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離間計
- 水滸之我乃人間太歲神
- 半囚居主人
- 2211字
- 2025-05-10 15:05:03
此時道君皇帝有一個月不曾臨朝視事,是日早朝,正是三下靜鞭鳴御閣,兩班文武列金階,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
趙佶難得的耐著性子端坐于御座之上,與文武百官商議平亂事宜。
進奏院卿出班奏曰:“臣院中收得各處州縣累次表文,皆為田虎、王慶、武松等部領賊寇,公然直進府州,劫掠庫藏,殺害軍民,貪厭無足,所到之處,無人可敵。若不早為剿捕,日后必成大患。
東南方臘蠱惑愚民,裹挾十數(shù)萬眾,僭越尊號,于今已攻占四州二十二縣,為禍更甚,東南財賦十不存一?!?
百官聽罷,頓時嘩然,交頭接耳,不一而足。
天子幾乎一口氣沒喘上來,只過了一夜,方臘那反賊又攻占了許多州府,怎不讓他憂心。
當即不再猶豫,當廷下旨道:“著太傅童貫選調(diào)西軍十萬,速速進剿方臘?!?
童貫趾高氣昂,領旨謝恩。
天子又問,“何人可擒武松、田虎、王慶之輩獻于階下?”
旁有御史大夫崔靖出班奏曰:“臣聞梁山泊上晁蓋、宋江等輩聚集萬余草寇,立一面大旗,上書‘替天行道’四字,不若設法招安,行驅(qū)虎吞狼之計,讓彼輩自相殘殺,如此武松之輩不足慮也?!?
天子云:“卿言甚當,正合朕意?!北悴畹钋疤娟愖谏茷槭?,赍擎丹詔御酒,前去招安梁山泊大小人數(shù)。是日朝散,陳太尉領了詔敕,回家收拾。
到了第二天陳太尉拴束馬匹,整點人數(shù),將十瓶御酒,裝在龍鳳擔內(nèi)挑了,前插黃旗。親隨五六人,丹詔背在前面,引一行人出新宋門。
迤邐來到濟州,太守張叔夜接著,請到府中設筵相待,動問招安一節(jié),陳太尉都說了備細。
張叔夜道:“論某愚意,招安一事必成,只有一件,廟堂里的諸位相公卻是算漏了?!?
陳太尉忙問端的。
張叔夜道:“我說招安必成,是因為宋江雖屈身草莽,但還懷著些忠義之心,山寨中的頭領支持招安的不在少數(shù)。
至于說漏算的一事,就是宋江只是二頭領,梁山主事之人晁蓋,與反賊武松相交莫逆,若要梁山去打武松,如何繞開他去?”
陳太尉連忙請教,“依太守之見,如何才能讓梁山去打武松?”
張叔夜思慮片刻,道:“太尉此次去梁山,溫辭笑臉以對宋江,刻薄冷淡以對晁蓋,則二人必定生隙。若惹得二人火并,宋江勢大,晁蓋必然不敵。待宋江做了梁山之主,則計策則成?!?
都是官場人精,陳太尉略想一想,就覺得此計大有可為,當即謝過。
是夜張叔夜安排筵宴管待天使,宴畢送至館驛內(nèi)安歇。次日,先使人去梁山泊報知。
卻說梁山自得了盧俊義與燕青上山,又得了盧員外家私,不下十萬貫銀錢,數(shù)萬擔糧草,數(shù)百兵丁直運了一日,方才全部運到山上。
晁蓋、宋江二人敬佩盧俊義本領高強,請其坐大寨主之位,盧俊義堅辭不肯,只道:“能得大寨安身已是僥天之幸,兩位頭領,若是再推讓,小可只能下山去了?!?
晁蓋、宋江無奈只能請盧俊義坐了第三把交椅。
過得幾日,吳用又下山散播柴進勾結梁山、容納反賊武松一事。滄州知府本因李逵殺了小衙內(nèi),深恨梁山,得知此事,便日日派殷天賜騷擾柴進。
柴進無法,只得打點家私,上了梁山。梁山又得柴進家產(chǎn),不可勝計。
這期間又有不少好漢慕名來投,梁山愈發(fā)興盛。宋江便提議晁蓋豎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改聚義廳為忠義堂,行書州府,渴盼招安云云。
至此晁蓋、宋江每日在忠義堂上聚眾相會,商議軍情。
這一日小嘍啰領著濟州報信的直到忠義堂上,說道:“朝廷今差一個太尉陳宗善,赍著十瓶御酒,赦罪招安丹詔一道,已到濟州城內(nèi),這里整備迎接?!?
宋江大喜,遂取酒食,并彩緞二匹、花銀十兩,打發(fā)報信人先回。
宋江與眾人道:“我們受了招安,得為國家臣子,不枉吃了許多時磨難,今日方成正果!”
眾人紛紛稱善。
晁蓋先令宋清準備筵席,委柴進都管提調(diào),務要十分齊整。鋪設下太尉幕次,列五色絹緞,堂上堂下,搭彩懸花。
再使呂方、郭盛與新近上山的頭領裴宣、蕭讓,四人預前下山,離二十里伏道迎接。
水軍頭領李俊、張順準備大船。
陳太尉當日在途中,背后從人,何止二三百,濟州的軍官約有十數(shù)騎,前面排列導引人馬。
龍鳳擔內(nèi)挑著御酒,騎馬的背著詔匣。濟州牢子,前后也有五六十人,都要去梁山泊內(nèi),指望覓個小富貴。
蕭讓、裴宣、呂方、郭盛在半路上見著陳太尉一行人,都俯伏道旁迎接。
陳太尉笑語晏晏,相隨來到水邊,梁山泊已擺著三只戰(zhàn)船在此,一只裝載馬匹,一只裝裴宣等一干人,一只請?zhí)鞠麓?,至金沙灘下岸?
晁蓋、宋江、盧俊義等都在那里迎接,香花燈燭,鳴金擂鼓,并山寨里鼓樂,一齊都響。
將御酒擺在桌子上,每一桌令四個人抬著;詔書也在一個桌子上供著。
陳太尉上岸,晁蓋、宋江等接著,納頭便拜。
晁蓋道:“恭迎天使?!?
陳太尉笑道:“哪一位是宋江?”
宋江道:“文面小吏,罪惡滔天,曲辱貴人到此,接待不及,望乞恕罪?!?
陳太尉上前幾步扶起宋江,溫言撫慰道:“一來到山東地界,就聽得及時雨呼保義的大名,不必拘禮。”
眾頭領皆跪,宋江一人獨起,宋江情知不妥,待要提醒陳太尉時,又聽陳太尉說道:“聽說山寨中這面“替天行道”的大旗,也是你的手筆?”
宋江心頭一喜,頓時有些忘乎所以,便道:“梁山之中都是心懷忠義之輩,不得已才淪為草寇,若得恕罪招安,必將竭誠報效國家。”
“好好好,忠勇可嘉!”陳太尉說罷,攜了宋江的手一路往梁山上行去。只將身后眾頭領視作不見。宋江無奈,回頭朝晁蓋打眼色。
晁蓋待陳太尉走遠方才起身,面無表情。身后劉唐早氣得須發(fā)倒豎,“哪里來的鳥太尉?如此輕慢哥哥,依著我便將其一刀兩段?!?
吳用也看出有些不對,解勸道:“這太尉如此看重公明哥哥,想必是誠心招安。天王哥哥暫且息怒,看看后面有何話說?!?
晁蓋冷冷的道:“學究不必擔憂,怎能因我一人之榮辱,阻了兄弟們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