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朝陽村卷:產業扶貧攻堅的龍江樣本
- 孫壯志 王愛麗主編
- 3220字
- 2025-04-08 19:29:00
第二節 黑龍江省產業扶貧的支持政策簡述
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結合省扶貧財政政策以及扶貧金融政策,黑龍江省分別制定了《黑龍江省產業扶貧規劃(2016—2020年)》、《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金融精準扶貧十項政策措施的通知》(黑政辦規〔2017〕46號)、《省保監局 省扶貧辦關于做好黑龍江省保險業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的實施意見》(黑保監發〔2016〕60號)等一系列的財政政策措施,在這些政策的指導和落實下,朝陽村展開了一系列扶貧工作。
一 支持產業扶貧的財政政策體系
(一)省級政策落實
從黑龍江省的扶貧財政政策來看,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規定,制定并出臺了一系列的財政政策措施,關于產業政策方面主要有以下兩點要求。
第一,光伏產業扶貧。由縣級政府出資,各縣可在下達的專項扶貧資金或貧困縣涉農整合資金中,按每村補助金不低于項目投資的1/3給予支持,在建檔立卡貧困村建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保障建檔立卡無勞動能力貧困戶每年每戶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持續獲益20年。
第二,涉農項目扶貧。財政涉農資金支持有能力和有意愿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立足本地資源條件,發展具有良好發展預期的優勢特色產業項目,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解困目標。
(二)市縣具體措施
從市縣的具體工作情況來看,綏化市明水縣主要結合工作實際從以下兩個方面推進產業扶貧財政政策的執行情況:一是整合涉農財政資金助力扶貧。制定了《明水縣2017年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政辦發〔2017〕24號),已整合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產糧大縣資金、縣級財政用于扶貧資金7579萬元,用于解決貧困村脫貧、三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民生及發展方面問題。截至2017年底,已完成支出3801.6萬元。二是強化扶貧專項資金管理使用助力扶貧。明水縣著力健全制度、流程、管理辦法“三位一體”資金項目監管體系,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嚴格按省下達的項目資金額度和建設內容精心組織實施。由財政、扶貧辦等相關人員組成推進組,定期深入項目施工現場調查了解工程進展情況,督促施工單位嚴格按規劃設計施工,確保工程按規定的時間、進度和質量要求完工,全縣2017年扶貧項目資金做到無任意調整挪項、無擅自分散使用現象發生。
二 支持產業扶貧的金融政策體系
(一)省級政策落實
從黑龍江省的扶貧金融政策來看,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規定,制定并出臺了包括《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金融精準扶貧十項政策措施的通知》(黑政辦規〔2017〕46號)、《省保監局 省扶貧辦關于做好黑龍江省保險業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的實施意見》(黑保監發〔2016〕60號)等一系列的財政政策措施,關于金融政策方面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扶貧小額人身保險全覆蓋。縣(市、區)人民政府與有關保險機構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供年保費不超過30元、保額不低于3萬元的基礎性扶貧小額人身保險,保費由縣(市、區)政府統籌安排。二是扶貧小額信貸有效需求全覆蓋。有貸款意愿、年齡在65周歲以下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符合貸款銀行發放條件,享受“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放貸、財政貼息、風險補償”的扶貧小額貸款政策。貸款只能用于發展生產,增加收入,不能用作他用。
(二)市縣具體措施
從市縣的具體工作情況來看,綏化市出臺了《關于強化金融精準扶貧開發指導意見》(綏銀發〔2016〕28號)、《綏化市農村信用社信貸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結合工作實際在縣級層面從以下三個方面推進產業扶貧金融政策實施:一是撬動金融資本助力扶貧。明水縣財政投入風險基金1050萬元,擴大10倍,可撬動金融資本1.05億元。制發了《明水縣金融扶貧工作實施意見(試行)》(明扶組字〔2017〕7號),各鄉鎮、農商銀行與郵儲銀行正在大力宣傳政策。截至目前,已發放扶貧貸款2073萬元。二是為貧困人口參加保險助力扶貧。明水縣免費為貧困戶上房屋財產保險、人身意外保險、醫療保險等險種,實現909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上述保險參險全覆蓋。三是抓好金融扶貧工作。按照《明水縣金融扶貧工作實施意見(試行)》(明扶組字〔2017〕7號)的文件精神,開展扶貧小額信用貸款,重點審核系統建檔貧困戶信息,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產業增收致富,解決貧困戶和新型經營主體資金短缺問題。
