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離宮的沉香木大門次第洞開,三十六名絳衣太監手捧鎏金鶴形燈,從丹墀一直排到龍津橋。橋下新引的活水里,游動著從南海快馬送來的珊瑚魚,每一條魚尾都拴著金鈴鐺,攪動水波時叮當作響。
“西域使臣到——“
隨著鴻臚寺卿拖長的聲調,楊廣在十二名宮婢的攙扶下緩緩起身。他今日著了新裁的赤黃團花龍袍,腰間九環玉帶隨著步伐清脆碰撞,頭頂的通天冠上綴著十二串珍珠,每一顆都映著西域進貢的夜明珠光。
“眾卿平身。“楊廣虛抬右手,腕間金鑲玉的鐲子閃過一道流光。他特意在“平“字上用了古音,這是太常寺新近考據出的《周禮》讀法。
西域使團首領阿史那賀魯瞪圓了眼睛。他見過波斯王的寶石王座,也見過突厥可汗的金狼大纛,但眼前這場面仍讓他膝蓋發軟——殿角八個青銅獸首正吐出裊裊香煙,竟在空中凝成“萬國來朝“四個篆字;案上琉璃盞盛著的不是酒,而是會變色的西域葡萄酒,隨著樂師演奏的《燕樂》由紫轉紅再轉金。
“賜酒。“楊廣一擺手,突然改用吐火羅語道,“此乃大業五年征林邑時所得秘方,名'九醞春'。“
阿史那賀魯手一抖,酒液灑在繡滿孔雀翎的織金地毯上。他沒想到中原皇帝竟會說自己部落的古語,更沒想到這酒竟與三百年前消失的樓蘭王室貢酒同名。
“陛下博學!“宇文述立刻跪行上前,“聽聞陛下昨日新作《望海》詩,可否...“
楊廣嘴角微揚。他等的就是這句。輕擊三掌,二十四名宮女捧著丈余長的白絹魚貫而入,絹上墨跡猶自淋漓:
“滄溟千萬里,日夜浴青虹。
鵬徙星槎外,龍吟蜃氣中。
徐福舟難返,秦皇鞭已空。
唯余水師壯,萬里拓堯封!“
“好詩!“虞世基搶先高呼,“'秦皇鞭已空'一句,道盡前人局限,反襯我朝水師之盛!“
江都離宮的夜明珠將大殿映得如同白晝。西域使者進貢的玫瑰露在琉璃盞中蕩漾,散發出異域的甜膩香氣。隋煬帝楊廣斜倚在龍紋錦榻上,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案前的鎏金地圖——遼東那片區域被朱砂涂得猩紅刺目。
“陛下,高句麗使者又送來十車人參貂皮。“鴻臚寺卿跪在階下稟報,“他們的嬰陽王在國書中自稱'臣屬'...“
“臣屬?“楊廣突然冷笑,將金樽重重砸在地圖上,玫瑰露潑灑出來,宛如鮮血浸透了遼東半島,“三年前朕三十萬大軍兵臨遼水,他為何不稱臣?“
大殿驟然寂靜。樂師們的琵琶斷了弦,舞姬們的云袖僵在半空。左翊衛大將軍來護兒握緊了刀柄,他臉上的疤痕——去年在遼東戰場留下的——正在隱隱作痛。
“陛下。“老臣裴矩顫巍巍出列,“前次征遼,山東、河北民夫死者相枕于道。如今各地盜匪...“
“裴卿老了。“楊廣打斷他,目光掃向殿角幾個鮮衣怒馬的年輕官員,“宇文愛卿,你說說龍舟進度?“
宇文述快步出列,錦袍上的金線在燈光下閃閃發亮:“三千艘五牙戰艦已在東萊備齊,新設計的'飛樓'高達十五丈,可容八百弩手齊射。“他頓了頓,聲音突然拔高,“更有祥瑞!萊州工匠在龍骨中發現天然形成的'伐高麗'三字木紋!“
幾名西域使者驚訝地交頭接耳。裴矩卻閉上眼——三年前那場大敗前,也有人報告在遼水發現刻著“大業永昌“的龜甲。
“好!“楊廣擊掌大笑,臉上的脂粉簌簌掉落,“水陸并進,這次必破平壤!虞愛卿,糧草如何?“
戶部尚書虞世基的額頭滲出冷汗。他看了眼宇文述威脅的眼神,硬著頭皮道:“涿郡、臨渝宮的糧倉已滿...只是...“
“只是什么?“
“轉運民夫不足。“裴矩突然抬頭,蒼老的聲音擲地有聲,“去年黃河大水,今年山東蝗災。若再征發壯丁,恐生民變!“
楊廣臉上的笑容消失了。他慢慢站起身,十二旒玉串在額前碰撞出冰冷的聲響。當皇帝走到殿中央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三年前決定征遼那日,陛下也是這般神情。
“民變?“楊廣突然一腳踢翻青銅冰鑒,冰塊與荔枝滾了一地,“朕富有四海,難道還怕幾個蟊賊?傳旨!天下盜賊隨你處置,但征遼壯丁少一人——“他猛地抽出天子劍指向裴矩,“就用你們裴家子弟補上!“
劍尖在地圖上劃出長長的裂痕,正好將高句麗疆域一分為二。裴矩佝僂著退回朝班,聽見身后幾個年輕官員壓抑的竊笑。他認得那些聲音——宇文述的侄子、虞世基的門生,還有兵部侍郎盧楚的心腹。這些人家族的商隊,正等著借戰爭運送“特許物資“呢。
“陛下圣明!“宇文述突然跪倒,“臣請即刻發兵,趁高麗人秋收未畢...“
“不急。“楊廣還劍入鞘,露出詭異的微笑,“八月朕要乘新龍舟巡幸江都,讓高麗使者跟著看看大隋水師。“他轉向西域使者,“諸位也同往,可好?“
使者們慌忙匍匐謝恩。沒人注意到殿角有個紫袍官員悄悄退了出去——東都留守樊子蓋的密使,正連夜趕往洛陽報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