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淵閣密室的燭光閃爍著明亮的光,映著李天啟新制的銅質量器。
宋應星握著刻有“厘米“刻度的直尺,他李天啟做的比較簡陋,因為趕時間,小木匠朱由校也沒有好好修理外尺寸毛邊,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東西是不合格呀,但是現在只能湊合著用了。
但宋應星還是很激動,一個小小的長孫殿下,為什么知道這么多奇怪的學識?
他一直很喜歡研究格物學方面的東西,但是很難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唉,現在大明朝這個時代,大部分讀書人都是為了考科舉做官。
他指尖微微發顫:“殿下,這方寸之間竟藏著天地至理。“
“宋先生可知,我大明工匠至今沿用'步弓'丈量,一里地誤差可達百步?“
李天啟轉動三棱鏡,七彩光斑掃過《天工開物》手稿,
“俗語說,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若能統一度量衡,《天工開物》中的'提花機尺寸''火藥配比'方能真正傳世,而且可以零件互換,生產標準化,這制作品好多小零件可以互換,可以減少很多的不必要的損耗。“
他鋪開宣紙,用簡體字寫下“公尺““公斤“等新名詞,“這些字雖簡,卻能讓孩童一看便知其意,只要多讀兩遍,他們心里面就會有烙印。“
忽然想到什么,壓低聲音:“我已請徐光啟大人在歷局暗制望遠鏡,若能改良火藥配比,火藥變顆粒狀,那么...“
話音未落,窗外傳來蟋蟀振翅聲。
李天啟猛地吹滅燭火,月光下隱約可見飛檐上的黑影,看來有些人在偷偷的偷窺著他們。
宋應星摸出懷中卡尺:“殿下放心,此物可測百步內弩箭軌跡。“
稚子朝堂(1615年11月)
慈慶宮晨霧中,李天啟牽著朱由檢的手走過御花園。四歲的朱微娟蹦跳著采擷菊花,發間別著梅娘新做的絨花。
忽然有人過來了。
“見過皇爺爺!“三個孩子跪下行禮。
萬歷皇帝望著長孫腰間玉佩,忽然開口:“聽說你在文華殿講算術?“
“孫兒在教弟弟妹妹認新字。“
李天啟站起來,展開《啟蒙圖冊》,簡筆繪著太陽、禾苗與阿拉伯數字,“這是'日'字,這是'米'字...“
萬歷瞥見“1+2=3“的算式,龍顏微霽:
“比那些酸腐八股有趣。
那些東林人,整天大道理,讓我做明君,圣君,校哥兒,你可知他們要干什么?“
朱由校微微低頭:“孫兒不敢說。”
“有什么話就說,你是孫兒,無礙!”
“孫兒覺得他們希望有一個聽話的陛下,參與所有國事,勤政,但所有大事他們決斷,皇爺蓋印即可,古往今來,莫過于如此啊。”
“意思是他們不喜歡千古名君咯?想讓你皇爺爺做傀儡?”
“是啊,此乃權力的游戲!”
“權力的游戲,你這說法挺有意思,那你說,該如何?”
“斷他們的根,比如儒學,八股!”
萬歷皺眉。
“哼,你才十歲,就敢大言不慚,想學始皇焚書坑儒么?不怕引起天下大亂嗎?”
見朱由校不說話了,有點生氣。
“怎么不說了。”
朱由校從懷里掏出來兩本冊子,遞給萬歷。
“我想說的都在這里。”
“簡化字與繁體字對照?拼音方案?皇家報紙,廣播,這個是啥?”
“皇爺爺,現在你下的每一道圣旨,都通過他們傳遞,等到普通平民耳中,說不定千差萬別。
皇爺爺加稅一錢銀,可能到農戶那里,可能要交3兩。
到時農戶交不起,自然會恨皇爺爺,說你是昏君。”
“哎呀,大膽。”
旁邊太監不干了,昏君這種話能隨便說嗎?
萬歷擺擺手。
“孫兒,有點見識呀!那這個。”
“皇爺爺聽過西游記么?就如同千里傳音之術。”
“哎,朕是皇帝,孫兒騙人呢吧?呀,怎么可能有千里傳音之術呢?孫兒,好好讀書,別再整那些稀奇古怪了,朕有要事,好了,走了。”
看著遠去的萬歷,腳步輕松多了!
轉身時袖中滑出半卷《幾何原本》掉地上,正是魏忠賢前日呈送的。
李選侍的轎輦經過時,李天啟注意到她袖口繡著的鄭氏圖騰。
朱微娟突然咳嗽起來,婉兒忙取出蜜漬金桔:“公主今日已咳了三次。“
感冒藥?
哎呀,怎么忘了。妹妹她歷史上夭折肯定是有原因的。
神機初現(1615年12月)
坤寧宮夾墻深處,徐應元捧著陶土坩堝:“殿下,按您說的配比...“
李天啟將硝石、硫磺、木炭研磨成粉,“記住,七硝二磺一木炭。“
忽然皺眉:“缺少黃磷,只能用紅磷替代。“
朱由檢抱著自制的銅質撞針槍闖進來:“阿哥快看!“
稚嫩的小手演示著彈簧裝置,“扣動扳機就能噴火!好好玩。“
“噓——“
李天啟將火藥填入槍管,“這叫燧發槍,但若被東廠發現...“
話音未落,暗門突然洞開,魏忠賢的笑臉映著幽藍的火光。
“老奴給殿下送《天工開物》校樣來了,極工整。“
他的目光掃過作坊里的齒輪與彈簧,“聽說徐光啟大人在歷局制了個會轉的鐵球?“
李天啟將簡體字版《算術啟蒙》塞進他袖中:“公公若能助我刊印此書,將來必飛黃騰達,前程無憂。“
“老奴只盼殿下能早日登基。“
魏忠賢撫過曲柄刀的“天啟“銘文,“到時候,老奴給您打造一支火器親軍如何?“
“那,多謝魏公公,君子言如鞭。”
魏忠賢:“那些文人都是偽君子,老奴可不一樣,自然說到做到,老奴告退。”
看魏忠賢走了之后。
徐應元急切的勸:“殿下,魏公公陰險狡詐,不可信他。”
“徐伴伴!!我心里有數!”
