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國邊疆學構建正當其時

李國強[1]

中國邊疆學既是一門具有優良學術傳統的學科,也是一門漸趨興盛的新興學科。之所以說它有優良傳統,是因為在我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諸多學人持續觀察和研究不同歷史時期邊疆社會的發展和演進,在不斷探索中國邊疆歷史發展規律的同時,形成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及“經世致用”等一系列學術品格。前人對真理求真務實、不懈追求的精神以及歷經千錘百煉后所積淀的經驗、方法和手段,構筑了我們后人繼往開來的基礎,夯實了我們后人開拓創新的根基。

之所以說中國邊疆學是新興學科,是因為作為一個學科發展目標,這一命題從20世紀90年代提出至今不過10余年的時間。在10多年的時間中,邊疆研究日新月異的理論深化,助推著中國邊疆學學科目標日漸明確;邊疆形勢深刻變化的現實挑戰,呼喚著中國邊疆學學科體系早日成形。在學者們的辛勤耕耘和孜孜以求中,中國邊疆學學科建設迎來了大發展和大繁榮的時期,其理論深度和廣度,其學術內涵與外延,不斷延伸、不斷拓展,從而成為當代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富有朝氣、充滿活力的新興學科。以邊疆史地為主體的傳統中國邊疆學,更加注重與邊疆現實的相互銜接、有機結合,更加彰顯寓于邊疆歷史研究中的邊疆現實關懷。

邊疆治理無疑是中國邊疆學研究的核心要素,以邊疆治理為研究對象的學術指向,不僅貫通了中國邊疆學理論解析的時空主線,而且使中國邊疆學的學科建設方向更加清晰可見。透過對邊疆歷史和邊疆現實多層次、寬領域的學術考察、理論研究,探尋我國邊疆形成、發展、演變的歷史規律,探尋我國邊疆治理的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從而為科學闡釋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必然性、合理性和合法性提供理論依據,為實現邊疆現代化治理提供理論支撐。

本次會議以中國邊疆治理和中國邊疆學構筑為主題,可以說順應了中國邊疆學學科建設這一大勢。與會專家學者會集了中國邊疆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我相信,在各位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會議一定會取得豐碩的學術成果。

在此,我想占用大家一點時間,就中國邊疆學學科建設問題再談一點個人看法。目前中國邊疆學學科建設問題引起學術界同人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令人欣喜的是,近幾年關于中國邊疆學的互動交流、學術討論十分熱烈,有關中國邊疆學學科建設的學術成果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期。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也應該看到,關于中國邊疆學性質、體系、結構、功能的研究還不深入,關于中國邊疆學理論、方法、手段、工具的研究還不透,在很多問題上存在較大或較多分歧,看法還不盡一致。甚至在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問題上,比如關于中國邊疆學的概念界定上還沒有形成共識。盡管認識上的差異性,是學科建設中十分正常的、必然經歷的過程,但也深刻反映出中國邊疆學具有突出的特殊性和學科建構的復雜性。

在我看來,建構中國邊疆學,首先要界定一個概念,即什么是中國邊疆學?我的定義是:中國邊疆學是哲學社會科學中一門以中國邊疆為研究對象的獨立知識體系。它把中國陸地邊疆和海洋邊疆作為整體進行全面考察,研究邊疆起源、演進的規律以及國家治理邊疆的全過程。

其次要辨析兩個屬性,即學科的整體性和獨立性。在關于中國邊疆學構筑的討論中,學術界提出了邊疆政治學、邊疆經濟學、邊疆安全學等這樣一些概念。在我看來這些概念,是對中國邊疆學學科建設的有益思考,但遺憾的是,這些概念只強調和突出了單一專業方向的邊疆研究,而忽略了中國邊疆學的整體屬性和它自身具有的獨立特性。

