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史研究發展與趨勢(2019)
- 周群主編
- 1110字
- 2025-04-07 16:48:22
推動新時代中國史學繁榮發展(代序)
高翔[1]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系統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類發展歷史規律,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向新成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發來賀信,對如何推動新時代中國史學繁榮發展提出明確要求,為歷史研究服務現實提出了殷切期望,賦予了神圣的時代使命。
“述往事,思來者”,明道求真、以史經世是中國史學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也是歷史研究發現新的學術增長點、推動學術創新的必由之路。真正的歷史研究從來不是冰冷的學術過程,而是充滿情懷、抱負、靈感的科學探索。新時代中國史學必須弘揚優良傳統,自覺地投身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洪流中,去中流擊水,去以史鑒今、資政育人,努力展現當代中國歷史學獨特的科學價值和人文精神。
近些年來,史學研究領域存在著碎片化、表面化、片面化現象,這不應該成為歷史研究的主流。高層次的史學活動,必須緊緊圍繞長時段問題、全局性問題、本質性問題展開,重視規律總結、理論概括和提升,堅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必須立足中國的土地,說中國話,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學術話語、研究范式,推出體現中國思想、中國精神、中國風格的鴻篇巨制。真正的史學研究必須有思想、有靈魂、有立場,照抄照搬、拾人牙慧是沒有出息的做法。只有堅持獨立思考,堅持用中國的話語闡釋人類歷史,我們才能更好地與國際主流學術展開對話和交流。
在學術活動中,尊嚴來自實力,地位取決于成果。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史學研究取得了長足進步,人才輩出,成果豐碩,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史學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深切理解時代需求,正視自身在水平、能力上的差距,發奮努力,有所作為。
世界史學思潮風起云涌,諸家之說,“各執一端,崇其所善”。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就要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創新科研組織方式、成果評價方式,集中全國精銳力量圍繞黨和國家關注的重大理論實踐問題,圍繞關系全局的重大學術前沿問題開展攻關,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培養一批學貫中西的歷史學家;積極參與世界范圍內的史學對話交流,清晰響亮地發出中國學術的聲音;認真貫徹“雙百”方針,發揚學術民主,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切磋互鑒,營造出成果、出人才的良好氛圍。
推動新時代我國歷史研究繁榮發展,讓中國史學走向更加輝煌未來,我國史學研究者生逢其時、躬逢其盛,定當奮發有為,用優秀的學術成果書寫時代進步的華章。
[1]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原文刊于《人民日報》2019年1月15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