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朝堂問對

燭影密約(1616年二月)

坤寧宮地下工坊的銅齒輪發出輕微嗡鳴,這些東西是這段時間找了好多宮內的匠作坊的工匠做出來的。

在宮里面的工匠,他們的手藝確實是相當精湛,不愧是這兩年一直修復三大殿,從全國各地都優選召集來的最優秀的工匠,木匠和鐵匠。

余師傅就是他最熟悉的一個木匠。

歷史上的朱由校,也就是從這個叫余師傅的木匠手里面學到了木匠工藝和技藝。

李天啟將西洋懷表按在青銅算籌上,月光透過氣窗在魏忠賢的面皮上切割出陰影,更顯得這個老太監心情不定。

“老奴的腦袋可經不起圣旨上那方朱砂。“

魏忠賢指尖撫過案頭《火攻挈要》抄本,袖口繡著的金線蟒紋在燭火下扭曲如活物,輕輕的撫摸著,內心也在安撫自己躁動的心。

李天啟突然掀開衣襟露出腰間玉牒:

“王伴伴在太子身邊安插二十名親信,公公可知他們每月十五子時會在哪個佛堂聚會?他們目的是什么?他們想對付什么人?“

他抽出半卷《魯班經》抖開,夾層里掉出東廠密探名單,“兒臣不過是個十歲孩童,這些情報...自然另有出處,魏公公,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機會不會隨時出現在你的面前。“

魏忠賢瞳孔驟然收縮,心里面暗暗心驚,還是前段日子只知木工不聞世事不識字的小孩嗎?

校哥,到底得到了什么仙緣?那心智突然之間大開,這到底為什么?

難道他就是天命所歸的大明朝的天子?

在大明朝這個時代,很多神神秘秘的東西依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案頭沙漏恰在此時漏盡,李天啟將沙漏倒置時,懷表齒輪與銅壺滴漏發出精準的咬合聲。

“您看這西洋鐘表,“

少年將鎏金表蓋映向老太監,“每分每秒都在算計,算斗昨天今天和明天,當然也有后天,一切的時光都躲不過。

皇爺爺若駕崩,太子繼位不過一月便會被東林黨架空——至于東林黨的那些為人,他們是什么想法,你比我心里有數,這么多年,他們一直跟皇爺爺作對,真的是為國為民嗎?

不管怎么說?大明朝仍然是朱家的天下,短時間內是不會改變的,大明朝的老百姓,他們不會允許……“

他忽然壓低聲音,“而兒臣要做的,是讓大明的每一粒糧食、每一支箭矢都有精準的刻度。“

“咳咳咳,咳咳咳!!!!”

魏忠賢突然劇烈咳嗽起來,手帕上洇開幾點血漬。

怎么會這么巧呢?說咳就咳了,還咳出血了呢?這表演太逼真了吧?

如果后世歷史不知道你魏忠賢的所作所為,我現在馬上就感激涕零了!

真的是個老奸巨猾的家伙,但是現在呢,不用他又不行!

李天啟遞過青瓷藥瓶:“這是改良的金雞納霜,專治肺癆。“

老太監接過藥瓶時,觸到少年掌心的薄繭——那是長期研磨火藥留下的痕跡,預示這段時長孫殿做了很多事情。

“兩張空白圣旨,上面要蓋有傳國玉璽的印。“

李天啟將玉牌按在密道機關上,露出刻著“內承運庫“的腰牌,“一張換您的命,另一張...“

他指向墻角堆著的簡體字版《農政全書》,“換山東十萬饑民的命。“

暗門開合的瞬間,魏忠賢忽然按住少年肩膀:

“老奴要你答應,將來若登大寶...“

他從靴底抽出染血的黃綾,正是當年鄭貴妃陷害王恭妃的偽證,“替老奴除掉鄭氏滿門。“

“你和王恭妃,感情很深嗎?”

“待我如兄長,如同家人一樣,奴俾是有感情的。”

朱由校:“我以洪武帝的名義起誓,為了大明江山社稷,天下蒼生,當然為了是非黑白,有個清楚的答案,會答應你的要求!!!”

金鑾對策(1616年三月)

文華殿丹陛積雪未消,李天啟跪在金磚上,龍紋朝服下擺浸著融雪。

六部尚書分列兩班,孫承宗的眼神如刀般剜在他后頸。

作為東宮未來的帝師,他其實是很不滿意,最近長孫殿下的所作所為。

沒有把精力放在四書五經的學習上面,沒有好好的學習圣人之道,盡是弄那些奇門歪道!

“山東巡撫奏報,“

萬歷將奏疏擲在玉案上,“登州衛所軍糧霉爛三成,戶部如何解釋?“

戶部尚書李汝華正要開口,李天啟突然叩首:“孫兒懇請皇爺爺恩準,讓兒臣演示西洋量器。“

葉向高:“現在朝堂之上所論乃國家大事,10歲皇長孫你所有限,不如…”

“無礙,朕想看看。”

李天啟展開黃銅折疊式量斗,刻度線在晨光中泛著冷光,“漕船損耗非止霉爛,更因艙位丈量全憑弓尺估算。“

刑部尚書黃克纘越班而出:“啟稟陛下,此乃祖制!“

朝堂上這些大人很聰明,很多事情如果解釋不通,就會說祖制,洪武還說過,貪腐之人要剝皮食草呢!

