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卷一百七十二·宋度宗本紀(下)
- 白話正史
- 長江小吏
- 6172字
- 2025-05-09 21:00:00
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春正月乙丑日,樊城被攻破,范天順、牛富以身殉國。這一噩耗傳來,整個朝廷為之震動,樊城的淪陷讓南宋的邊防局勢變得更加嚴峻。癸未日,朝廷下詔評定安豐統(tǒng)制金文彪、朱文廣、王文顯、盛全等在氵戎河、古河、泉河、珉河等地的戰(zhàn)功,并進行賞賜,對這些將士的英勇表現(xiàn)給予肯定和表彰,激勵更多人為國效力。
二月甲申日,朝廷下詔,鄂州左水軍統(tǒng)制張順在戰(zhàn)斗中英勇犧牲,追贈他為寧遠軍承宣使,任命他的兩個兒子為承信郎,并在京湖地區(qū)為他立廟,賜廟額為“忠顯”。張順的壯烈犧牲,展現(xiàn)了南宋將士的忠勇,朝廷此舉也是為了弘揚這種精神。甲午日,朱禩孫在安撫百姓、防御外敵方面,勇于擔當,不辭艱難,朝廷下敕書對他進行嘉獎。丁未日,任命夏貴為檢校少保,肯定他在軍事方面的能力和貢獻。庚戌日,呂文煥獻出襄陽府,投降大元。這一事件對南宋來說無疑是沉重打擊,襄陽的戰(zhàn)略地位極其重要,它的淪陷讓南宋失去了重要的軍事屏障。癸丑日,因朱澗寺的戰(zhàn)功,對來歸降的馬宣、沿江都統(tǒng)王喜等一千五百七十余名將士進行賞賜,鼓勵更多人投身抗敵。
三月庚申日,賈似道聲稱邊境警報日益頻繁,請求親自督師以激勵將帥。但朝廷考慮到多方面因素,下詔沒有同意。四川制司上奏:“最近出兵成都時,劉整的舊吏羅鑒從北方歸來,呈上劉整的書稿一帙,其中有攻取江南的兩條計策:其一為先奪取全蜀,蜀地平定后,江南便可平定;其二為清口、桃源是河、淮的要沖,應先在該地筑城,屯駐山東軍以圖進取。”皇帝看到這份奏報后,急忙下詔讓淮東制司前往清口,選擇有利地形筑城防備。葉夢鼎推辭右丞相之職,朝廷下詔不允許。庚午日,派遣金吾衛(wèi)上將軍阮思聰從平江、鎮(zhèn)江及黃州巡視城池,凡是需要修繕、增建或更換的地方,要盡快逐條奏報,加強對邊境城池的防御。丙子日,對來歸降的方德秀補授成忠郎,栗勇、楊林、胡巨川補授保義郎,劉全補授承信郎。戊寅日,賈似道才奏報李庭芝的表章,稱襄陽守將呂文煥以城降元。己卯日,加授昝萬壽為寧遠軍承宣使,其原有職任不變。庚辰日,夏貴推辭免檢校少保,朝廷不允許。壬午日,朝廷下詔設立機速房,旨在革除樞密院泄露軍事機密、延誤邊境戰(zhàn)報的弊端,提高軍事信息的傳遞效率和保密性。賈似道多次上疏請求親自督師,朝廷下詔勸勉他留下。
夏四月,朝廷下詔褒獎在襄城死節(jié)的將士,右領衛(wèi)將軍范天順追贈靜江軍承宣使,右武大夫、馬司統(tǒng)制牛富追贈金州觀察使,分別任命他們的兩個兒子為承信郎,并賜予土地、金幣撫恤他們的家人。甲申日,任命汪立信暫代兵部尚書、京湖安撫制置使、江陵府知府、夔路策應使、湖廣總領,不允許他推辭。撥給二百萬錢,供汪立信到任后犒勞軍隊。葉夢鼎請求退休,朝廷派官員勸勉他到都堂處理政事。辛卯日,任命趙溍為淮西總領兼沿江制置使、建康留守。下詔讓黃萬石入朝。壬辰日,朝廷下詔:“襄陽堅守六年,一朝淪陷,軍民離散,朕痛心不已。今年的乾會節(jié),取消集英殿宴會,將六十萬錢撥給沿江制置使趙溍,用于江防御敵。”癸巳日,招信軍知州陳巖請求擔任祠祿官。