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兩處議兵
- 水滸之我乃人間太歲神
- 半囚居主人
- 2238字
- 2025-05-09 18:26:43
武松便道:“先滅曾頭市,再打東昌府何如?”
李助皺眉沉思半晌,仍不解其意,問道:“主公舍近求遠,可有什么說頭?”
武松哪有什么說法,只是記起夢中晁蓋是被曾頭市的史文恭一箭射死的,單純想著自己若是打下曾頭市,或許晁蓋不會死罷了。
既全了與晁蓋的兄弟情誼,又能免得梁山死心塌地招安,連一個制約的人都沒有。
可是這話他卻不好和別人提,只敷衍道:“軍師若是覺得不妥,兩個都打也可。”
武松話音未落,眾將紛紛請命。
欒廷玉做為降將,驟得將軍之位,本就不安,當先請命道:“屬下愿為主人打下東昌府。”
董平不甘人后,低聲勸林沖道:“將軍何不請命攻打曾家市,末將愿為前鋒!”
林沖不為所動,“稍安勿躁!且聽主公和軍師將令便是。”
魯智深有些擔憂,忙勸道:“我軍兵力不足一萬,兩面開戰只怕力有不逮。”
眾人議論紛紛,有說打曾頭市的,有說打東昌府的,也有贊同武松兩個都打的。
武松見公孫勝低頭沉思,不發一言,忙問其計。
公孫勝道:“雙線作戰亦未為不可,我們佯攻東昌府,卻先集中兵力打下曾頭市。拿下曾頭市后,回過頭再來打東昌府可也。”
武松頷首。
李助與朱武對視一眼,均覺此計可行。
經過一方商討,武松與副軍師公孫勝領前將軍林沖、左將軍花榮、右將軍欒廷玉、后將軍楊志,約莫八九千人馬攻打曾頭市。
智深老成,與軍師李助一道,合計一千六七百人馬出兵東昌府,只圍而不攻。其余人馬固守城池。
大軍約定三日后出征,朱武、蔣敬籌集糧草輜重。馬直先派出一百斥候,扮做客商,分批潛入曾頭市和東昌府打探消息。
單表如今大宋國煙塵四起,田虎侵掠河北,王慶割據淮西,方臘肆虐江南,山東武松攻州占府,發“討偽宋檄”,流毒天下,各地土匪流寇層出不窮,更有西北兩面,遼、夏二國虎視眈眈,大宋內憂外患如此,真可謂到了風雨飄搖之際。
然而東京城仿佛沒有受到影響一般,圣天子在朝,四海升平,海晏河清。
是故街市依舊繁華,人員熙攘。汴河里貨船、游船、花船,穿梭不停。
卻說這一日高俅正在花廳飲酒,忽有探馬來報,言丘岳戰死,黨世英、黨世雄兄弟被擒,周昂僅以身免,逃到了東昌府,五六千兵馬全軍覆沒。
高俅唬了一跳,酒盞“哐啷”一聲就掉在地上,心中暗思:如今天子深惡武松,要是知道我吃了敗仗,怕不是要吃排揎。須得找個合適的時機面奏天子,將罪責推諉一番才好。
如此計較已定,高俅便日日到禁中隨侍天子,或講些笑話,或一同蹴鞠,但見天子顏色稍霽,便要上奏,奈何最近花石綱久未運到,天子心緒不佳。是以高俅將軍報藏于袖中三五日,也未得時機上奏。
一日冬陽正暖,天子生了豪興,叫上一幫小黃門,與高俅在御花園內蹴鞠。
高俅心中有事,大失往日水準。
天子便嗔怪道:“愛卿耽于富貴久矣,這腳下的功夫卻是生疏了。”
高俅見天興致頗高,便取出袖中軍報,正要上奏,忽聽得小黃門奏報,蔡京、童貫、楊戩三位宰執重臣聯袂而來。忙將軍報塞回袖中,且聽這三位有何話說。
蔡京今年七十三歲,須發皆白,走路慢條斯理。見了官家,行了一禮,便立到一旁,打定主意不先開口說話。
楊戩則是帶病前來,在小黃門的攙扶下,顫顫巍巍給趙官家行禮。
童貫今年也六十有六,身材高大魁梧,身為宦官,頤下卻生有十數根胡須,可以算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他聲如洪鐘,他拱手稱呼了一聲“官家”,便揮手斥退趙官家身小黃門,親身走到天子身旁服侍。
天子見三人來此又都緘默不語,被攪了雅興,怫然不悅道:“何事如此緊急,不能等到明日朝議再來說?”
蔡京、楊戩躬身告罪。
童貫想起剛剛二人同意保奏他帶兵往江南平寇一事,便跪地奏道:“臣等死罪,江南反賊方臘裹挾百姓十余萬,上月起兵造反,相繼睦州、歙州、杭州之地,治官建署,自號“圣公”,改元永樂……”
趙佶還未聽完,只覺得眼前一黑,幾乎暈厥過去,童貫、高俅眼疾手快,一左一右攙扶住了。
趙佶喘勻了呼吸,“為何之前沒有一點消息泄漏?導致江南糜爛至此?”
蔡京和楊戩頭低得更低,童貫道:“此人長期在江南以邪教蠱惑人心,地方官員卻沒有早些發現端倪,辜負了官家的信任,實在該殺。”
趙佶哼了一聲,“地方官員是該殺,只是眼下這種局面,誰可替朕掃平反賊?”
君臣幾個默契的都沒有提及方臘為何造反,只說為何沒有人早些發現方臘要造反。
此時蔡京上奏道:“童太傅歷來知兵,臣保舉童太傅為帥,定可一戰擒方臘獻于闕下。”
楊戩亦道:“臣附議。”
趙佶轉頭看了看童貫,問道:“愛卿可愿替朕走這一遭?”
童貫道:“不是臣推卻,只是如今禁軍多不堪用,臣實在……”
童貫話未說完,高俅搶先說道:“太傅所言極是,官家,臣剛剛收到軍報,前番討伐武松那賊子的六千五百禁軍,全軍覆沒,丘岳戰死,棠世英、黨世雄兄弟被擒,周昂畏戰,臨陣脫逃至東昌府……”
說罷將軍報呈上。
趙佶大怒,“你身為太尉,掌管禁軍多年,既然知道禁軍不堪用,為何不勤加訓練?朕每年撥付銀錢萬萬養兵,到底有幾成用在禁軍之上?”
天子一怒,高俅汗流浹背,匍匐于地,“臣有罪……”
童貫被打了岔子,心中惱怒,看著高俅出丑。倒是蔡京想著以后多有用到高俅處,替高俅遮掩道:“官家,禁軍不堪用,非訓練之故也,實乃久不經戰陣之故也。”
趙佶恨恨地看了高俅一眼,也想起他平日諸多好處,冷哼一聲道:“起來吧。”
楊戩道:“那武松蘚芥之疾,東南方是重中之重。望官家明察。”
趙佶克制住對武松羞辱他的恨意,點了點頭道:“既然禁軍不堪用,諸位愛卿以為可調何處之兵?”
童貫道:“非調西兵不可!”
趙佶默然不語,貿然抽調西兵,西北定會空虛,他一時也委決不下。
沉思良久也沒想到什么好法子,便道:“此事明日朝議再論。”
說罷拂袖而去,身后一眾小黃門和烏泱泱的禁軍緊緊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