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晴雯·連理枝頭花正開(2)枉凝眉
- 紅樓密碼
- 洪思
- 4214字
- 2025-04-08 08:03:44
電視劇《紅樓夢》的主題曲《枉凝眉》聲韻凄惋,斷人心腸: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
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
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
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枉凝眉》是《紅樓夢組曲》第三首,這首曲子在組曲中頗為另類,除了《序曲》和收尾的《飛鳥各頭林》,其它十一首曲子和金陵十二釵正冊的十一首判詞都相互對應,單單這一首沒有著落。
我們這本小冊子已經完整解析了十一組圖讖、判詞、判曲,所有的圖、詞、曲都是一喉二歌,既在預言小說人物的命運,更在影射一段歷史或一個人物。我們把《紅樓夢組曲》與小說及歷史人物的對應關系梳理如下:
終身誤 林黛玉、薛寶釵 朱由檢(崇禎)、皇太極
枉凝眉 賈寶玉、林黛玉
恨無常 元春 朱聿鍵(隆武)、朱聿鐭(紹武)
分骨肉 探春 朱以海(魯王)
樂中悲 史湘云 堵胤錫、張煌言
世難容 妙玉 朱常淓(潞王)
喜冤家 迎春 朱由崧(弘光)
虛花悟 惜春 朱常潤(惠王)
聰明累 王熙鳳 張居正、魏忠賢
留余慶 巧姐 崇禎皇子
晚韶華 李紈 錢謙益、瞿式耜
好事終 秦可卿 朱載垕(隆慶)、朱翊鈞(萬歷)、朱常洛(泰昌)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表中大多數判曲和判詞都是一一對應關系,但《恨無常》是例外。因為賈元春象征整個南明歷史,并沒有影射具體人物,而探春影射了隆武帝朱聿鍵和魯王朱以海兩個人,但《分骨肉》只體現了朱以海的生平,并沒有和朱聿鍵有關的詞句。而《恨無常》中“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等詞句描繪了隆武朝剛建立不久就覆滅了,且朱聿鍵被俘殺于山高路遠的異鄉,“天倫啊,須退步抽身早”又指向了朱聿鍵的胞弟紹武帝朱聿鐭(詳細分析見《虎兔相逢大夢歸》一章)。
所以《恨無常》《分骨肉》對于小說人物而言,分別對應元春和探春;但對歷史人物而言,卻是《恨無常》對應朱聿鍵、朱聿鐭兄弟,《分骨肉》對應朱以海。
理清了十一首判曲與歷史人物的對應關系,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大問題:明末歷史上重要或者不那么重要的帝王將相,在十一首判曲中都一一出場了,唯獨南明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帝一將竟然在判曲中沒有體現!
朱由榔和李定國去哪了?
在圖讖和判詞中,朱由榔和李定國對應的香菱和晴雯,雖然沒有列入金陵十二釵正冊,但寶玉夢游太虛幻境時,晴雯、香菱的圖讖、判詞是最先出現的。小說中香菱是第一個出場的女子,也是貫穿小說始終的線索人物,晴雯則有一篇全書最長的賦文紀念她,作者這些設計都配得上李定國、朱由榔在明末歷史上的地位。
為何作為《紅樓夢》全書綱領的《紅樓夢組曲》,卻沒有南明最重要的一帝一將?
寶玉聽曲時,脂硯齋評道:“題只十二釵,卻無人不有,無事不備”,又在寶玉聽完曲后,又評道:“香菱、晴雯輩豈可無”,這兩句點明了朱由榔、李定國就在曲中。
同樣奇怪的另外一個問題是:這首沒有著落的《枉凝眉》,就小說的情節而言,是在哀嘆寶黛愛情,但它必然也是一聲二歌,《枉凝眉》又在詠頌什么歷史呢?
《紅樓夢組曲》中必須有朱由榔、李定國,《枉凝眉》必然在哀嘆某段歷史,那么答案就自然顯現出來了:
《枉凝眉》就是在詠嘆朱由榔、李定國生死相依的君臣情義!