朝廷下詔說:“此前邊吏疏于防范,導致襄陽之難,將士們連年在外風餐露宿,邊地百姓流離失所,朕深感痛心。你們這些統(tǒng)兵大臣負責一方軍事,應親自率領諸將,宣揚國威,對奮勇作戰(zhàn)和畏縮不前的將士進行賞罰。你們這些守土之臣,擁有土地和百姓,應告誡國人,保固疆土。你們各位將領要果敢堅毅,齊心協(xié)力,各自率領軍隊,抗擊敵人。現(xiàn)在朕頒布諸多誥令,你們要認真聽從這些明確的訓示,不要懈怠、怯懦,因循守舊。功勞大的有豐厚賞賜,若不能奮進,懲罰也絕不會徇私。此外,朝廷內(nèi)外大小臣僚,若有才能見識卓越,明白防御策略、胸懷攻守謀略的,要秘密上奏,就如同端拱二年的制書規(guī)定,朕會虛心聽取。”李庭芝請求解除職務,朝廷下詔讓他入朝。壬寅日,朝廷下詔重新設置樞密院都統(tǒng)制、副都統(tǒng)制各一員,完善軍事指揮體系。丁未日,任命高達為寧江軍節(jié)度使、湖北安撫使、峽州知州。下詔忠州作為潛藩已升為咸淳府,刺史王達改授高州刺史。李庭芝推辭入朝,朝廷下詔給他祠祿官。己酉日,朝廷下詔:“南歸的人若再有戰(zhàn)功,給予優(yōu)厚賞賜,楊春、薛聚成、陳君謨、周海、周興各補授成忠郎,蕭成、侯喜、丁甫、劉鑄、鄭歸各補授承信郎。”任命夏貴兼任侍衛(wèi)馬軍都指揮使。庚戌日,朝廷下詔汪立信在賞罰、調(diào)用等方面,都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自行決斷。辛亥日,呂師夔上奏:“近日賈似道收到李庭芝的書信,告知臣叔父文煥以襄城投降,臣聽聞后無地自容,一刻也無法安心。請求將經(jīng)略安撫、轉(zhuǎn)運、靜江府的官印委托給次官保管,臣待罪聽候命令,容臣回家探望父母,誓當奔赴前線,毀家紓難,以贖家門之罪,報答君父之恩。”朝廷下詔不允許。
五月乙卯日,任命黃萬石暫代戶部尚書兼臨安府知府、浙西安撫使。四川制司朱禩孫上奏:“所管轄的諸縣,除正式任命的文臣外,各郡屬邑,允許本司不拘泥于外縣,統(tǒng)一選拔任用文臣,以造福蜀地的百姓。”朝廷批準了這一請求。丙辰日,廬州知州呂文福上奏:“堂兄文煥以襄陽投降,使我深感恥辱,有何顏面擔任邊防重任,請求免職回鄉(xiāng)。”朝廷下詔不允許。呂師夔五次上疏請求罷免職務,朝廷下詔讓他入朝。丁卯日,朝廷重申禁令,禁止奸民隨意設立經(jīng)會,私自創(chuàng)建庵舍,以逃避賦稅徭役,保伍若包庇而未覺察,將連坐治罪。辛未日,劉雄飛請求退休。戊寅日,孝感縣丞關應庚上書陳述邊防二十件事,朝廷下詔授他為武當軍節(jié)度推官兼司法,讓京湖制司根據(jù)他的才能任用。庚辰日,馬軍司統(tǒng)制王仙過去在襄陽、樊城作戰(zhàn)時陷陣被俘,如今又歸來,朝廷特給他連升五級官職,充任殿前司正額統(tǒng)制,賜錢一萬。平民林椿年等人上書陳述邊防十幾件事,朝廷下詔,凡是上書請求以丞相賈似道督視軍事的,不予批準,其余建議交付機速房處理。