三 支持產業扶貧的人才支撐體系
(一)省級政策落實
黑龍江省加大了科技扶貧、選拔并培養科技人才等政策扶貧力度,在落實關于支持產業扶貧的人才支撐體系要求的過程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第一,通過引導社會力量,加大科技扶貧力度。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進一步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實施意見》,通過創新社會扶貧方式、開展扶貧志愿行動,鼓勵和支持青年學生、專業技術人才、退休人員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扶貧志愿者行動,通過支醫支教、文化下鄉、科技推廣、助學助貧、扶助項目、資源開發、幫助就業、創業引領等扶貧志愿活動,帶動貧困村和貧困戶脫貧,構建貧困地區扶貧志愿者組織和服務網絡。
第二,科技人才扶貧貫穿扶貧工作始終。從2015年起,黑龍江省選派440名科研人員,為全省28個國家級和省級扶貧重點縣市提供科技服務、開展農村科技創新創業,為扶貧重點縣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科技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務。省科技廳落實科技部、中組部和財政部等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印發〈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科技人員專項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會同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和省扶貧辦等部門,由政府承擔科研人員的服務費,依托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等省內農業科技創新尤其是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力量,在克山、海倫和饒河等28個貧困縣推進全省“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人員專項計劃,為推進全省農業現代化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2015年,僅省農科院就有285名科技人員累計到24個縣服務1956人次;服務合作社108個,貧困戶7000戶,公司26家,覆蓋全省24個縣市的215個村;解答生產技術問題1100個,帶動增產3900萬公斤,農民減災增效2.03億元;開展各種培訓644場,發放資料17萬份。在促進該院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的同時,帶動了區域農業結構優化調整。
(二)市縣具體措施
從市縣工作情況來看,科學技術和科技人才既是解決農村地區技能提升的需要,又是基層工作的重點,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堅持脫貧扶志與扶技相結合是基層工作的主要方向。
第一,加大力度開展扶貧培訓。在市縣一級分別從制發扶貧培訓方案、做法、實地采集信息等方面著手,切實落實“加大科技扶貧力度”決策。各鄉鎮(街道)根據貧困勞動力培訓需求和就業意愿,認真歸納分類,及時上報人社局,人社局按照“適時、實際、實用、實效”的基本原則,通過精準識別培訓對象、精準制訂培訓計劃,對就地務農勞動力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實用技能培訓,對擬外出務工人員開展家政服務、物流配送、養老服務等就業技能培訓。依托縣職教中心,合理制訂培訓計劃,及時組織師資力量,深入鄉鎮、村,結合企業崗位工種需求,大力開展“訂單式”“定向式”技能培訓、崗前培訓和在崗技能提升培訓,引導貧困勞動力做到“愿培盡培、應補盡補”,實現市場需求和勞動者就業愿望有效匹配,促進貧困人口轉移就業和就近、就地就業,從根本上增強貧困人員的就業技能。
第二,堅持脫貧扶志與扶技相結合。由于多年的積貧積弱,在部分農村群眾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羨貧、戀貧的情況,缺少主動脫貧致富的決心和追求,對于參加培訓提高技能采取消極態度。明水縣將脫貧先扶志與扶技相結合,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通過開展播放高音調頻廣播、設立戶外宣傳牌、發放宣傳手冊和印有思想扶貧字樣的日用品,舉辦蒲公英文學社,開展“市民日”“扶貧日”活動等方式,對脫貧攻堅戰役進行深入宣傳,在全縣形成了沿路有宣傳牌、鄉鎮有脫貧攻堅圖版、村屯有勵志標語、貧困戶有扶貧手冊和宣傳品、電視上有聲音、身邊有脫貧典型引帶的濃厚氛圍。引導貧困人口樹立獨立自主、奮發圖強的脫貧意識,為加大技能培訓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
[1] 《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