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唐代詩歌興盛之原因
- 長安好詩三萬里
- 聞一多 胡適 浦江清
- 2419字
- 2025-04-11 15:49:41
浦江清
詩源于歌,徒歌為歌謠,樂歌是樂曲。后來分道揚鑣。漢魏南北朝,歌曲稱樂府,吟誦的稱詩。
唐代詩歌最盛。計有功《唐詩紀事》采錄詩人1150家,《全唐詩》900卷,采錄2300余家,48900余首,也還有遺佚。其中90%以上,只是吟誦的詩,不是歌曲。雖然題目用樂府歌引,并不真的入樂。無論樂府古題,或如白居易的新樂府,都不入樂歌唱,不過假定可以作歌曲而已。南北朝的樂府對于唐詩很有影響,唐詩中普遍的題材是閨怨及邊塞。情詩與戰爭詩,這些內容是南北朝樂府的題材。尤其是初唐,盛唐以后,距離就遠了。
唐代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至其所以詩獨盛的原因,可有數端。
(一)君王提倡
太宗、高宗、武后、玄宗、德宗、憲宗、穆宗、文宗、昭宗,莫不好詩。太宗偶好宮體詩,令文士修撰《晉書》,自為陸機、王羲之作傳論。高宗朝升擢詩人上官儀。又恐于此時試進士,加試雜文(雜文為詩賦)。武后時常宴群臣賦詩,使上官婉兒品第甲乙賜金爵。玄宗朝以李白供奉翰林,王維以一詩免譴。又設左右教坊,梨園子弟習俗樂,采詩入大曲中歌唱。德宗朝知制誥缺出,曰:與韓翃。時有二韓翃,一為詩人,一為江淮刺史。德宗曰:與“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韓翃。
(二)科舉試詩
隋文帝始舉秀才,煬帝始設進士科,唐初因之。《唐文典》,唐代選舉六科:(1)秀才;(2)明經;(3)進士;
(4)明法;(5)書;(6)算。其中秀才科立格最高,常停。唯“明經”“進士”兩科為士眾所趨。進士科試詩賦時務策五道,帖一大經。(《玉海》引唐《選舉志》)唯唐初進士科尚未試詩賦,可能在高宗時增入,稱“雜文”,進士科要亦以時務策帖經為主。試詩始于何時不可考,唯《文苑英華》卷一八六收王維《清如玉壺冰》詩,注云“京兆府試,時維年十九”(今《全唐詩》本同),維年十九時開元七年(719)也。《唐詩紀事》:祖詠試《終南望余雪》詩,在開元十二年。以后終唐不廢。試詩四韻、六韻、八韻不等。開元二十五年,敕:進士以聲韻為學,多昧古今;明經以帖誦為功,罕窮旨趣。自今明經問大義十條,對時務策三道;進士試大經十帖(見《通鑒綱目》,唐時以《左氏傳》為大經)。知明經、進士兩科所試略同,唯明經無詩賦,進士有詩賦。唐代才人所趨在進士科。進士之在政治上獲得地位,從武后朝始。唐代與南北朝九品中正之選舉法不同,高門、寒門的階級觀念已打破。
這里有兩點值得指出:
(1)考試用詩,所以詩為一般知識分子所學習。蒙童都要學詩。元白書信文集序中提及,村塾教師以元白詩訓蒙童。詩成為文人的普通素養,甚至方外道流、女子都能詩。
(2)進士制度,可以使社會各階層有平等的上進機會。六朝重門第,唐代詩人很多不出高門,很多少時貧困的。
不出高門的,如陳子昂、李白。富厚家庭子弟。
貧苦的,如岑參、韓愈(刻苦為學)、孟郊、賈島。
落魄不羈的,如高適。
名門之后,但父親做小官(縣令之流)的,如元稹、杜甫、白居易。
隱士,如孟浩然、皮日休、陸龜蒙。
進士來自各階層,生活經驗豐富。中進士以后他們也未必得高官厚祿,做校書郎、拾遺、縣令、刺史各處流轉。天下大,到處跑。所以唐詩內容,比南北朝豐富。
(三)以詩入樂府歌曲