六月,刑部尚書兼給事中陳宜中進言,樊城潰敗時,牛富死節(jié)的事跡尤為顯著,但因他職位卑微,追贈撫恤比范天順低一階,未能滿足眾人的心意。朝廷下詔加贈牛富為寧遠軍承宣使,仍賜予土地、金幣撫恤他的家人。前四川宣撫司參議官張夢發(fā)拜見賈似道,上書陳述三條危急對策,即鎮(zhèn)守漢江口岸,在荊門軍當陽界的玉泉山筑城,在峽州宜都以下連續(xù)設置堡砦,以安置流民,且守且耕,并呈上筑城的形勢圖。賈似道沒有將此事上報朝廷,而是交給京湖制司審度是否可行,最終事情未能施行。成都安撫使昝萬壽去年冬天調(diào)遣將士攻毀成都大城,今年春天在碉門作戰(zhàn),五月派遣統(tǒng)制楊國寶領兵到雅州,統(tǒng)領趙忠領兵到眉州,兩路防御都有功勞,朝廷下詔讓他詳細上報將士出力的等級、姓名。呂文福稱呂文煥是被人挾持,以襄陽投降并非出自他的本意。朝廷下詔讓他與李庭芝先前的陳述進行比對審核后上報。李庭芝上表稱:“以前在京湖時,來歸降的吳旺等人詳細講述了呂文煥父子投降的情形,先交出城門鑰匙,隨即獻出襄城,還陳述攻打郢州的計策,并請求親自擔任先鋒。每個人的說法都相同,制司的文案記錄可以證實,并非敢誣陷他人罪名。”朝廷下詔讓呂文福努力捍衛(wèi)邊境,不要敗壞家族聲譽。京湖制司上奏:“去年冬天,探司總管劉儀、盛聰,總制趙鐸,率領精銳部隊到均州文龍崖立寨。呂文煥投降后,均城受到敵人攻擊,知州劉懋偕同劉儀等人奮力抵御,辛勞有功。”朝廷下詔劉懋升為右武大夫、兼任左衛(wèi)大將軍,仍擔任原職,劉儀添差為荊湖北路兵馬鈐轄,盛聰添差為鄂州兵馬鈐轄,各連升三級官職,將士連升兩級官職。左藏東庫蹇材望上書陳述邊事,認為有七件事大可憂慮,五件事急需去做。但未得到朝廷回復。丙戌日,劉雄飛去世,朝廷特追贈一級官職。戊子日,京湖制司請求撥付器械,朝廷下詔讓內(nèi)軍器庫挑選鋒利的兵器賜給他們,仍贈錢百萬用于器械修繕。四川制置使朱禩孫稱每月俸祿銀總計萬兩,愿用來犒勞軍隊,以后每月不再領取。朝廷下詔正常俸祿不要推辭。己丑日,給事中陳宜中進言,請求對范文虎救援襄陽不力進行懲罰,朝廷下詔范文虎降一級官職、依舊擔任安慶府知府。安南國進獻地方特產(chǎn),朝廷特賜金五百兩、帛百匹,加強與安南國的外交關系。癸卯日,汪立信進言:“臣奉命出任地方長官,接見官吏百姓時,他們都痛哭流涕地訴說襄陽、樊城的災禍,都認為是由范文虎及俞興父子造成的。范文虎身為三衙長官,聽聞危難卻膽怯畏戰(zhàn),僅受到輕微處罰,他的侄子范天順守節(jié)不屈,或許可以稍微彌補他的過錯。俞興本是平庸之輩,器量狹小,一心報復私仇,激成劉整之禍,流毒至今。他的兒子俞大忠?guī)е罅垮X財為父親行賄,還妄圖自己榮華晉升,如今即使將他千刀萬剮,也不足以平息天下人的憤怒,請求對他重判,這樣人心才能振奮,事業(yè)才有希望。”朝廷下詔追毀俞大忠的出身憑證,將他除名,拘押到循州管制。汪立信又進言守闕進義副尉童明,襄陽城破后,脫身來歸降,且曾在開州立功,請求連升四級官職。朝廷下詔特給他連升兩級官職。
閏月辛亥日,朝廷命令殿前指揮使陳奕總統(tǒng)舟師,防備鄂州、黃州的江防,加強長江防線的軍事力量。癸丑日,對來歸降的郭珍補授成忠郎,張進、張春、張德林、向德成、王全、婁德、王興各補授承信郎。丙辰日,朝散郎師顯行進獻《注皇朝文鑒》。前臨安府司法梁炎午陳述攻守的五條要點,未得到朝廷回復。朝廷命令大理寺丞鐘蜚英巡視沿江堡隘的兵船。戊辰日,敘州知州郭漢杰進言,馬湖蠻王汝作、鹿巫蠻王沐丘,率領蠻兵五百余人協(xié)助官軍、百姓、義兵在馬湖據(jù)險抵御,立下戰(zhàn)功。朝廷下詔賞賜汝作、沐丘金帛以及他們的部兵,各有不同。敘州總管曹順的軍隊,凡是參與戰(zhàn)斗的,催促上報立功等級。
秋七月丁亥日,暫代紹興府節(jié)制紫城軍義文榮鼎及將校趙居敬、丁福、孟青、蒲祥、白貴、史用、羅宜、王繁等九人,在成都戰(zhàn)役中戰(zhàn)死,朝廷各追贈官階,仍任命他們的兒子為官,對他們的犧牲給予撫恤。癸巳日,達州知州趙章、開州知州鮮汝忠、渠州知州張資等收復洋州,這是南宋在軍事上的一次勝利,鼓舞了士氣。戊戌日,張玨等收復馬騣山。
