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尼西亞(列國志·新版)
- 許利平 劉暢 薛松
- 5字
- 2025-04-08 14:21:56
第二章 歷史
第一節 上古簡史(1世紀以前)
一 原始人遺跡
在冰川第4紀時期,南北兩極冰雪融化,形成海洋,使亞洲和大洋洲分開。如今印尼所在的地理位置就是海洋中某些較高的山脈。1890年,在中爪哇梭羅河畔發現了60萬年前“爪哇直立猿人”化石。1931~1934年,在梭羅河畔的坎塘又發現了生活在1.5萬~3.5萬年前的“梭羅人”頭蓋骨化石,其腦容量基本與現代人無異。在同一地區還發現了用于捕獵和捕魚的石器、骨器等。在距今9000多年前,新幾內亞高原地區的美拉尼西亞人已經開始農業活動,他們栽培出一種類似芋頭的根生作物和甘蔗。但是真正改變這里人口結構、帶來農業技術的是從北部遷徙而來的馬來人。
約在公元前1500年,原始馬來人從亞洲大陸南部向南遷徙。原住民小黑人尼格利陀族和韋達族被同化或躲避到偏遠地區。公元前300~200年,續至馬來人或稱次生馬來人與原始馬來人融合,構成當今印尼民族的主要成分。他們最早引入的農業技術包括旱稻種植和豬的養殖。雖然這時期的農業技術仍是原始的刀耕火種,但是有效地促進了人口增長和人口聚集點的變大。王任叔認為印尼主體民族是“混合種族集團”,即蒙古利亞族和印度支那的尼格羅—澳大利亞大種族相互混合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