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賀敬之評傳
  • 何火任
  • 3244字
  • 2025-04-08 18:52:45

二 要善良正直,還要有骨氣有出息

賀敬之的父母家人對賀敬之的性格、氣質與人品的形成,對他的人生道路的最初抉擇,產生過深刻的影響,起了重要的作用。

往上三輩,即賀敬之的曾祖父生四子:祖介、祖烈、祖禎、祖宜。賀敬之的祖父排行第二,名祖烈,生一子名典謨。典謨生四子一女,賀敬之為長子?!百R敬之”系學名,按家族輩分排行為“敬”字輩,“之”是他的大祖父祖介據文言虛詞“之、乎、者、也”首字而起的,寓意深摯,希望這位孫子輩能成為一名知書識禮有學問的人。這是一個貧窮但頗有特色的農民家族。他們追求功名而懷才不遇,身處黑暗而向往光明,無可奈何又不甘受辱,以農為本又不善耕耘,于是在貧困里拼搏,在擠壓中掙扎,在重負下抗爭。祖父賀祖烈系清末童生,考秀才未中,但頗有才氣,詩書文章較有根底,常為鄉里撰寫挽聯、賀幛、碑文等,往往揮筆而就,詞意貼切。他生活貧困但性格樂觀詼諧,常順口作詩以自嘲。他非常喜歡長孫賀敬之,終日抱在懷中,視為掌上明珠。賀敬之的堂叔賀明謨(賀祖宜之次子)為中共早期地下黨員,參加了運河游擊隊,在抗日戰爭中部隊轉移時被日寇抓獲,押解到臺兒莊附近的大橋上,同其他被捕的中共地下黨員17人一起,被日軍用刺刀一一刺死,推入運河,頓時河水變紅。

賀敬之的父親賀典謨,只讀過幾個月的書,但聰穎過人,寫字、畫畫均令人贊嘆,能以劈竹畫蘭草,無不生態畢肖,一本《芥子園畫譜》成為他倍加珍愛之物。他雖讀書不多,卻很有悟性,《聊齋志異》《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小說,都能過目不忘,盡管不甚精通,但也會講出故事梗概。由于那樣的時代和家境,他的才能不可能得到發展,因此他頗有一種落魄之感。他不善農耕,以門前糧攤經紀人的微薄之酬金養家糊口,過著一種“水上漂”的生活。

萬惡的舊社會,壓得這位略帶書生氣的善良農民喘不過氣來。有錢有勢的人,耀武揚威,無惡不作,官紳兵痞對他百般欺凌。一年,國民黨縣政府一伙衙役擁著一個“官”途經賀窯村,賀敬之的父親恰巧從圍墻內門口走過,衙役不問青紅皂白,抓住他就一頓狠揍,打得他頭破血流。

面對強大的黑暗勢力,作為一個普通農民,當然是無能為力的。然而他又是一位不認命、不畏強暴的有血性的農民,熾烈的反抗意識像火焰在他的胸膛里竄動、燃燒。他曾對賀敬之說:“我要不就千方百計把你養大,將來由你為窮人報仇;要不我就攢錢買把盒子槍,把那有錢有勢的壞家伙崩了!”[6]

顯然,在賀敬之父親的心靈世界里,既有著中國農民傳統的純樸、正直、耿介的品格,又有著中國知識分子那種扶弱抗強、疾惡如仇的人文精神。在村里,他好打抱不平,主持正義,愛說公道話,往往遭到那些有勢力的人的忌恨、欺負與壓制。他的心情長期極度痛苦,只好借酒消愁,因此好酒成癖。他深感自己生不逢時,出頭之日無望,于是寄希望于兒子求學成才,將來能撐持門戶,出人頭地。為此,他不顧家境貧寒,節衣縮食,東挪西借,堅持供賀敬之上學讀書。1939年,他送奔赴湖北尋找山東流亡學校的賀敬之上路的第二年,由于內心郁悶,加之思子心切,飲酒過度,酒精中毒,不幸早逝,時年僅39歲。

幼年賀敬之從他父親身上看到了耿直與骨氣,又從他母親身上深深感受到慈愛與善良。他的母親那勤勞、樸實與賢良的素質,那吃苦耐勞、心靈手巧又愛子如命的動人形象,使賀敬之自小就形成了深沉的“戀母”情結。在漫長的革命征程和人生道路上,母親在賀敬之的精神世界里,始終是一盞不滅的明燈。

談到自己的母親,賀敬之深情地說:“我的母親很愛我,因為我是她的頭一個孩子。我很小的時候,她常帶我到地里去摟柴火,夏天劈高粱葉子,秋天摟豆葉。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掉進一口水汪(即小池塘)里去了,嗆得不行,不會游水的母親立即飛動小腳,不顧一切地撲進汪里撈上了我。有一年初冬,一天夜里忽然有人喊‘土匪來了’,于是母親抱著我躲進村北一片樹林子里去,很冷,她用棉衣裹著我,掖得緊緊的,風吹樹葉嘩嘩響,我叫嚷:‘把樹都砍了,誰叫它刮風?!赣H拍拍我的頭告訴我:‘風不是樹刮起的,是風吹樹葉才響?!褪沁@樣教我知識,啟發我的智慧。有時她對我講故事很動情,像朗誦抒情詩似的,一次她對我講:‘那天啦,下著大雪,我上山打柴火去啊,忽然聽得山溝里有個小孩哇哇哭呀,我跑過去一看,喲,那個小孩躺在冰窟窿里差點要凍死啦,我就把他抱回家來啦。那個小孩是誰呢?就是你呀!’我聽著聽著,就拼命‘哇哇’大哭,我說:‘我不是你抱回來的,我是你生的!’長大后我上學了,一年暑假我回家,母親病得很厲害,瘦得不像樣子,我痛哭一場。母親硬撐著起來給我做飯……”[7]賀敬之與母親之間,真是情深似海。