八月癸丑日,暫代均州知州徐鼎、總管盛聰在房州胡師峪、板倉作戰(zhàn)。乙卯日,房州知州李鑒調(diào)遣暫代竹山縣知縣王國材、統(tǒng)制熊權、總轄馬宗明,在落馬坪、白羊山作戰(zhàn),朝廷下詔有關部門根據(jù)他們的功勞大小進行賞賜,激勵將士英勇作戰(zhàn)。
九月辛巳日,任命章鑒為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陳宜中為同簽書樞密院事。成都安撫使昝萬壽在嘉定烏尤山筑城,加強成都地區(qū)的防御。乙未日,任命洪燾為浙東安撫使。丙申日,任命黃萬石為湖南安撫使,合理調(diào)配地方官員。
冬十月己酉日,對來歸降的汪福、許文政各連升五級官職。癸丑日,鎮(zhèn)巢軍、和州、太平州諸將查文、李文用、孟浩等十一人,因射湖岡、萬歲嶺、后港及焦湖北岸的戰(zhàn)功,都賜予爵位賞賜。癸亥日,打雷,在古代,特殊天象有時被視為上天的警示。四川制司上奏,何炎先前失去洋州,后調(diào)遣達州知州趙章等率領各部軍兵、義兵收復;七月又收復洋州、吳勝堡兩城,暫時檄令統(tǒng)轄謝益為洋州知州,總制趙桂楫為巴州知州,讓他們負責吳勝堡的戰(zhàn)守事務。此時因戰(zhàn)功上奏朝廷,并且請求朝廷正式任命二州代理守臣,朝廷下詔正式授任。丁丑日,兩淮制置使印應雷告老還鄉(xiāng),朝廷給他進兩級官階退休。任命李庭芝為兩淮安撫制置使,賜錢二百萬用于激勵犒賞防備御敵的軍隊,提升軍隊的戰(zhàn)斗力。
十一月壬午日,皇子被授為左衛(wèi)上將軍,封嘉國公。戊子日,泰州知州龔準派遣他的將領王大顯等守衛(wèi)水寨立下戰(zhàn)功,又俘獲百姓歸還,朝廷下詔對水步兩軍將校凡是奮力作戰(zhàn)的,各有不同的賞賜激勵。甲午日,任命夏貴為淮西制置使兼廬州知州,陳奕為沿江制置使兼黃州知州,呂文福為知閣門事。朝廷下詔聽從李庭芝的請求,將淮東、西制置分為兩司,隨即命令李庭芝交割淮東事務,仍兼任淮西策應使。乙未日,任命夏貴為淮西安撫制置使,賜錢百萬用于激勵犒賞防備御敵的軍隊。李庭芝推辭淮西策應使一職,朝廷不允許。安豐軍知州陳萬率領舟師從城西大澗口抵達正陽城,遭遇元軍,奮力作戰(zhàn),朝廷下詔表彰他的功勞。十二月甲子日,任命馬廷鸞為浙東安撫使、紹興府知府。丙寅日,暫代參知政事章鑒再次請求解除機要政務,朝廷不允許。丁丑日,沿江制置使所轄四郡夏秋遭受旱澇災害,朝廷免除屯田租二十五萬石,減輕百姓負擔。
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春正月壬午日,在鄂州漢口修筑堡壘,這是加強軍事防御的重要舉措,旨在鞏固鄂州的戰(zhàn)略要地,抵御外敵入侵。權總制施忠、部將熊伯明、泰州知州龔準因在天長縣東橫山、秦潼湖、青蒲口等地立下戰(zhàn)功而受到賞賜,他們的英勇表現(xiàn)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和嘉獎,這也激勵著更多將士為保衛(wèi)國家奮勇作戰(zhàn)。戊子日,江萬里因生病辭去職務,朝廷下詔他依舊以觀文殿大學士的身份提舉洞霄宮,雖離開實際政務崗位,但仍保留較高的榮譽職位。