南北朝詩人多作樂府歌曲。唐代詩人作樂府古題者極多,唯不入樂。玄宗開元二年,以雅俗樂均隸太常為不合,因置左右教坊,以教俗樂,又選樂工、宮女數百人,自教之,謂之皇帝梨園弟子。唐代大曲如《甘州》《涼州》皆采絕句入遍數中歌唱。《集異記》記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詩人“旗亭畫壁故事”。(三人不得志,時在長安,下雪,在旗亭喝酒,聞隔壁歌唱。三人才名相當,乃打賭看唱誰的詩多。昌齡、高適詩均已唱過,唯未聽唱之渙詩。情急之下,之渙表示,再無人唱,自認輸;如唱了,你二人要甘拜下風。果然,一最出色之紅衣女子唱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三人大笑。聞笑聲,得知三個才子,歌女請他們喝酒。)此乃小說,①三人雖同時,而蹤跡難合;②高適一詩,竟是悼亡詩,不宜歌唱。要之,此三人之詩,被采入大曲中歌唱,為伶官歌伎所習,則為事實也。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入樂為《陽關曲》傳唱。又“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相思》)。李龜年奔泊江潭曾于湘中采訪使筵上唱之。“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余。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伊州歌》)此亦王維詩為梨園所習唱。又玄宗曾登樓聽伶人唱李嶠《汾陰行》之最后四句,嘆曰:李嶠真才子也。又元微之詩入禁中,宮中稱為元才子。元白詩歌誦于販夫走卒之口。李白《清平調》不可信,唯彼有《宮中行樂詞》八首入管弦者。《宮中行樂詞》八首皆五律,氣格比《清平調詞》三首為高。《清平調詞》見樂史所撰《李翰林別集序》,偽作也。霍小玉與李益初有交情時,介紹人介紹他的“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中唐以后,白、劉、溫、皇甫松等均作《柳枝詞》《楊柳枝詞》《浪淘沙》歌詞,為詩詞之過渡。宋代歌曲則均用長短句,不以詩為樂府矣。
(四)行卷之風甚盛
四方文士集京師者以詩文行卷投謁前輩勢要,以詩文為政治上進身之階而邀才名。如陳子昂“挾文百軸,馳走京轂”。李白以《蜀道難》示賀知章。白居易以詩文謁顧況。況曰:長安居大不易。后念其詩,覺甚好,才對他客氣。
(五)朋友贈答,均以詩
詩為投贈送別應酬之具。和韻、贈答、唱和。元白、韓孟、皮陸間交往尤多。題壁詩風行。郵亭驛壁,到處通行。僧道亦多能詩者。當時風氣如此。
(六)外來音樂的影響
唐詩聲調好,還因有外來音樂加入進來。唐代音樂極發達,有外國音樂輸入。琵琶、簫、笛,或采胡曲。《甘州》《涼州》,皆為樂府,時有新曲。其流行曲調之詞,以七絕為多。羯鼓在唐時也有百數十曲子。日本正倉院有唐代琵琶,很講究。
音樂的發達也促進了唐詩的發達。
因唐代詩人多,詩的標準高,民間作品反被湮沒,不傳于后。如漢魏南北朝有樂府民歌保存到今,唐代此方面材料反少。所傳于今者皆文人作品。當時文學普遍,士人皆由進士科進身為最大原因也。
成何體統全2冊(熱播動漫《成何體統》原著)
超人氣作家七英俊腦洞力作!腦洞奇詭的反套路宮廷文,反轉到后一刻!穿進網文小說,成為暴君的枕邊人是種什么樣的體驗?經過簡單的計算,庾晚音得出結論:自己只能另辟蹊徑。在這個全員惡人的故事里,她想殺出一條血路,就得當最大的那個惡人,先幫助暴君干死端王,然后再干死暴君,直接當女帝。可當她見到了暴君,仔細琢磨他一言一行中那一絲詭異的似曾相識的感覺,終于忍不住試探道:“Howareyou?”夏侯澹沉默良久,眼眶一紅。“I'mfine,andyou?”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龍族》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8月19日首播三集,每周五10:00更新一集。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桃花折江山(孟子義、劉學義主演《桃花映江山》原著小說)
趙國有美人桃花,為求自保一心向夫君,魏國有俊朗丞相,擁護明主誰也不疼惜,美人曰:我又美又聰明你還有什么不滿意?丞相云:你小心思太多防不勝防讓人心驚。美人嘆氣:好好好我說不過你,不過雙贏合作的計劃,相爺您再考慮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