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娃娃頭》17——19
- 娃娃頭
- 作家9APGn3
- 2229字
- 2025-04-04 12:48:38
十七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寶珠認識了區上管文教的劉專干。劉專干年近六十,有嚴重的哮喘病,他想以看望的方式,把想當初中教師的事情再試試。
那天下午,李寶珠去集貿市場買了唯一一位攤主的十六顆雞蛋到了劉專干辦公室。恰巧他住院剛回來,他夫人熱情地接待了他。
劉專干聽到有人看望他,就請來人進內屋里來。他看到是李寶珠心里很高興。他在住院期間對全區的教育情況了如指掌,當然也知道李寶珠取得的成績。幾句表揚和鼓勵的話后,問李寶珠年齡小、離家遠、有啥要求?他趁機匯報了自己的想法。
劉專干看了一眼旁邊椅子上坐的一位瘦高個子老頭。這個老頭立馬高興地說:“你看,你看,這不是有了嗎?”
原來,這個老頭是小莊公社管文教的丁支書,是專來區上要初中數學老師和英語老師的。
由于新的畢業生還沒分來,公社與公社之間的老師要保持相對穩定,劉專干沒有對他松口。丁支書見機會來了,又聽出是一位攢勁的人手,立即向領導提出就要這位老師。
劉專干遲疑片刻說:“小李,小莊中學離公路有點遠,你愿意去嗎?”
李寶珠急忙說:“遠一點沒關系?!倍≈苍谂赃厧颓徽f話。
十八
為了實現“上大學”的夢,李寶珠從小學調到小莊初級中學任教兩年后,如愿地帶薪上了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在古城中學擔任高一語文課教學和高一三班的班主任。
通過三年的努力,他不僅實現了大學夢,而且實現了從小學教師到初中教師再到高中教師的三連跳?,F在,他信心滿滿,要為實現“名教”的目標邁進。
自從1981年7月從師范學校畢業以來,他始終把宋朝皇帝趙恒“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钡脑捓斡浶拈g。
這些話雖然在過去受過批評,李寶珠卻覺得非常實用。是的,“皮鞋夢”是他靠讀書實現的;“大學夢”也是他靠讀書實現的;隨之而來的是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的極大改變,這些都是他靠讀書換來的。
他也從自己親身的經歷中悟出了“天道酬勤”的道理。他認為,人的動力來源于不懈的追求和遠大的理想。”勤奮+動力”就是提升人的價值的重要途徑。
來古城中學之后,李寶珠對自身作了分析研判。他把當前的目標定格在做一名優秀的名師上。
他從大到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小止市縣一些能搜尋到的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中尋找答案。他在他們身上發現除了一些技巧性的不同點之外,共同點都落在“事業心”三個字上。他把他們的經驗歸納為“學生管理篇”、“教學提升篇”、“師生溝通篇”。他用這些經驗,結合自身體會和學生實際在教學中應用。
他認為數學不好的人思維的條理性和縝密性往往落后于數學好的人,所以他在意按學生的數學成績甄別學生的學習前景。他注重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培養,他覺得教師只要足夠優秀,就會獲得學生的佩服和信任,就會順從教師的管理和要求。他既關心學習好表現好的學生,也關心不愛學習吊兒郎當的學生。他不僅做好自身的教學與管理,而且常與班上的代課老師溝通協作。
他從教務處要來全班同學的錄取檔案,先按數學成績確定重點培養對象,再按各科成績劃分興趣小組。他通過一個月時間的觀察了解,把學不好和不想學的學生記錄在案。為了防止出現誤判,他與其中的部分學生進行了交談。接著采取“分類管理”和“因材施教”的辦法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十九
上世紀八十年代,定縣對高中生的錄取方式是先由一中篩選,把成績好的拔走進行重點培養。接著是二中篩選,錄夠他們的高一新生。然后由縣招生辦將剩下的學生重新排名,按名次交叉分配給兩個全日制高中學校,再把分數較低的學生安排給職業學校。
兩所全日制高中學校雖然對先抽走尖子生的這種錄取方式意見很大。但兩所學校還是在暗中較勁,極力做好各自的教育教學管理,力爭在高考中“不抹光頭”的前提下,能比對方稍勝一籌。在當時,古城中學的師資力量要比另一所學校略高一籌。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事情,就像拍巴掌都用上力巴掌就要響亮一些,反之則效果不佳。在1981年前,學校都是屬地招生,學生自主選擇學校。那些年,從古城中學考出去的大學生數量,僅次于一中。
隨著一中成為重點中學,縣上將人力、物力向一中集中,短短幾年使一中跨越成省級重點中學。為了保證名校的健康持續發展,一中在人力物力上再一次的集中、優化和享受招生上的特權。同時,二中成為縣級重點中學,享受僅次于一中的一些待遇。對其他兩所普通中學而言,是一種削弱。就這樣,這兩所普通學校每年還能考上三四個大學生和十幾個中專生。
近幾年,這兩所學校在高考中都抹了“光頭”。李寶珠決心改變這種現實。他與前幾年班上考上大學的班主任了解情況,他們說能考上大學的那些學生,不是畢業考試時沒發揮好,就是在初中時還不知道發奮的好材料。
木頭根據樹種和材質的不同,在用法上千差萬別。有的制作大船,漂洋過海;有的選做棟梁,承載千斤重擔;有的只能做柴火,發揮一時的光和熱。但不論是大材,還是小材,都能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發揮他們的光和熱。
人是一種特殊的材料,根據遺傳因素和生存環境,基本上就注定了是大材還是小材。對于學生而言,有些是學習的材料,有些不是學習的材料。不是學習材料的這一類學生,有的看見書本就頭疼,根本就不想學;有的功夫下的不小,上數理化課就像聽天書,怎么也提升不了學習成績。這些學生在“上學”求生這一打基礎的環節盡管落伍,但他們中的精英在社會生存的大法則下,往往超越那些學習冒尖的學生。因此,李寶珠絕不小瞧這些學生,他給予他們一同的關愛,只是把提升他們學習成績的事情放在一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