乙丑日,任命留夢炎為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負責湖南地區(qū)的治理和軍事安撫工作。庚寅日,在鄂州沌口西岸修筑堡壘,進一步完善鄂州周邊的防御體系。京湖制司上奏,襄陽勇信中軍鈐轄吳信曾跟隨呂文煥降元北去,如今帶著妻子兒女冒險歸來。朝廷下詔讓吳信入朝,同時命令京湖制司撫恤他的家人,體現(xiàn)了朝廷對歸來人員的關懷和接納。丙申日,江東沙圩的租米,因咸淳九年遭受水災,朝廷下詔減免十分之四,減輕受災百姓的負擔。乙巳日,天空下起塵土,在古代,這種異常現(xiàn)象往往被視為不祥之兆,引發(fā)人們對局勢的擔憂。
二月己酉日,任命趙順孫為福建安撫使,負責福建地區(qū)的軍政事務,維護當?shù)氐姆€(wěn)定與安全。辛酉日,朝廷下詔,各制置司長官在就任時晉升所享受的恩遇,包括告命、衣帶、鞍馬等賞賜,閣門不得派人索要厚禮,以免失去優(yōu)待制臣的本意,違反者將受到刑罰,旨在規(guī)范朝廷賞賜流程,防止官員借機索賄。
三月己卯日,朝廷免除郡縣侵占虧欠義倉的七十四萬八千余石米,這一舉措有助于恢復義倉的儲備功能,保障災年對百姓的救濟。
夏四月乙卯日,皇子趙昺被授為左衛(wèi)上將軍,進封永國公,提升了皇子的地位。朝廷下詔賞賜沿江都統(tǒng)王達、黃俁在黃連寺作戰(zhàn)的功勞,激勵將士英勇作戰(zhàn)。戊午日,任命呂文福為常德、辰、沅、澧、靖五郡鎮(zhèn)撫使、沅州知州,委以地方重任。辛酉日,朝廷下詔賞賜光州守陳巖、路分李全、許彥德、總管何成、路鈐仰子虎等在牛市畈、丁家莊的戰(zhàn)功,對他們的功績給予肯定。烏蘇蠻王前往云南元軍軍營歸降大元,這一事件反映出南宋周邊局勢的變化,邊疆形勢愈發(fā)嚴峻。
五月丁亥日,任命高世杰為湖北安撫副使兼岳州知州,總統(tǒng)出戍軍馬,加強湖北地區(qū)的軍事防御力量。辛丑日,馬廷鸞推辭觀文殿大學士、紹興府知府、浙東安撫使的職務,朝廷下詔不允許,期望他能繼續(xù)承擔起浙東地區(qū)的治理職責。壬寅日,張玨上表請求在馬騣、虎頭兩山筑城,或者先修筑其中一座,以便占據(jù)險要地勢,提升防御能力。
六月戊午日,朝廷拿出二萬兩銀,命令壽春府籌備邊防事務,增強壽春府的軍事防御實力。
秋七月壬午日,汪立信請求退休,朝廷不允許,希望他能繼續(xù)為朝廷效力。癸未日,皇帝在福寧殿駕崩,留下遺詔讓太子即皇帝位。甲申日,臺臣彈劾內(nèi)醫(yī)蔡幼習,朝廷下詔削去他五級官階,將他發(fā)配到五百里外的州軍居住,他的兩個兒子也一并罷免閣門職務,對失職官員進行懲處。
八月己酉日,為去世的皇帝定謚號為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廟號為度宗。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正月壬午日,將度宗安葬在永紹陵。
史官評論道:宋朝到理宗時期,疆土日益縮小,賈似道把持國家大權。度宗繼承皇位后,雖然沒有重大的失德行為,但卻對權奸拱手相讓,國家衰敗日益嚴重。考察當時的形勢,若沒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又怎能振興衰敗的國勢呢!氣數(shù)有定,宋朝國運不久便終結,度宗沒有在自己在位時亡國,也算是一種僥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