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義軍為淮河兩岸受災百姓奔走救援、辛苦勞作之時。
困守高郵城內半載的張士誠,也終于有了大動作!
十萬大軍!傾巢而出!
一擊便擊潰元軍在高郵府布下的層層防御!
隨后兵鋒沿著大運河,一上一下,進攻淮安城、揚州城!
聲勢驚天動地,江北元軍、義軍、韓宋等勢力,紛紛騰出手來,將目光投向大運河以東的戰場。
“根據最新線報,張士誠親率五萬精銳之師,兵臨揚州城下!”
劉昱將整合后的各方消息,擺在眾將面前。
李平安身穿長袖袍服,罕見的沒穿短打,實在是身上傷口太多,全身纏滿了繃帶。
走在路上,都會引起百姓圍觀,李平安不得不換上不方便干活的長袖衣袍。
李平安問:“淮安方向呢?”
“由張士誠親弟弟張士信率兵,已經打下了寶應縣城,距離淮安城不足百里遠!”
“兵鋒神速啊!”李文忠感慨道。
剛剛乘船返回江北的鄧友德冷眼道:“但也快不了多久了!”
“后勤不穩,他能打的時間,甚至連半個月都不會有!”
鄧友德如今負責指揮義軍水師作戰,在長江江面上縱橫。
每天都要將大量人員、物資,在江南、江北之間轉運。
這次便是從江南運來一批鐵匠,準備在江北開礦冶鐵,打造兵器、農具等。
“鄧兄所言極是。”劉昱點頭贊同道:“據當地線報稱,張士信軍中糧食短缺,他便在當地縱兵劫掠!”
“從百姓口中奪食!”
這種事情,歷朝歷代都不罕見,其他人都早已習以為常、見怪不怪。
認為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只有義軍覺得這不正常。
又或者說,李平安憑借一己之力,拉高了義軍的道德底線。
劉昱總結道:“大運河并非長江天險,張士誠的兩路兵馬隨時可能向西進攻義軍根據地,咱們到底該如何應對?”
此前張士誠盤踞大運河以東的高郵城。
義軍則是在大運河以西的兩淮活動。
雙方井水不犯河水。
如今張士誠率兵出城,四處進攻,很難說會不會來侵犯義軍根據地。
鄧友德開口道:“如今正是麥子抽穗、稻米揚花的時節,若是外敵大舉入侵,今年糧食產量必然下降!”
“不管是戰是和,咱們都要做好御敵于外的準備!”
糧食,乃是生存第一要務!
農歷四月下旬到五月,本就是小麥、水稻抽穗、揚花、灌漿的關鍵時期。
兩軍交戰,耗費民力、耽誤農耕的同時,作為戰場的土地上農作物,必然會被踩踏、焚燒毀掉大部分。
義軍將領們紛紛同意鄧友德所言。
確定御敵于根據地之外的作戰原則。
“可咱們該怎么打?!”
花云摸了摸頭頂,茫然道:“張士誠兩路兵馬,可是有實打實的十萬人!”
“而且不少都是收編的蒙古老兵,比起咱們手底下的新兵蛋子們強上一大截!”
和號稱十萬人,實際上只有兩三萬人的劉福通韓宋大軍不同。
張士誠是實打實和元廷百萬大軍,有來有回打了大半年時間。
就算是新兵,在血與火中淬煉半年,還能活下來,也鍛煉成百戰老兵了!
更何況脫脫死后,不少元軍擔憂朝廷清算,干脆直接反了,投入張士誠麾下。
這群從西域大漠殺到遼東草原的狠漢子,戰斗之兇狠,世間罕見。
李文忠略微思考后提議:“在大運河以西的湖泊濕地中打游擊?”
“義軍河西之地擁有情報優勢,能夠神出鬼沒,閃擊敵軍,以少打多,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后世的高郵湖,如今尚未形成,而是三十六個互不相通的大小湖泊。
湖泊之間遍布濕地以及蘆葦蕩。
尋常大軍,不會進入這種錯綜復雜的地勢,以免迷失方向。
但,義軍久居大運河之地,早就將當地的情況都給摸清楚。
如果在湖泊濕地間轉運士卒,伏擊敵軍,必然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戰果。
李平安沉思后道:“游擊戰不可取!”
“對根據地的破壞太大!”
游擊戰,就意味著要將敵人放進根據地來打,不符合御敵于根據地外的前提。
“難道咱們要主動渡過運河,向東發動進攻不成?”
李文忠皺眉道:“那義軍就沒有作戰優勢了!”
李文忠很少會考慮軍事之外的事情,他只在乎戰場上的得失。
“游擊戰若是實行,咱們只能一時縮減損失,但卻會失去民心!”
李平安望著桌面上地圖道:“也不是游擊戰完全不可取。”
“可以讓調動民兵,在湖泊沼澤間布防,防止敵軍突襲根據地。”
“義軍主力,還是要和張士誠軍硬碰硬打一場!”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李平安手指向淮安城,“咱們先打張士信!”
“斷了他的左膀右臂再說!”
“將江南江北的可戰之兵都召集起來!”
“另外發文給朱大帥,讓他也派兵支援!”
“要打就打一場大的!”
“將他這一路兵馬,五萬人給全部吃掉!”
在場諸將,不禁為李平安的大手筆感到吃驚!
五萬精銳之師,可不是雜牌部隊!
義軍至少也要有三四萬人,才會有一絲取勝的可能性!
將他們全部吃掉,光靠現在的義軍,當真能做到嗎?
在場唯有李文忠毫不懷疑。
立馬道:“我愿為大軍主帥,領兵出征!”
李平安看了李文忠一眼,微微一笑:“大哥還太年輕,不宜為主帥!”
李文忠雖在軍事指揮上有近乎妖孽的天賦,卻尚未入門,打仗也都是騎兵帶頭沖鋒。
現在的李文忠,可為先鋒大將。擔任中軍主帥,為時尚早!
“主帥之位,將由朱大帥擔任!”
李平安淡淡道:“等他率兵從江南歸來,便是我等出征之時!”
李平安幾乎別無選擇,只能讓朱元璋擔任中軍主帥。
大兵團作戰,首先要解決指揮鏈的問題。
如果讓李文忠、花云等人擔任主帥,很難服眾,讓大家聽從自己的命令。
唯有朱元璋威望足夠,能震懾住義軍的驕兵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