酉日,征集臨安府各州縣的馬匹。庚戌日,柳岳從元軍軍營返回。癸丑日,派遣宗正少卿陸秀夫、刑部尚書夏士林、兵部侍郎呂師孟出使元軍軍營。下詔讓呂文煥、趙孟桂與元軍溝通交好。己未日,方興、丁廣、趙文禮的軍隊都戰敗返回。庚申日,任命柳岳為工部侍郎,洪雷震為右正言,出使燕京祈求議和。大元軍隊攻破大洪山,隨州知州朱端履投降。代理吏部尚書丁應奎、左侍郎徐宗仁逃走。癸亥日,派使者召留夢炎回朝,留夢炎沒有回來。

德祐二年(1276年)春正月丁卯初一,大元軍隊從去年十月開始圍困潭州,湖南安撫使兼潭州知州李芾堅守了三個月,大大小小打了幾十仗。隨著城中力量耗盡,城即將被攻破,李芾全家赴死,衡州知州尹谷也帶著全家自焚,帥司參議楊霆以及幕屬陳億孫、顏應焱等都跟隨李芾而死。守將吳繼明、劉孝忠最終獻城投降。寶慶也投降了,通判曾如驥殉國。陸秀夫等人到了大元軍中,先是請求以侄國身份進獻財物,元軍沒有答應;又請求以侄孫國身份,依舊不被同意。戊辰日,陸秀夫等人返回。太皇太后無奈之下,只好下令以臣子之禮求和。己巳日,嘉興守將劉漢杰獻城投降。庚午日,同簽書樞密院事黃鏞、參知政事陳文龍逃走。朝廷任命謝堂為兩浙鎮撫大使,文天祥為臨安府知府,全永堅為浙東撫諭使。辛未日,任命吳堅為左丞相兼樞密使,常楙為參知政事。中午,在慈元殿宣讀任命詔書,文臣班列中只剩下六人。各個關隘的宋軍全部潰敗。朝廷派遣監察御史劉岊捧著降表向元稱臣,奉上大元皇帝尊號為仁明神武皇帝,每年進奉銀絹二十五萬,乞求保留國土以便祭祀祖先。癸酉日,左司諫陳孟虎、監察御史孔應得逃走。火星侵犯木星。甲戌日,大元軍隊抵達瑞州,知州姚巖棄城而逃。乙亥日,任命賈余慶為臨安府知府。丙子日,命令吉王趙昰、信王趙昺出京鎮守地方。丁丑日,任命夏士林為簽書樞密院事。己卯日,加授全永堅太尉。參知政事常懋逃走。太學三舍學生誓死不離開,朝廷特別恩準他們直接出仕為官。任命楊亮節為福州觀察使,提舉吉王府行事;俞如珪為環衛官、提舉信王府行事。大元軍隊攻入安吉州,知州趙良淳上吊自殺。月亮周圍出現光暈環繞東井星。庚辰日,簽書樞密院事夏士林逃走。辛巳日,祭祀太乙宮。癸未日,升封吉王趙昰為益王,任福州知州、福建安撫大使;信王趙昺為廣王,任泉州知州兼判南外宗正事。任命留夢炎為江東西、湖南北宣撫大使。甲申日,大元軍隊抵達皋亭山,朝廷派遣監察御史楊應奎獻上皇帝傳國玉璽投降,降表中寫道:“宋國主臣恭謹地百拜奉上此表,臣年幼無知,遭遇國家多災多難,權奸賈似道違背盟約誤國,以至于勞煩貴國興師問罪。臣并非不能遷逃躲避以求茍且保全,然而如今天命已有歸屬,臣又能前往何處。謹奉太皇太后之命,削去帝號,將兩浙、福建、江東西、湖南、二廣、兩淮、四川現有的州郡,全部獻給貴朝,為了宗廟社稷和百姓生靈祈求哀憐保全性命。懇請陛下仁慈垂念,不忍心看著臣三百多年的宗廟社稷驟然滅亡,曲意恩賜保全,那么趙氏子孫,世世代代都有所依靠,不敢忘記這份恩情。”這天夜里,丞相陳宜中逃走,張世杰、蘇劉義、劉師勇各自帶著自己的部隊離開。乙酉日,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丙戌日,命令文天祥同吳堅出使大元軍。賜家鉉翁進士出身、簽書樞密院事,賈余慶同簽書樞密院事、臨安府知府。戊子日,建德軍知軍方回、婺州知州劉怡、處州知州梁椅、臺州知州楊必大都投降。當月,臨江軍知軍滕巖瞻逃走。

二月丁酉初一,太陽中有黑子相互激蕩,如同鵝卵大小。辛丑日,朝廷率領百官在祥曦殿跪拜上表,下詔曉諭各郡縣投降。大元使者進入臨安府,封存府庫,收繳史館、禮寺的圖書以及各部門的符印、告敕,罷免官府及侍衛軍。壬寅日,還派遣賈余慶、吳堅、謝堂、劉岊、家鉉翁充任祈請使。當天,大元軍隊駐扎在錢塘江沙灘上,潮水三天都沒有來。

三月丁丑日,皇帝前往元軍軍營朝見。

五月丙申日,皇帝在元上都朝見。被降封為開府儀同三司、瀛國公。當月,陳宜中等在福州擁立趙昰為帝,兩年后的四月,趙昰在碙洲去世,陸秀夫等又擁立衛王趙昺,三年后南宋才最終被完全平定。

贊語說:司馬遷論述秦、趙的世系都出自伯益。后稷、契、伯益他們的子孫都曾擁有天下,至于國運長短,也和他們功德的厚薄有關。趙宋雖然興起于武力,但功成治定之后,以仁傳家,比起秦朝應該是有區別的。然而仁的弊端在于過于軟弱,就像文的弊端在于粗陋。宋朝中期有人想要自強,以革除弊端,卻方法不當,逐漸導致混亂。建炎之后,國土分裂,卻還能歷經六位君主又維持了一百五十年才滅亡,難道不是禮義足以維持君子的志向,恩惠足以凝聚百姓的人心嗎?

瀛國公四歲即位,元軍就渡過長江,六歲時群臣就帶著他去朝見元廷。漢代劉向說:“孔子談論《詩經》,讀到‘殷士膚敏,祼將于京。’感慨地嘆息道:天命真是偉大啊,善不能不傳給后代,所以富貴不會長久。”這話真是太對了!元朝平定宋朝的時候,吳越地區的百姓,街市照常營業。忽必烈帝命令征南的統帥,總是用宋太祖告誡曹彬不要殺戮的話來訓誡他們。

《尚書》說:“君王的話多么偉大,君王的心多么純一。”元朝能統一天下的根本,大概就在于此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乡县| 侯马市| 金坛市| 大方县| 通河县| 黎平县| 金溪县| 河间市| 开平市| 化隆| 威海市| 财经| 金溪县| 磐安县| 昌江| 杨浦区| 阳春市| 章丘市| 高邮市| 庆安县| 江山市| 宁乡县| 安陆市| 天门市| 东乡| 历史| 邹城市| 新昌县| 定南县| 临泽县| 赞皇县| 梁平县| 岐山县| 巍山| 天津市| 徐水县| 友谊县| 武城县| 乡宁县| 随州市| 璧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