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建筑藝術

印尼是多族群國家,具有很強的文化多樣性,自古又是東西文化交匯之處,因此其建筑藝術既保留了本土特色,又融合了其他文明的特點。

印尼氣候炎熱、多雨,因此一些族群建筑具有奧斯特羅尼西亞文化中的“長屋”特征,如蘇門答臘的馬達族和明打威族、蘇拉威西的托拉查族、婆羅洲的達雅克族等。“長屋”指狹長的、通常只有一個房間的房屋,建筑材料多為竹、木、草或植物纖維,為了適應多雨和炎熱的氣候,多為干欄式建筑且屋頂傾角很大。一層中空,用于圈養牲畜或儲藏糧食,二樓供人居住。族群建筑是承載文化活動的中心,除了日常起居功能以外,還有一些具有專門的儀式功能,如社群集會和宗教祭祀。

各族群的建筑各有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族群建筑有如下幾種。西蘇門答臘省米南加保族的“牛角屋”(Rumah Gadang)有多重對稱的尖翹房頂,遠遠望去如牛角一般。北蘇門答臘西部的尼亞斯族的房屋特點是不用釘子的榫卯結構和不承重的墻壁。北蘇門答臘省的巴達克族的房屋屋頂巨大、兩端向外高翹呈尖塔狀,房屋的墻壁和梁柱用黑、白、紅三色彩繪或木刻裝飾。托拉查族的房屋與巴達克族的相似,屋頂形狀是盾形。亞齊族的“亞齊屋”(Rumoh Aceh)以建制巨大而聞名,沿東西向建造,用于居住和儲存稻米。達雅克族的房屋非常長,有的甚至超過300米,能容納整個村子的村民居住。東努沙登加拉省巽巴族的房屋屋頂像一頂高高的尖頂草帽。巴厘島的“巴勒”(bale)是茅草遮蓋住的木制涼亭,四周沒有墻壁,在巴厘島隨處可見。中爪哇日惹、梭羅貴族的庭院四周也沒有墻壁,中心有4根大柱子,周圍有小柱,尖頂,地基高于平地,用于會客、擺宴席和舉行慶典,稱作“本多波”(Pendopo)。

印尼建筑受到中國、印度、伊斯蘭和西方建筑文化的影響。8~14世紀,爪哇島、巴厘島和蘇門答臘島等地建造了許多印度教—佛教建筑,其中的佼佼者是婆羅浮屠和普拉班南神廟。9世紀前后訶陵王國在中爪哇迪延(Dieng)山區建造了40余座印度教神廟,其中8座尚存,其名稱均取材于《摩訶婆羅多》。

中國建筑風格對印尼的宗教和生活建筑也有深刻影響。從中國源源不斷到印尼的商人將店屋(ruko)建筑帶來印尼。這種房屋臨街,一層是店鋪門面,二層供人居住。店屋之間沒有空隙,緊緊連成一排。這樣的建筑既方便照顧生意,又有益于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至今這種房屋仍然在印尼城市中隨處可見,尤其在華人聚居區廣受歡迎。中國建筑風格對本地的宗教建筑也有影響。雅加達的佛寺金德院(Wihara Dharma Bhakti)始建于1650年前后,飛檐斗拱、雕梁畫棟,展現了中國佛教建筑的特色。另外,鄭和七下西洋,途經泗水、雅加達、三寶壟、亞齊等地,也為當地建筑留下了痕跡。當地華人為了紀念鄭和的偉績,在印尼多地修建了鄭和祠、鄭和清真寺。歷時較久的有三寶壟市西北郊的三保廟,已有幾百年歷史。時間較近的有2001年開始建造的泗水鄭和清真寺、2005年建成的巨港鄭和清真寺、2012年開始興建的馬辰鄭和清真寺等7座,都完整呈現了中華建筑的特點。值得一提的是,泗水鄭和清真寺開啟了三教合一的創舉,融伊斯蘭教、佛教和天主教為一體,成為各宗教與族群和平相處、交流和融合的象征。