一個學科可能源于某一個知識領域,但即使這個知識領域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學科,也不能替代另一個全新建構的獨立的知識體系。中國邊疆學既不是包羅萬象的“大籮筐”,也不是“中國邊疆+某個學科”的簡單公式,作為獨立的知識體系,中國邊疆學具有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本質差異和原始屬性。依據科學性、實用性、簡明性、兼容性、擴延性、唯一性六大原則,從邊疆研究對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目標、學科派生來源等予以全面審視、系統梳理、客觀歸納、科學總結,恐怕是我們建構中國邊疆學的必由之路。如果中國邊疆學僅僅停留在簡單化的、“中國邊疆+某個學科”的層次,就失去構筑中國邊疆學的意義了。中國邊疆學是我們全力打造的唯一學科目標,我們很難想象在國家一級學科或者二級學科的分類中,會同時出現邊疆什么學,究其原因在于,它們至多是中國邊疆學的分支或下一級學科的分類,而不是中國邊疆學的主干。

最后把握三個要素:學術緣起、學術性質、學術范疇。厘清中國邊疆學學術緣起,有助于把握中國邊疆學的學術規律;廓清中國邊疆學學術性質,有助于明確中國邊疆學的理論方向;厘清中國邊疆學研究范疇,有助于建構中國邊疆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可以說,這三個要素是建構中國邊疆學大廈的理論基礎,是中國邊疆學學科建設的理論起點,而要科學、準確地把握邊疆研究學術規律、理論方向和完整體系,并非易事,它有賴于學術界的共同努力,我想這正是我們需要著力的方向和亟待開展的工作。

談到中國邊疆學的學科構筑,我們不能忘懷前輩們的貢獻,而在諸多前輩中,成就卓著、貢獻良多、最具引領作用的學者就是馬大正先生。作為晚輩學人,我有幸在過去30年中,直接受教于馬先生,在輔助馬先生工作的歲月里,我無數次聆聽了馬先生關于中國邊疆學的精到闡釋,見證了馬先生為中國邊疆學構筑篳路藍縷的學術歷程。馬先生是當代中國邊疆史地學術研究領域的領軍者,也是中國邊疆學學科建設的拓荒者,他之所以能夠率先提出中國邊疆學這一重大學科發展命題,正是基于他對邊疆史地學術發展規律的精準把握;他之所以能夠始終站在中國邊疆學建設的學術前沿,正是源于他對邊疆理論問題的深度思考;他之所以不忘初心為中國邊疆學的構筑傾注滿腔熱情,正是因為他對祖國邊疆有著深沉的眷戀。“千年積累、百年探索”,是馬先生對中國邊疆研究歷程的高度概括;“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是馬先生數十年堅守邊疆理論探索的核心價值;“悠悠邊疆情,默默耕耘路”,是馬先生致力于推進中國邊疆學建設的精神寫照。馬先生關于中國邊疆學構筑的諸多充滿睿智的思想,始終是我們的一筆寶貴財富。2018年恰逢馬先生八十華誕,在此祝愿馬先生健康長壽,祝愿馬先生學術生命長青!

構建中國邊疆學,必須弘揚前輩們的優良作風,必須繼承前輩們的先進理念,而最好的代際傳承就是不斷創新。中國社科院從今年開始實施學科建設的“登峰計劃”,中國邊疆研究所申報的“中國邊疆學”成功納入這一計劃,根據工作安排,在本所由我負責該項工作的推進,邊疆研究所的同事們正在全力投入到中國邊疆學學科建設的各項工作中,我們將努力拿出中國邊疆所對中國邊疆學系統闡述的理論成果。中國邊疆所希望繼續得到各位前輩的支持和幫助,愿與全國各學術機構和各位學術界同人繼續加強合作和交流,為開創中國邊疆學研究的新局面而攜手奮進。

最后,預祝論壇圓滿成功!


[1]李國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口市| 宜黄县| 固阳县| 屯门区| 鄂尔多斯市| 安宁市| 来宾市| 垣曲县| 汤原县| 宁德市| 泰和县| 崇仁县| 平遥县| 天津市| 榆树市| 买车| 钟山县| 石城县| 布尔津县| 永平县| 五峰| 怀远县| 长岭县| 德令哈市| 潼关县| 潜江市| 滨州市| 阳高县| 洛隆县| 沙洋县| 育儿| 博兴县| 镇远县| 常州市| 六枝特区| 当涂县| 闽侯县| 尖扎县| 丹东市| 福鼎市| 德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