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俄羅斯文學中“現(xiàn)代知識分子”思想譜系研究
- 姜磊
- 2904字
- 2025-04-08 21:15:22
第一節(jié) 俄羅斯知識分子溯源
何為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從來就是一個似是而非,既為人所熟知,又模糊不清的復雜概念。目前,學界關于知識分子的定義眾說紛紜,一般認為,“知識分子”這一術語有三個主要源頭:法語、英語和俄語。
法語中的“intellectuel”被認為是知識分子概念的源頭之一。法國社會活動家喬治·克里蒙梭(Georges Clemenceau)在其發(fā)表于1898年1月23日針對著名的“德雷福斯事件”(Affaire Dreyfus)的評論文章中首次明確提出“intellectuel”這一概念,此后該概念逐漸開始流行?!暗吕赘K故录北砻髟诋敃r的法國存在以愛彌兒·左拉(Emile Zola)、克里蒙梭為代表的自由知識分子。他們強烈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具有較高的文化和道德修養(yǎng),代表了整個社會的“良心”。因此,在該文化語境下,“intellectuel”一詞被頻繁使用,間接獲得了“批判、自由”等語義。然而,在法國,“知識分子”這一術語特別指涉“那些受過教育但又與傳統(tǒng)和秩序相悖的人,他們有很強的政治抱負,試圖要么直接成為國家領導者,要么間接地影響政策制定”[3]。法國作為近現(xiàn)代革命的搖籃,其知識分子概念也呈現(xiàn)出別樣的社會政治屬性,凸顯出知識分子的社會性意義。
英語中的“知識分子”,有intellect、intellectual和intelligentsia三種表述形式,它們都含有“智力高的人”“智者”“知識分子”這樣的語義。Intellect的基本語義為“智力(尤其指高等的),思維邏輯能力”,也含有“智力高的人,才智超群的人”之意,側(cè)重并強調(diào)人的智力和天賦。Intellect由古法語intellecte變化而來,詞源為拉丁語intellectus。[4]Intellect衍生出intellectual,意指“知識分子”,該詞是英語中“知識分子”概念的一般指稱,是最常用的表述。Intelligentsia源于俄語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一般翻譯為“知識分子、知識界或知識階層”。
Intellectual和intelligentsia都指“知識分子”,但它們之間有著較為明顯的區(qū)別。在英語語言圖景中,intellectual是一個帶有獨特感情色彩的詞,除了“知識分子”這一中性語義外,它還表示“屬于知識分子精英或上層知識界的人,致力于空洞的理論研究或思考,并經(jīng)常不恰當?shù)卦诮鉀Q實際問題”[5]。1934年版的《韋氏詞典全本》中,intellectual意指:“通信息,有知識的人的群體;受過教育,有專門技能的團體、階級或黨派——這些人的言行通常是幼稚可笑的?!?a id="w6">[6]換言之,intellectual(知識分子)是一個令人厭惡的、丑陋的詞(an ugly word),甚至含有極其勢利的意思。Intellectual也被認為是“什么也不懂的人,只懂得2美元的詞”。顯然,intellectual在西方是一個帶有貶義感情色彩的詞。以至于畢業(yè)于牛津大學,從事編輯與創(chuàng)作的著名學者保羅·約翰遜(Paul Johnson)寫出intellectual(知識分子)一書,對數(shù)位學界名流進行嘲諷和批判,將他們的所謂劣跡都歸入知識分子的作為之中。在當代,intellectual的消極感情色彩依然被保留了下來。Intellectual是指:“知識分子,腦力勞動者,炫耀知識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空談家。”[7]Intelligentsia是一個集合性概念,強調(diào)“知識分子”的群體精神,由于這是一個俄羅斯特有的概念,它一般特指俄羅斯知識分子。
在俄語中,知識分子這個術語也有三種表述:интеллигент、интеллиг енция、интеллектуал。Интеллигент和интеллектуал與英語的intellectual構(gòu)成對位關系,它們都意為“知識分子”,側(cè)重主體的職業(yè)特性和教育背景。其中,интеллигент為一般用語,不帶感情色彩,而интеллектуал完全承襲了intellectual的消極感情色彩,指“智力高度發(fā)達的人”,往往含有譏諷意蘊。學界一般認為,根據(jù)詞的內(nèi)部形式判斷,俄語中的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來自拉丁語intellegentia,即“高超的理解力”和“自覺性”。拉丁語中的intellegentia來自希臘語中的νοησι?(也即noesis或ноэсис,意為高度的理解力、自我認知),它又包含兩個下位的概念διανοια(dianoia,思考者、冥想者)和επισημη(episteme,科學知識)。[8]古羅馬作家、社會活動家西賽羅(Cicero,或Цицеро)在翻譯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時,將該詞引入拉丁語。