15世紀之后,隨著伊斯蘭文明的傳播,出現了受伊斯蘭文明影響的宗教建筑,與本地的爪哇和中華建筑特色融合,例如建于18世紀的日惹大清真寺(Masjid Gedhe Kauman)的外形采用了爪哇傳統建筑的樣式,而內飾的雕花和梁柱彩繪有濃厚的中華文化特色。爪哇特色的清真寺樣式傳播到加里曼丹、蘇門答臘、馬魯古,甚至輸出到文萊和馬來西亞。直到19世紀,清真寺標志性的圓形穹頂才開始廣泛使用,摩爾式建筑風格也逐漸被接受,代表建筑如班達亞齊市的拜圖拉赫曼大清真寺和棉蘭的大清真寺。

西方殖民者帶來了使用磚石的砌體結構建筑,并與本地元素融合,在18~19世紀逐漸形成了東印度風格建筑。按照西方建筑與本地元素結合的程度,殖民風格建筑可以分為三類:荷蘭風格、傳統荷印風格和東印度風格。荷蘭風格一般是兩層封閉式建筑,有高窗戶和高穹頂,配有西洋小花園,結構基本與荷蘭本土建筑沒有差別。傳統荷印風格開始使用爪哇宮廷建筑巨大的屋頂和屋檐遮住樓體,來抵擋熾熱的陽光和暴雨,樓梯被安置在樓體外側。成熟的東印度風格進一步融合了荷蘭與爪哇建筑風格,沿用了遮雨擋光的大屋頂,支撐屋頂的柱子為托斯卡納柱式,樓層從兩層變為一層,前后設有走廊,走廊中種植熱帶植物盆栽作為裝飾。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印尼的“新東印度風格”(New Indies Style)作為荷蘭理性主義建筑風潮的一個分支而風靡一時,特點是使用白色墻面、建造保護樓層墻體的外部立面、減少繁復的裝飾、強調大屋檐。20世紀20~40年代,具有現代風格的裝飾風藝術(art deco)盛行,特點是用色大膽、使用多種幾何圖形和裝飾及對稱的結構。同期,受包豪斯(Bauhaus)和科比意(Le Corbusier)影響的現代主義(Nieuwe Bouwen)或稱功能主義建筑也流行起來,關注理性的空間設計,大量使用柱形、正方體和弧線。30年代,萬隆成為荷蘭建筑師一展身手的實驗室。1936年建成的德尼斯銀行(DENIS)和1939年竣工的薩沃伊霍曼比達卡拉大酒店是現代主義的代表作。1933年建成的伊索拉別墅(Villa Isola)則具有裝飾風藝術特點。

印尼建國后,尤其在“新秩序”時期,隨著社會的現代化發展,印尼城市建筑越來越多地采用現代風格,一度受美國影響較大。20世紀50年代,因受到萬隆工學院建筑系的推崇,模仿美國鄉村別墅的“揚基”(Jengki)建筑風靡一時。這種建筑使用大膽的形狀、棱角和色彩,表達了人們追求自由的精神。70年代出現了一股回歸本土傳統的潮流,這時期在雅加達建設的印尼縮影公園集合了所有族群的特色建筑,西蘇門答臘巴東市采用傳統米南加保族牛角屋的樣式建造了政府辦公室,日惹的加查瑪達大學仿傳統爪哇貴族建筑“喬格羅”(Joglo)建造了標志性的禮堂,印尼大學模仿爪哇-巴厘島建筑建造了多層須彌頂的校長辦公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南区| 江达县| 河津市| 苍南县| 巴南区| 红河县| 平原县| 边坝县| 清涧县| 玉龙| 康保县| 肥乡县| 南靖县| 信丰县| 宜黄县| 嘉荫县| 安福县| 上饶市| 睢宁县| 射阳县| 平乡县| 五指山市| 华宁县| 雷波县| 宁陵县| 湖南省| 朝阳市| 紫阳县| 朝阳市| 洞口县| 乐至县| 通许县| 正蓝旗| 绿春县| 长治市| 新津县| 阿克| 余姚市| 汉寿县| 达州市| 满洲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