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財經發展報告(2019~2020):北京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 張曉濤 李向軍編著
- 3153字
- 2025-04-07 15:55:50
二 2019~2020年北京財經發展形勢展望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全面實施新一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第一年,全市全面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較好地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標任務,高質量發展開局良好。2019年國家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影響高質量發展的結構性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條件不斷改善,為首都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未來2019~2020年,北京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一)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從經濟增長速度方面看,由于中美貿易摩擦的持續升級等因素的影響,社會經濟形勢下行壓力依然存在,經濟增速有可能進一步下滑。但首都經濟發展韌性、包容性不斷增強,功能疏解、區域整治為轉型升級積累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協同發展、一核兩翼為首都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格局。外部環境中,美聯儲可能降息,提振經濟;特朗普面臨第二個任期競選的壓力,中美貿易摩擦可能出現緩和,促使經濟觸底反彈。
從民營企業方面看,北京市出臺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意見,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生產經營舒適度,增強微觀主體活力,讓企業輕裝上陣。全面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對小微企業和科技型初創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減免,扎實推進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改革,進一步清理規范涉企收費。開展專項清欠行動,加大清理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力度。出臺了改善小微企業融資環境的具體政策措施,推出一批幫助民營企業融資紓困的硬招、實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這些措施將有力地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改善民營企業經營環境、不斷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民營企業與實體經濟的發展走向新臺階。
從投資方面看,2019年北京市深入落實穩投資要求,充分發揮投資補短板、強弱項、優供給的關鍵作用。發揮重大項目支撐帶動作用,切實抓好已出臺專項行動計劃項目落地。加強重點領域項目儲備,在基礎設施、高精尖產業、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加大補短板、強弱項力度,完善重大項目庫,推動投資持續企穩回升。隨著政府投資項目的推進,將會進一步拉動經濟的增長。同時,由于政府對于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大,民間投資信心逐漸恢復,將會促進民間投資的增長。
從物價水平方面看,自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發生以來,生豬和能繁母豬的存欄同比降幅逐月擴大,達到了近10年來的最大值,特別是一些主產區減產幅度更大。下半年隨著生豬出欄量的進一步下降,再加上下半年是節日需求的高峰,豬肉價格有可能出現階段性快速上漲,進而推動2019年CPI的上漲,但全年CPI上漲控制在3.5%以內。
(二)財政發展形勢展望
從財政收入方面看,2019年四本財政預算的收入安排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為6015.0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預期為2085.0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期為64.3億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預期為4625.5億元。通過計算,2019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增長率為4.0%,增幅相對于2017年和2018年均有所下降;政府性基金收入預期增長率為3.8%,與2018年相比增速由負值變為正值;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期增長率為-1.7%,與2018年相比增速有所下降;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期增長率為9.7%,與2018年相比增幅也有所下降;2019年四本預算總體財政收入預期增長率為5.9%,雖高于2018年的增速但明顯低于2017年的增速,這說明近兩年北京市總體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的原因主要在于:①2019年北京市為了更好地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將繼續堅定地實施積極財政政策,落實國家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舉措,目前國家已明確的減稅降費政策將減少北京市地方級收入約300億元;②房地產業是北京市的傳統支撐行業,在持續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下,勢必會造成北京市財政收入的減少。
從財政支出方面看,2019年四本財政預算的支出安排: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期為7231.0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預期為2252.5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預期為49.6億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預期為3707.8億元。通過計算,2019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期增長率為6.8%,增幅高于2017年和2018年的增速;政府性基金支出預期增長率為-13.0%,低于2017年和2018年的增速;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期增長率為2.3%,與2018年相比增速由負值變為正值;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期增長率為25.3%,增幅高于2018年的增速14.0%;四本預算總體財政支出預期增長率為7.1%,增幅高于2018年總體財政支出的實際增長率5.9%。財政支出增速提高的原因主要在于:①2019年北京市重大活動多,做好重大活動的服務保障需要各方充足的財政資金支持;②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諸多方面還需要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
總而言之,由于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以及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影響,加上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的超收收入較以往年度大幅減少,2019年可動用的上年結轉收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可用財力大幅下降,2019年可謂北京市政府近年來財力最“緊”的一年。經過計算發現,2017年北京市四本財政決算的收支差額(財政收入減去財政支出)為538.7億元,2018年決算收支差額為-288.1億元,2019年預算收支差額為-451.1億元。這一變化趨勢表明北京市的財政收支形勢變得更為嚴峻,2019年北京市的財政狀況將呈現出“緊平衡”的特征。因此,北京市財政部門應引起重視,采取措施適應財政新形勢,為2019~2020年北京市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金融發展形勢展望
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2019年七項重點工作任務,并將資本市場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同時在金融體系中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北京市的金融發展趨勢也將緊密地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快資本市場開放的步伐,推動外資金融機構在京落戶,同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
在金融市場方面,北京市于2018年11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北京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實施意見》,這一實施意見指出,要加大貨幣政策支持力度,為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創造良好貨幣信貸環境,解決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以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同時,北京市還將繼續積極拓寬債券融資、股權投資、企業上市等融資渠道,加快形成完整的融資服務鏈條;完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北京股權交易中心、機構間私募產品報價與服務系統的金融市場體系;豐富銀行、證券、保險、信托、資產管理等金融業態,加大金融產品供給;在用好人民幣資金的同時,繼續用好外幣資源,完善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完善知識產權登記、評估、交易體系,促進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融資和動產抵押融資發展。
在金融機構方面,北京將會進一步提高金融業的開放與國際化水平,在國家新一輪金融開放中發揮引領作用;更加積極采取措施積極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好外資金融機構、內資金融機構,為國內外金融機構在京發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大力引進服務“高精尖”產業發展所需的金融人才,為金融機構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此外,2019年北京市還將繼續推動科技金融發展,為金融科技的高質量發展營造出更好的生態環境。一方面,北京市推動金融科技地層技術創新和應用,為金融科技產業的健康發展創造除了良好的環境條件。2018年11月北京市發布《北京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8年-2022年)》,提出力爭到2022年底,涌現5~10家國際知名的金融科技領軍企業,形成3~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集群,開展10~15個重大示范應用項目,形成良好產業生態,為首都“四個中心”建設提供重要支撐。另一方面,北京市積極引進和培養金融科技高端技術人才,大力支持高校院所加大金融科技領域的基礎研究投入,積極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金融科技服務體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創新設施建設和研發投入,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