古羅馬宗教哲學家波伊提烏(M.Boetius,或М.Боэций)對intellegentia做出了較為精確的闡釋,他將intellegentia視為“人類最高層次的認知能力,是超越其他想象、理智等的高超理解力”。經(jīng)過中世紀的發(fā)展和文藝復興,intellegentia在保留基本語義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語義,獲得了新的內(nèi)涵。在德國古典哲學中,intellegentia成為一個核心概念。在謝林(F.W.Schelling,或Ф.В.Шеллинг)看來,intellegentia既指主體的創(chuàng)造能力,又指主體被認知能力。黑格爾(G.W.Hegel,或Г.Ф.Гегель)則認為它是表示能達到自我認識的“理論精神”狀態(tài)。18世紀初,intellegentia作為一個重要的哲學概念由哲學家特列季雅科夫(И.А.Третьяков)正式引入俄國,此時它意為“理性、明智”。到了19世紀初,德國古典哲學對于俄國思想界的影響可謂獨樹一幟,西歐派和斯拉夫派都從中汲取所需的養(yǎng)料,用以支撐自己的觀點。普希金恩師賈里奇(А.А.Галич)在著作《哲學詞典匯編》(Лексикон философских предметов,1845)中將謝林哲學思想中intellegentia-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一詞譯為“理性、高級意識”[9]。由此,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伴隨德國哲學思想進入俄國,在俄國獨特的文化語境中,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一詞的含義也逐步發(fā)生嬗變,成為一個擁有飽滿、豐富意蘊的概念。
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逐漸從指“抽象的理智、理性、理解力”嬗變?yōu)橹浮皳碛羞@種理性、理解力和其他品質(zhì)的特定的人集合”。在俄羅斯,對于在“智人的集合”這一語義層面上使用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的第一人,學界存在多種說法。其一,俄羅斯學界曾經(jīng)普遍認為,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是由小說家、評論家博博雷金(П.Д.Боборыкин)在1866年引入俄國日常生活中,逐漸成為一個積極詞語。博博雷金本人也在《俄國知識分子》(Русская 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1904)一文中聲稱自己是俄國使用“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的第一人。他認為:“知識分子是最有知識、有教養(yǎng)、先進的社會階層?!?a id="w10">[10]其二,有學者認為,“知識分子”一詞最早由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于1846年首次使用,而其直接來源是波蘭語中的intelligencja(指受過良好教育的社會精英)。其三,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施密特(С.О.Шмидт)認為,在集合意義上運用知識分子概念的第一人是浪漫主義詩人茹科夫斯基(В.А.Жуковский),他曾在日記中寫道:“優(yōu)秀的彼得堡貴族代表了全俄羅斯歐式的知識分子?!?a id="w11">[11]綜合上述說法,我們認為,從時間上看,知識分子作為一個群體性集合概念誕生于茹科夫斯基之手是較為可信的說法。
“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與“интеллигент、интеллектуал”之間的一個明顯區(qū)別是,前者強調(diào)群體性,后兩者是可數(shù)名詞,不突出群體性特征。鑒于интеллигент和интеллектуал側(cè)重于人的智力因素,且為了便于區(qū)分,我們將其暫且譯為“知識人、腦力勞動者”。本文指涉的“現(xiàn)代知識分子”是指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強調(diào)對作為特殊群體的知識分子進行深入剖析。然而,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隨著時代文化語境的驟變,“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與“интеллигент、интеллектуал”之間的界限存在變得模糊的傾向。或者說,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這個群體內(nèi)部發(fā)生了較為顯著的分化,其群體特性呈現(xiàn)出更為多元化的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