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高熾看著朱棣之時,朱棣也在觀察著朱高熾的表情。
如今朱高熾不想動,他就想辦法讓朱高熾動。
解縉這個人,自從上次在朝會上那般反駁他,阻撓大明出兵,他就已經對這個人徹底不喜了。
但他清楚一點,朱高熾不會放棄解縉。
當初立儲之爭時,解縉可是沒有少給朱高熾出力,經常給他說著朱高熾的各種好,可以說解縉幫了朱高熾很大的忙。
直接讓朱高熾不要去貪圖享樂,要處理國事,那個手法太低級,朱高熾未必會服,尤其是朱高熾還肩負著調理徐妙云的重任,他不一定能讓朱高熾聽。
但用解縉,就不同了,他雖然沒說目的,但他相信朱高熾能夠聽得明白。
要是這個法子不行,他正好順著直接給解縉定罪,他再想法子。
要是可行,那就再關一段時間,過后再找理由就是了。
而且只要這次能行,這個解縉,他還可以一直這樣用,也是挺不錯的一件事。
朱棣格外的期待,朱高熾會怎么應對。
朱高熾看著朱棣那玩味的神情,就知道這人打的是什么主意,想看他的笑話?
片刻,朱高熾不緊不慢,緩緩開口。
“爹,解縉因為何罪要被定罪?”
“老大,解縉所犯何事,難道需要我再給你說一遍嗎?你身為太子,連這些都不知情,你這個太子,懈怠了。”
“呵呵,爹,別扣這么大的帽子。
你要治解縉的罪,得有罪行才可讓天下人服眾。
因為解縉反對出兵嗎?因為反對爹,覺得沖撞了你,就要治罪?
可解縉出發點是為大明百姓,他考慮的是如今大明初定,各地需要恢復民生,國庫錢糧不足。
他確實目光短視了,但至少也是站在百姓一方,為天下慮,何至于治罪?
至于沖撞,若是因為這點事,爹你就要治罪,豈不是在向天下說明你是一個心胸狹隘的皇帝?”
朱高熾說到這里,朱棣的神情一時都有些陰沉了下來。
因為朱高熾竟然站在解縉的角度幫解縉說話,要知道他們可是父子,朱高熾竟然向著一個外人。
若是解縉沒有錯,那錯的就是他這個大明皇帝了?
他朱棣容不得臣子的勸諫,心胸狹隘,這個名聲,他可不會去背。
朱高熾看著朱棣的神情,并沒有因此擔心,為解縉開脫,此刻不做,后面也是會做的。
當然,這還有一個前提。
朱高熾沒有停下,繼續說道:“解縉人狂了一點,需要讓他冷靜冷靜,讓他在詔獄再待一段時間吧。
若是不改,爹你想怎么治罪就怎么治罪,我不會有任何意見。
大明需要能干實事的官員,不需要狂士。
而解縉若是改變,我后面還需要他,不過不是讓他進入朝堂。”
朱棣聽到這里,一時都有些不清楚朱高熾到底想要做什么了。
剛才還在幫解縉,但轉頭卻是說出了這樣的話。
但朱高熾所說的一句話他很認同,那就是大明需要能干實事的人,這也是他所想的。
那些什么儒家大儒,轉眼詩詞歌賦之人,縱有名聲,但他是一點也看不上。
而朱高熾這次展現有一點又讓他極為欣慰。
那就是朱高熾居然不再是任何時候都維護這些士大夫文官了。
原本的朱高熾書生氣太濃,為這些人,時常勸諫反對他,讓不爽很久了。
作為從洪武時期過來的人,他可太清楚那些文官士大夫是什么樣的人了,可以用,但必須也得有提防。
不然,這些人必成朝廷大患。
這也是為什么哪怕他成立了內閣,但真正的大權,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原因。
如今朱高熾難得對這些人展現出來了心狠,若是解縉不改,就直接拋棄,雖然無情了一些,但這也是一個皇帝繼承人必須要能夠做到的。
對于不能干實事,只會夸夸其談之輩,確實不應該去重視。
最后朱高熾說的解縉改變,朱棣同樣來了興趣。
解縉要怎么改變?且到時需要解縉,又不讓解縉進入朝堂,這讓他很是好奇。
“老大,你讓我很刮目相看,難怪當時在朝會上,你沒有站出來為解縉求情。
你前面說的,我不跟你計較,我朱棣背負的罵名已經不少了,你這點威力的話,對我就像撓癢癢。
但我允許這一次,今后你要是再敢這樣,我讓你體會體會太祖皇帝,也就是你爺爺當初是怎么教育不肖子孫的。”
“說說吧,解縉得怎么改你才會需要他?要怎么用?為什么要先讓他在詔獄?為什么改了都不讓他進入朝堂?”
聽著朱棣突然的夸贊,朱高熾徑直笑了。
朱棣的心胸,他從來沒有懷疑,他清楚朱棣的胸懷寬廣,有著大志向,一心想要干出功績的帝王,都是胸懷寬廣的。
唯有如此才能兼濟天下,才能收納更多的人才為己所用。
李世民如此,朱棣同樣如此,且兩人都是篡位。
只不過一個是玄武門兵變,一個是打著靖難的口號,比起直接兵變,好看了很多。
但根本性質,并沒有什么不同。
而至于朱元璋教育人的方式,他是一點都不想體會,他這個前身是正兒八經見到過的,那是真的抽,還是趴了褲子抽,賊疼,賊丟臉。
看著好奇的朱棣,朱高熾也沒有藏著掖著,這個想法沒有朱棣的允許,他也實行不下去。
“爹,安南必然會被攻滅,但攻滅之后呢?
這個地方是要納入大明疆域的,但其原本不是大明之地,加上太過于偏遠,朝廷若是想要將其納入大明,必須要收其民心。
這個民,我指的是真正的普通百姓,而不是安南的官吏、士紳、富戶。
我給張輔交代的,爹你也知道,我與您明說吧,我就是想要徹底解決安南的那些人。
因為安南的錢糧物資,絕大部分都集中在這些人手里,這些人不解決,大明如何得到安南的錢糧物資?
且被大明攻滅后,必然會有不服王化之人,那些人必然會想著再復安南,這個準備,想來爹你也有心理準備吧?
而除掉這些人,也是為了防止這些人的再度反叛。”
“解決了這些人,大明才真正得到了安南的土地、錢糧、物資,到時再將土地分給百姓,將錢糧、物資用于地方的發展,民生恢復,如此大明必得民心。
也唯有如此,大明才能算是真正掌控了這個地方。
尤其是我從南洋商人那里聽過了,安南那里,水稻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的水稻,爹你知道意味著什么吧?
只不過因為安南水稻產量低,導致依舊糧食緊缺,且適合又集中的耕地,只有那么一塊平原(紅河三角洲)。
但若是我們將大明比較高產的水稻拿到那里種植呢?若是大明將那個平原再度開發呢?”
“但要做這些事情,必須要派有足夠能力,且有份量,更需要保證這個人不貪,清廉。
如今朝堂上,派誰去?
這樣的人,在朝堂身居高位,又是爹你的左膀右臂,朝廷也需要這樣的人在朝堂。
若是無故派這樣的人過去,別人會怎么看?天下人又會怎么看?
所有人都只會以為這人是犯了什么錯,被發配到邊地去了。”
“而這個解縉,只要他能夠改變過來,那么他就符合所有的條件。
爹,現在你還想要殺解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