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前言 唐代詩歌興盛之原因

浦江清

詩源于歌,徒歌為歌謠,樂歌是樂曲。后來分道揚鑣。漢魏南北朝,歌曲稱樂府,吟誦的稱詩。

唐代詩歌最盛。計有功《唐詩紀事》采錄詩人1150家,《全唐詩》900卷,采錄2300余家,48900余首,也還有遺佚。其中90%以上,只是吟誦的詩,不是歌曲。雖然題目用樂府歌引,并不真的入樂。無論樂府古題,或如白居易的新樂府,都不入樂歌唱,不過假定可以作歌曲而已。南北朝的樂府對于唐詩很有影響,唐詩中普遍的題材是閨怨及邊塞。情詩與戰爭詩,這些內容是南北朝樂府的題材。尤其是初唐,盛唐以后,距離就遠了。

唐代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至其所以詩獨盛的原因,可有數端。

(一)君王提倡

太宗、高宗、武后、玄宗、德宗、憲宗、穆宗、文宗、昭宗,莫不好詩。太宗偶好宮體詩,令文士修撰《晉書》,自為陸機、王羲之作傳論。高宗朝升擢詩人上官儀。又恐于此時試進士,加試雜文(雜文為詩賦)。武后時常宴群臣賦詩,使上官婉兒品第甲乙賜金爵。玄宗朝以李白供奉翰林,王維以一詩免譴。又設左右教坊,梨園子弟習俗樂,采詩入大曲中歌唱。德宗朝知制誥缺出,曰:與韓翃。時有二韓翃,一為詩人,一為江淮刺史。德宗曰:與“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韓翃。

(二)科舉試詩

隋文帝始舉秀才,煬帝始設進士科,唐初因之。《唐文典》,唐代選舉六科:(1)秀才;(2)明經;(3)進士;

(4)明法;(5)書;(6)算。其中秀才科立格最高,常停。唯“明經”“進士”兩科為士眾所趨。進士科試詩賦時務策五道,帖一大經。(《玉海》引唐《選舉志》)唯唐初進士科尚未試詩賦,可能在高宗時增入,稱“雜文”,進士科要亦以時務策帖經為主。試詩始于何時不可考,唯《文苑英華》卷一八六收王維《清如玉壺冰》詩,注云“京兆府試,時維年十九”(今《全唐詩》本同),維年十九時開元七年(719)也。《唐詩紀事》:祖詠試《終南望余雪》詩,在開元十二年。以后終唐不廢。試詩四韻、六韻、八韻不等。開元二十五年,敕:進士以聲韻為學,多昧古今;明經以帖誦為功,罕窮旨趣。自今明經問大義十條,對時務策三道;進士試大經十帖(見《通鑒綱目》,唐時以《左氏傳》為大經)。知明經、進士兩科所試略同,唯明經無詩賦,進士有詩賦。唐代才人所趨在進士科。進士之在政治上獲得地位,從武后朝始。唐代與南北朝九品中正之選舉法不同,高門、寒門的階級觀念已打破。

這里有兩點值得指出:

(1)考試用詩,所以詩為一般知識分子所學習。蒙童都要學詩。元白書信文集序中提及,村塾教師以元白詩訓蒙童。詩成為文人的普通素養,甚至方外道流、女子都能詩。

(2)進士制度,可以使社會各階層有平等的上進機會。六朝重門第,唐代詩人很多不出高門,很多少時貧困的。

不出高門的,如陳子昂、李白。富厚家庭子弟。

貧苦的,如岑參、韓愈(刻苦為學)、孟郊、賈島。

落魄不羈的,如高適。

名門之后,但父親做小官(縣令之流)的,如元稹、杜甫、白居易。

隱士,如孟浩然、皮日休、陸龜蒙。

進士來自各階層,生活經驗豐富。中進士以后他們也未必得高官厚祿,做校書郎、拾遺、縣令、刺史各處流轉。天下大,到處跑。所以唐詩內容,比南北朝豐富。

(三)以詩入樂府歌曲

南北朝詩人多作樂府歌曲。唐代詩人作樂府古題者極多,唯不入樂。玄宗開元二年,以雅俗樂均隸太常為不合,因置左右教坊,以教俗樂,又選樂工、宮女數百人,自教之,謂之皇帝梨園弟子。唐代大曲如《甘州》《涼州》皆采絕句入遍數中歌唱。《集異記》記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詩人“旗亭畫壁故事”。(三人不得志,時在長安,下雪,在旗亭喝酒,聞隔壁歌唱。三人才名相當,乃打賭看唱誰的詩多。昌齡、高適詩均已唱過,唯未聽唱之渙詩。情急之下,之渙表示,再無人唱,自認輸;如唱了,你二人要甘拜下風。果然,一最出色之紅衣女子唱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三人大笑。聞笑聲,得知三個才子,歌女請他們喝酒。)此乃小說,①三人雖同時,而蹤跡難合;②高適一詩,竟是悼亡詩,不宜歌唱。要之,此三人之詩,被采入大曲中歌唱,為伶官歌伎所習,則為事實也。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入樂為《陽關曲》傳唱。又“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相思》)。李龜年奔泊江潭曾于湘中采訪使筵上唱之。“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余。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伊州歌》)此亦王維詩為梨園所習唱。又玄宗曾登樓聽伶人唱李嶠《汾陰行》之最后四句,嘆曰:李嶠真才子也。又元微之詩入禁中,宮中稱為元才子。元白詩歌誦于販夫走卒之口。李白《清平調》不可信,唯彼有《宮中行樂詞》八首入管弦者。《宮中行樂詞》八首皆五律,氣格比《清平調詞》三首為高。《清平調詞》見樂史所撰《李翰林別集序》,偽作也。霍小玉與李益初有交情時,介紹人介紹他的“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中唐以后,白、劉、溫、皇甫松等均作《柳枝詞》《楊柳枝詞》《浪淘沙》歌詞,為詩詞之過渡。宋代歌曲則均用長短句,不以詩為樂府矣。

(四)行卷之風甚盛

四方文士集京師者以詩文行卷投謁前輩勢要,以詩文為政治上進身之階而邀才名。如陳子昂“挾文百軸,馳走京轂”。李白以《蜀道難》示賀知章。白居易以詩文謁顧況。況曰:長安居大不易。后念其詩,覺甚好,才對他客氣。

(五)朋友贈答,均以詩

詩為投贈送別應酬之具。和韻、贈答、唱和。元白、韓孟、皮陸間交往尤多。題壁詩風行。郵亭驛壁,到處通行。僧道亦多能詩者。當時風氣如此。

(六)外來音樂的影響

唐詩聲調好,還因有外來音樂加入進來。唐代音樂極發達,有外國音樂輸入。琵琶、簫、笛,或采胡曲。《甘州》《涼州》,皆為樂府,時有新曲。其流行曲調之詞,以七絕為多。羯鼓在唐時也有百數十曲子。日本正倉院有唐代琵琶,很講究。

音樂的發達也促進了唐詩的發達。

因唐代詩人多,詩的標準高,民間作品反被湮沒,不傳于后。如漢魏南北朝有樂府民歌保存到今,唐代此方面材料反少。所傳于今者皆文人作品。當時文學普遍,士人皆由進士科進身為最大原因也。

品牌:竹石文化
上架時間:2025-04-11 15:49:00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竹石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突泉县| 永仁县| 子长县| 姜堰市| 英吉沙县| 朔州市| 枝江市| 滁州市| 万山特区| 菏泽市| 太仆寺旗| 合水县| 淮滨县| 溆浦县| 天峻县| 西乌珠穆沁旗| 周宁县| 澄江县| 依安县| 江北区| 朝阳市| 公安县| 奉节县| 台南县| 莱芜市| 宝丰县| 宣恩县| 博白县| 抚松县| 浠水县| 大荔县| 锦屏县| 民和| 南雄市| 贵定县| 广饶县| 阜阳市| 尖扎县| 仁布县| 南乐县| 武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