每日卯時,李天啟會教弟妹用阿拉伯數字記賬,朱微娟總把“3“畫成小鴨子,怎么糾正她都不聽,算了吧!
徐應元在凈房暗格藏著現代火柴,這是李天啟用磷粉自制的,數量不多,但是這東西將來量產之后,可以行銷全國,至少可以掙一筆錢。
每逢初一,李天啟會帶著弟妹給朱常洛表演“皮影戲“,用牛皮剪影講述《農政全書》,慢慢的講述農民如何增產,如何種糧,如何溫飽,甚至是把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溶入在表演當中!
李選侍送來的乳餅里曾被檢出巴豆粉,梅娘從此堅持試毒三次。
朱由檢偷偷將《幾何原本》抄在《論語》背面,被方正化發現時急得直哭。
東宮講師孫承宗可是很嚴格的。
墨香驚變(1616年正月)
文華殿后院的臘梅沾著晨露,李天啟將改良的油墨配方遞給宋應星:
“松煙要過三遍細篩,桐油需熬至琥珀色。“
他手指沾墨在宣紙上劃出流暢線條,“這樣的墨跡,半個時辰就能干透。“
宋應星突然抓住他的手腕:“殿下可知,這墨香里混著龍涎香?“
他從懷中掏出銀針探入墨汁,針尖瞬間泛出詭異的靛藍色。
殿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徐應元撞開門扉:
“妖書案發了!西華門貼著揭帖,說太子要效仿永樂...“
話音未落,李選侍帶著錦衣衛破門而入。
她染著鳳仙花汁的指甲劃過墨跡未干的《啟蒙圖冊》:“好個神童,竟通曉泰西邪術!“
李天啟瞥見錦衣衛抬著的銅活字,突然抓起墨碗潑向窗紙。陽光透過靛藍墨跡,在墻面映出“鄭“字水印——這正是他昨夜用明礬水寫的防偽標記。
“娘娘請看,這妖書用的墨,與您宮中賬簿可是同源?“
李選侍的指尖驟然僵硬在半空,錦衣衛統領王體乾的佩刀“錚“地出鞘半截。
李天啟卻聞到了龍涎香中若有若無的杏仁味,這是他前世實驗室里才有的劇毒氣息。
“慢著!“他突然將沾墨的宣紙甩向火盆,靛藍墨跡遇熱騰起青煙,在殿內凝成詭異的人臉輪廓。
朱由檢嚇得縮進哥哥懷里,朱微娟卻突然指著煙霧驚呼:“是鄭娘娘!“
王體乾的瞳孔劇烈收縮——那煙影分明是鄭貴妃的鬢發樣式。李選侍的金絲護甲深深掐進掌心,她終于看清了那些簡體字里藏著的機關:“你用的是暹羅國的迷魂香!“
“本宮倒想問問,“
李天啟故意將“本宮“二字咬得極重,“這混著鶴頂紅的墨汁,是鄭娘娘教您調制的,還是魏公公給的方子?“
窗外突然傳來密集的腳步聲,魏忠賢帶著東廠番子破門而入,手中捧著的《幾何原本》還帶著體溫:“老奴剛從鄭娘娘宮里回來,聽說有人要害殿下?“
李天啟注意到他靴底沾著文華殿后巷的青苔,而李選侍此刻正用眼神瘋狂暗示王體乾。
這個瞬間,他突然明白了歷史上那場“移宮案“的真相——眼前這三人,此刻正上演著權力的三角博弈。
“啟稟皇上!“孫承宗的聲音突然從廊下傳來,這位未來的遼東督師此刻還帶著晨課的書卷氣,“臣在太子書房發現此物。“
他展開的正是李天啟昨夜繪制的《京師防御圖》,上面清晰標注著東廠與錦衣衛的布防漏洞。
李選侍的臉瞬間煞白,她終于意識到這個十歲孩童的真正威脅:他不僅在挑戰后宮權術,更在動搖整個大明的統治根基。
萬歷皇帝的鑾駕在此時碾過積雪,龍輦中飄出的《農政全書》殘頁,恰好落在李天啟腳邊。
少年彎腰拾起時,袖口滑落的玻璃棱鏡在雪地上折射出彩虹,映得龍袍上的金線龍紋仿佛活了過來。
“孫卿家,“萬歷的聲音帶著罕見的清明,“把那本《算術啟蒙》呈上來。
朕倒要看看,這能算出天地之間的學問,究竟是邪術還是治國良方。“
李選侍踉蹌著后退,撞翻了案頭的銅活字。那些刻著簡體字的鉛字滾落在地,拼成了“萬歷四十四年“的字樣——正是歷史上她被逐出宮的年份。
李天啟在眾人的目光中跪下身,將《幾何原本》與《算術啟蒙》疊放在御階前。
他知道,這場看似突發的沖突,不過是他改寫歷史的第一刀。
當陽光穿透棱鏡,在紫禁城的飛檐上投下七彩光斑時,大明王朝最后的希望,正隨著這個孩童的心跳緩緩搏動。
大明天下還有三十多年倒計時,我,我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