如果我們了解了永歷后期那段斷人心腸的歷史,也就不難理解《枉凝眉》在吟唱什么了。介紹這段歷史,還是從朱由榔與李定國第一次相見開始吧。
1656年正月二十二日,朱由榔已經被孫可望軟禁四年多了。這日清晨大霧,騙過貴州守軍的李定國部,有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現在安龍府,朱由榔終于盼來了救星。
雖然大西軍歸附永歷已經九年,朱由榔投靠孫可望也已有五年,但這還是君臣二人第一次見面。
此時李定國已經是名震天下,令清軍聞風喪膽的戰神。
兩年前李定國已經收到朱由榔求援的血詔,他遲遲未動身,因為他正在攻打廣東。李定國本想攻克兩廣后,將朱由榔迎到廣州建都。這樣就可以把鄭成功的東南、孫可望的西南及華南連成一片,實現“三南共舉”,再圖北進。
然而兩次進攻廣東,都因鄭成功未按約定計劃出兵,功虧一簣,李定國軍隊損失慘重。
鄭成功是有私心的,他遙奉永歷,其實是在東南沿海經營著自己的海上帝國,“三南共舉”戰略真的實現,他頭上就真的多了一個皇帝。
朱由榔與李定國君臣初見,或是因為朱由榔被挾持太久,或是因為李定國忠肝義膽,又或真有夙世奇緣,二人見面便相抱痛哭,朱由榔道:“素來就知道愛卿忠義,真是相見恨晚呀!”李定國哭道:“本欲攻取兩廣再迎鑾駕,誰知不但不能如愿,還讓陛下徒增憂慮,臣萬死也不能贖罪呀!”
此后二人便開啟了一段生死相依、至死不渝的君臣傳奇。香菱“并蒂蓮”的花簽,及花簽上的“連理枝頭花正開”,說的便是朱由榔與李定國的君臣情誼。
貴州是孫可望的勢力范圍,李定國建議朱由榔移蹕昆明。但永歷朝臣擔心李定國不過是第二個孫可望。為表忠心,李定國立壇盟誓,并在背上刺下“盡忠報國”四字。
三月,李定國將永歷皇帝迎入昆明,建立滇都,朱由榔賜封李定國“晉王”。
《紅樓夢》第一回中,一僧一道見到甄英蓮時,那僧便大哭起來,對甄士隱道:“施主,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懷內作甚?”。在此脂硯齋有一段評論:
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詞客騷人?
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賢之恨,及今不盡,況今之草芥乎?家國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運其數則略無差異。知運知數者則必諒而后嘆也。
或許冥冥中自有數運主載,有命無運、累及多少英雄、忠臣、志士,仿佛就是朱由榔的宿命。
回顧永歷朝的歷史,朱由榔有忠心不二的瞿式耜、何騰蛟、堵胤錫輔佐時,明軍一敗再敗,好不容易盼來金聲桓、李成棟反正,看似聲勢大振,也不過曇花一現,緊接著便被清軍打得沒有容身之處,瞿式耜、何騰蛟、金聲桓、李成棟等人皆慘死。
朱由榔被軟禁,權柄完全交給奸雄孫可望時,南明反而迎來抗清高潮,李定國大敗清軍、兩蹶名王,收復廣西、湖南,劍指廣東,南方各路抗清力量皆歡心鼓舞。
現在權柄重新回到朱由榔手中,有李定國這樣忠誠的戰神輔佐,南明的局勢反而江河日下了。
1657年,李定國與孫可望反目,在交水大戰一場后,孫可望投降了清軍。
受降之人是當時正在經略五省、總督軍務的洪承疇。洪承疇正感對西南戰局束手無策,請求調離休養,孫可望投降讓他如獲至寶。孫可望向清軍獻上了“滇黔地圖”,將永歷朝的軍政機密和盤托出,又在清軍進攻西南時,親赴前線招降自己的舊部。
孫可望投降徹底改變了明軍與清軍在西南的相持局面。1658年正月,清軍三路重兵進攻西南。
大概是受到永歷朝廷茍且偷安習氣的熏染,心圖天下的戰神李定國突然丟失了神彩,開始享受佞臣們的歌功頌德,懲責直言敢諫的諍臣,與劉文秀多次赴馬吉翔家“為長夜歡”。重大戰略問題上昏招頻出,甚至相信妖道讒言,試圖以幻術退敵。