賀敬之的母親姓吳,江蘇省邳縣人。按舊社會男尊女卑的傳統,她沒有自己的名字,稱“賀吳氏”。只是到新中國成立后,她到北京住在賀敬之身邊,為了填戶口,才起了個名,叫“吳紀國”。她嫁到賀家時,家庭人口多,除公婆外,還有四個姑姑,家境貧困。她幾乎擔起全部家務,拾柴、挑水,一畝多地也主要由她和婆婆耕耘,種點棉花之類的作物,作為一個小腳婦女,頗為不易。為了供賀敬之上學,她省吃儉用,食不果腹,衣不暖身。1938年,長子賀敬之離家外出闖蕩,第二年,她的丈夫早逝,不久婆婆也過世了。第三個兒子剛4歲,也因生病無錢醫治而夭折。女兒不到18歲,被人家用一百斤高粱騙婚娶走。這一連串沉重的精神打擊和生活折磨,并沒有壓彎這位普通農村婦女的腰。她頑強地拼搏著,苦苦地掙扎著,仍然千方百計供第二個兒子和第四個兒子入學念書。她認為,窮人家的孩子,只有讀書,有了知識和本領,將來家里才不會受窮,才能過好日子。

在賀窯村,無人不知賀敬之的母親是一位能干、正直與賢惠的婦女。她不僅會種地,會干家務,還會做鞋,會裁剪縫紉衣服,也會接生。在家里,她任勞任怨,同嗜酒成癖又不善農耕的丈夫從未紅過臉。村里人有什么活計需要她幫忙,她總是樂意相助。鄰里間發生糾紛也常找她調解。盡管自家生活極為艱難,她還常常周濟更貧窮的鄰居。因此,她與村里左鄰右舍、男女老少的關系都處得非常好。

賀敬之所受到的最早的文學熏陶,主要來自他的母親。她不僅很愛聽故事,也善于講故事。在兒童時代賀敬之的心目中,母親講的民間故事,都是那么曲折而動人,如祭灶神、鐵拐李等。特別是那個關于“老虎的接生婆”的生動故事,深深打動了幼年賀敬之的心:一個孤苦的接生婆,住在森林盡頭一座矮小的茅屋里,秋天的一個深夜,敲門聲把她驚醒,開門一看,見一只老虎伏在地上向她磕頭,她又驚又怕:“這是怎么啦?虎大哥,是叫我給你家接生去嗎?”老虎點點頭,又指指自己的背,老婆子就爬上虎背,來到一個山洞里。一只母老虎躺在洞里又哭又叫??蓯鄣男±匣⒔K于接下了。母老虎用爪子抓抓小虎,又用舌頭舔著它未干的皮毛。接生婆把小老虎抱在懷里,哼著催眠曲。公老虎到外頭銜了一口清泉水,給接生婆洗凈了手。她回家不久,年三十晚上,又聽見推門,開門一看,門口躺著一頭咬死的大肥豬。接生婆的年好過了,因為她在深山里結交了好朋友。賀敬之的母親所講述的這些動人故事,反映出這位勤勞婦女內心深處的美好與善良,這對賀敬之幼小的心靈,既是人間真情的教育,又是文學美感的啟迪,也成為他后來一些詩歌創作的素材。

我們從新歌劇《白毛女》,從詩集《并沒有冬天》和《鄉村的夜》,從長篇政治抒情詩《放聲歌唱》和《雷鋒之歌》以及賀敬之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可以看出賀敬之的家鄉、他的家人父母——特別是母親,給予他的影響有多么深刻、多么強烈。我們更可以看到,賀敬之這個魯南農家子弟,這個貧苦農民的兒子,他身上那種質樸與憨厚的本色,那種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精神,那種同情與熱愛勞動人民特別是貧苦農民的感情,那種真誠坦直、平易近人的素質,那種勤奮好學、百折不撓的品格,都有他的父母留給他的深深的烙印。

賀敬之從他的父母身上,獲得了深摯的親情之愛,也體味到窮人的苦難、勞動的艱辛,更深深感受到中國勞動農民傳統的精神美德和父母各自獨具的個性氣質。這一切使得童年時代的賀敬之,漸漸悟出這樣一個樸素而又影響終身的道理: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善良,要正直,還要有骨氣,有出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汉县| 南川市| 高平市| 屏南县| 吉安市| 五峰| 达日县| 怀来县| 东阳市| 万安县| 静乐县| 正定县| 临汾市| 四川省| 台安县| 富平县| 正镶白旗| 沙雅县| 建宁县| 璧山县| 台南县| 长丰县| 萨嘎县| 裕民县| 濮阳县| 彭阳县| 湾仔区| 益阳市| 景泰县| 揭东县| 土默特右旗| 龙山县| 万安县| 青川县| 桦川县| 凭祥市| 犍为县| 黄陵县| 泸溪县| 平原县| 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