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李善長的疑惑
- 我的舅舅朱元璋
- 626倉庫管理員
- 2053字
- 2025-07-19 22:04:30
“李先生一番好意,元璋自當心領。”
朱元璋謙遜又帶一絲疏遠道:
“此事并無李先生所說那般陰謀。”
“元璋早已想好前因后果,無論日后如何。咱都不會后悔!”
“元璋還有要緊公務在身,便不送李先生了。”
面對朱元璋的趕人,李善長無奈搖頭,緩步向屋外走去。
直至走到另一條街道上,李善長抬頭望見一輪明月高掛夜空,嘆口氣道:“良言難入耳啊!”
“大帥已被奸人蒙蔽,又有誰來匡扶這天下呢!”
遠處巡街的義軍,看到李善長獨自一人游走在外,不禁上前盤問。
查看了李善長的路引之后,又仔細詢問了諸多問題,盤問足足一刻鐘后,才放他離開。
“不過義軍管理郡縣,著實要比元廷來得嚴密。”
李善長收好自己的路引,感慨道:“倒也有幾分爭奪天下的氣候!”
“只是,統帥太過年輕,不似仁君!”
李善長其實也很清楚,李平安為義軍提出的種種理論,仿若是給這支軍隊注入了靈魂!
讓他們知道為何而戰,因何而死!
如今天下大亂,各路野心家盡皆起兵,或為反元,或為稱霸。
旗下兵馬或多或少,多則數萬、數十萬,少則數千、數百。
但他們麾下士卒,都不知為何而戰。
甚至許多人,都是全家、全村人被軍閥屠戮一空后,不得不加入其中,混一口飯吃。
這種事情,屢見不鮮,對李善長而言,甚至已經見怪不怪了。
這年頭大家的普遍道德標準都很低。
別說屠殺,就連吃人都不罕見。
吃不上飯,又打不到任何獵物,對餓極了的軍隊而言,人也不過是一塊大了點的肉而已!
李善長靠著路引,尋到驛站短暫落腳歇息。
義軍根據地內,并未實行人員的自由流通。
村社的村民們,想要離開家鄉前往幾十上百里外的縣城,都要開具路引才能成行。
否則會在各個關隘,被直接攔下,然后遣返回鄉。
對村民而言,幾乎一輩子都不會離開自己生活的村落。
即使規定嚴格,生活也不會有絲毫不便。
受到影響的唯有來往鄉間、郡縣的商賈。
他們必須要持有義軍官方開具的通行證,才能在規定范圍內來往經商。
這樣繁瑣的規章制度,帶來的便是鄉間秩序穩定,不會有盜匪流寇在鄉野四處流竄。
李善長來時看到百姓安居樂業、人人怡然自得,很大程度上源于此。
對于亂世百姓而言,太平日子比黃金都珍貴。
雖說路引辦理要繳納一筆不小的費用,但李善長的路引是朱元璋讓人開具的,并未花錢。
卻也能享受路引帶來的好處。
比如,在義軍旗下驛站內免費住宿,享用一頓免費的飯食。
翌日,李善長并未繼續前往義軍府衙,尋找朱元璋兜售自己的想法。
反而是出了城,想要到鄉間看看。
李善長覺得自己一路行走匆忙,見到的安居樂業景象不一定是真實的。
想要深入鄉間,窺探一番百姓們的真實生活。
剛出城門不過數里,便見到有官吏帶著車馬,向村社而去。
李善長拱手問道:“這位官人,不知前往何處?能否搭個便車?”
官員上下打量了番李善長的打扮,這才回禮道:“我們要往郭莊去,若是順路,那就上車吧。”
這年頭是不是讀書人,家世如何,言行舉止就能透露出來。
官員一眼就看出李善長是個讀書人,自然愿意給他行個方便。
“多謝!”
李善長坐上板車的一側,好奇問道:“不知官人此去郭莊,是為了何事?”
“這不是剛下了新糧嗎。”官員揮鞭驅使駑馬,“該要收賦稅了。”
“咱們這趟就是要去收稅的,先從郭莊開始收,然后是他附近的六個村子。”
李善長心頭一震,暗暗留心。
收稅往往最能看出問題。
畢竟是直接從百姓的口里奪食!
最常見的辦法,自然是帶兵到百姓家中搜索。
搜到多少,統統都給拿走。
朝廷征稅往往如此。
雖說能征得足夠多的糧食,但也讓百姓離心離德。
義軍口稱大義,李善長覺得正好可以看看,他們是怎么踐行自己的大義。
若是義軍也如元廷一般,那說明李平安確實乃是外寬而內厲之輩。
口稱大義,卻行小人之舉。
“我看今年糧食大豐收,想必此番也能收到許多糧食吧?”李善長暗戳戳打聽道。
官員瞥了他一眼,察覺出什么,卻也沒有拆穿。
似乎是將他的身份理解錯誤,以為是義軍派來暗中督查。
老實說道:“今年不少地方澆水、排水都很及時,畝產都在兩石以上。”
“每畝大概能收個五六斗的稅糧。”
才收三成賦稅?
李善長微微驚訝,相比較于元廷的賦稅,這稅可以說是極低了!
哪怕是租種地主家的土地,往往都要交五成的租子呢!
“竟只收這么少的賦稅?!”李善長連忙追問道:“義軍如此寬待百姓,還能養活那么多軍隊嗎?”
官員詫異看了他一眼,似乎有些納悶他為何會問出這么弱智的問題。
“當然能養得活!”
“不然咱們不是都要吃西北風了!”
“況且,義軍也不僅僅靠這些百姓的賦稅養活。”
李善長還想要再問。
官員卻停下馬,跳下車說了聲:“咱們到了!”
李善長這才帶著滿肚子的疑問下了大車,向郭莊走去。
村口的大榕樹下,幾個梳著總角的稚童,正在打鬧嬉戲,發出一串銀鈴般的笑聲。
望見陌生人來了,也不害怕,反倒紛紛圍了上來,好奇的瞧著。
全然不似生活在戰亂中的孩童!
官員似乎早就習慣了這樣,從衣袖中掏出幾塊飴糖,分給孩童們。
摸摸他們的腦袋,輕聲細語道:
“去叫你們爸媽和鄉親們,都出來吧!”
孩童們這才一哄而散,扯著嗓子呼喊:
“汪叔回來了!”
“大家快到村口去啊!”
李善長看向官員,好奇問道:“恕在下無禮,剛剛還未曾問過閣下名諱。”
官員笑笑道:“在下姓汪,名廣洋,字朝宗。”
“閣下稱呼我汪朝宗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