于是湖南、四川、廣西、貴州防線相繼失守,明軍節節敗退。
1658年十二月,吳三桂率領清軍進軍云南,朱由榔再次開啟逃亡之旅,先后逃往永昌(今保山)、騰越(今騰沖),1659年初逃入緬甸。
李定國為掩護朱由榔逃亡,在今保山境內的磨盤山布下重兵,欲阻擊吳三桂大軍。誰知明軍的部署被叛徒出賣,李定國不得不倉促應戰,雙方兩敗俱傷。
這一戰李定國的精銳損失殆盡,再也無力回天,只得率數千殘部來到中緬邊境的孟璉(今瀾滄),召集明軍殘部、聯合當地土司,俟機東山再起。
逃入緬甸的永歷朝臣們,仍然“張燈高飲、徹夜歌號”,連緬甸人都看出這幫老爺非成事之人,私下說:“大臣如此嬉戲無度,天下安得不亡”。
隨著永歷朝廷帶入緬甸的金銀日漸耗盡,與緬人的矛盾也日益加深,1661年七月發生了“咒水之難”,緬王將永歷身邊的大小官員和侍從近衛三百余人全部殺死,囚禁了朱由榔及其家眷。
1661年十二月三日,緬王將朱由榔獻給陳兵中緬邊境的吳三桂,至此苦命的永歷政權結束。吳三桂將朱由榔押至昆明,1662年四月二十五日,在五華山下用弓弦縊死,享年39歲。
磨盤山大戰后,李定國便與皇帝失去聯系,直到一年半以后才得知永歷皇帝被困緬甸,李定國為了迎回永歷,與緬甸大軍發生大戰,緬人集眾十萬、巨象千頭來戰,李定國數次試圖深入緬地搶回永歷,均告失敗。
1662年,只剩幾千兵馬的李定國,駐扎在人煙稀少、瘴氣逼人的瀾滄江旁。這只從陜西出發,經過三十年血雨洗禮、有著輝煌戰績的軍隊,現在糧食短缺、一半將士病倒。李定國派人四處打探朱由榔下落,誰知傳來的卻是永歷帝被殺的噩耗,李定國悲痛欲絕,暴病而亡,享年41歲。
臨終前,他焚表祈告上天:“如果數運已盡,乞賜定國一人早死,無害此軍民”,并對兒子及屬下說:“寧死荒外,勿降也!”
天子薄命,英雄末路,這正是《枉凝眉》哀吟的主題。我們不妨把《枉凝眉》演繹得更直白些:
李定國用兵如神,是閬苑仙葩;朱由榔天潢貴胄,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李定國一個農民軍起義軍將領,為何見到朱由榔,便死心踏地追隨?
若說有奇緣,為何君臣相遇,南明的局勢便江河日下?
一個嗟嘆不能恢復華夏,一個空勞戰神牽掛。
華夏根脈縊死于西南,絕代戰神暴斃于他鄉,怎能不讓淚珠兒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只是筆者揣測《紅樓夢》作者的創作思路做出的解讀,“有命無運”“知運知數”“若說沒奇緣”等觀念都帶有濃厚的宿命論色彩,筆者并不贊同。
永歷朝的失敗完全源自于朱明王朝的制度、文化、精神內核都已經腐爛到極致,對于這一點孫可望應當有深刻認識,所以馬吉翔向孫可望百般獻媚時,孫可望卻始終與之保持距離。相反,李定國卻淪陷到了明末腐朽文化之中,本已下獄的馬吉翔一番逢迎之后,又重新成為朱由榔身邊的權臣,李定國也頗享受馬吉翔的阿諛奉承。
朱由榔和李定國生死相依的故事,固然感人肺腑,但這是站在朱明宗室視角的一種解讀。李定國是一個天才的軍事家,卻是一個失敗的政治家,他與朱由榔來自兩個完全對立的階級,竟然陷入了統治階級忠孝節義的話術體系中,看不到永歷朝廷已腐朽不堪,看不到毫無擔當的朱由榔是一個完全不值得輔佐的昏君,唯一的價值是團結漢人的旗幟,李定國的愚忠讓人感到惋惜且有點匪夷所思。
筆者認為南明歷史上真正讓人遺憾的人物是孫可望,他像蕭何一樣能鎮國家、撫百姓,而李定國像韓信一樣能戰必勝、攻必取,二人本該是天作之合,如果李定國、劉文秀能看清局勢,拿出對待朱由榔一半的忠心來輔助他們這位義兄,未嘗不能像朱元璋與徐達、常遇春那樣成就一番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