“黃大人可知,“

李天啟從袖中取出沙漏。

“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時便用沙漏計時,如今卻連軍糧稱重都要用桿秤?難道是我們大明朝的臣工,一代不如一代了嗎?“

他指向殿外石礎,“兒臣命人用標準立方尺重鑄量器,裝滿糙米正好一石,不多不少。“

萬歷忽然起身,將玉如意擲入量斗。

李天啟取出天平,用標準砝碼校準:

“皇爺爺的如意重九斤四兩,按新標準正好一石。“

吏部尚書方從哲冷笑:“豎子弄巧!“

李天啟轉過頭:“大人,道理不辨不明,你急什么?巧的是人心,當然也有人心不足蛇吞象。“

李天啟突然展開《京師布防圖》

“兒臣查閱典籍,成祖遷都時設京倉十三座,如今每座糧倉仍用不同量器。“

他指向圖上紅色標記,“通州倉用'漕斛',西直門用'京斗',換算誤差可達兩成,兩成的誤差可以救活多少災民?

民以食為天。

諸位大臣都是衣食無憂之輩,你見過嗷嗷待哺的饑民么?每天都在說君子之言,文人的骨氣,真的君子不會對這么大的浪費視而不見。“

“咳咳咳!!!”

殿外突然傳來咳嗽聲,朱常洛扶著王安門邊出現,很顯然,他聽說自己的兒子進了朝堂議政。

非常擔心孩子闖大禍,萬歷皇帝和東林的朝臣,那可不是好惹的。

這孩兒真是一點都不省心啊!

李天啟取出玻璃瓶:“這是兒臣調配的防霉劑,只需撒在糧囤四角...“

“夠了!“

萬歷猛地拍案,“乳臭小兒也敢妄談國政?“

知道萬歷皇帝并不喜歡自己,前些日子跟他對話也許言不由衷,可是今天他一定要把話說清楚。

不僅是說給當今的皇上,也是說給在座的各位臣工,他不信文臣武將里面沒有一個可用之才!

李天啟卻從懷中掏出《幾何原本》,翻開夾著銀杏葉的那頁:

“皇爺爺莫急,可記得孫兒講過的勾股定理?“

他指向殿內藻井,“要量度星辰的軌跡,需先校準地上的尺度。“

意思就是說,所有的大事都是由細節來決定的。

殿內突然響起銅鈴輕響,徐光啟捧著渾天儀快步而入:“陛下,臣按殿下所制象限儀實測,黃赤交角與《授時歷》相差半度。“

萬歷的目光落在李天啟袖口露出的玻璃試管上,那是用現代工藝燒制的量具。

少年趁機叩首:“孫兒懇請皇爺爺恩準三件事:

一造標準量器,徹底的遏制糧食的浪費損耗;

二設算術科取士,現在北部的邊疆外患仍然令人憂心,要擊敗北方人,只有在武器裝備上下功夫。

三...“

他忽然直視李汝華,“將戶部檔房遷至通州,大內侍衛親軍親自守衛。

每月初七與工部共同校驗量器。“

殿外北風卷著雪粒拍打窗紙,萬歷忽然輕笑:“準奏。“

他將玉如意賜給李天啟,“但若三年無成效...“

“兒臣愿領欺君之罪,自愿放棄未來的皇位繼承權!“

“轟!!!!!”

諸位大臣對李天啟的誓言大驚失色,這發的誓也太大了吧?這是你能自己做主嗎?

看來,他們這些人還是光看這小孩了!皇長孫殿下無非是有些小聰明罷了!

李天啟接過如意時,故意讓衣袖滑落,露出腕間的西洋手表——這是他用火藥配方與傳教士交換的禮物。

散朝時,魏忠賢在角門攔住李天啟,將染血的黃綾塞進他袖中:“老奴的命,今日算是賣給殿下了。“

“要想秋天有收獲,那么從春天就必須播種,公公能明白我說的話么?”

“老奴明白!”

少年望著雪中蜿蜒的御道,突然想起前世學過的歷史:

萬歷四十四年,正是后金崛起的元年。

他握緊袖中的玻璃棱鏡,七彩光斑在雪地上映出“萬歷中興“四個簡體字——

這是他改寫的第一個年號。

現在是1616年,他是李天啟,他也是朱由校,他現在僅僅11歲,他的時間不多,他需要創造一切的機會,等到他掌握手中權力的時候,他就能帶著現在的大明,自主邁向深淵的腳步!

這個路程非常的艱難,現在她還沒有太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需要他的弟弟,他的妹妹幫助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城县| 宾阳县| 崇义县| 府谷县| 辽源市| 远安县| 崇左市| 沅陵县| 五指山市| 基隆市| 合江县| 珠海市| 德格县| 广东省| 东海县| SHOW| 阿瓦提县| 桦南县| 亚东县| 垦利县| 湾仔区| 禹城市| 焉耆| 江川县| 宣城市| 和硕县| 永兴县| 若尔盖县| 晋州市| 昌邑市| 原平市| 浦城县| 大邑县| 黄大仙区| 阿拉善右旗| 平江县| 岳阳县| 汕尾市| 平塘县| 新民市| 大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