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生態體系不斷完善,普惠金融創新加速

(代序)

普惠金融的概念從提出至今已有很大的發展。2005年,聯合國第一次明確提出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的概念,其含義是一個能有效地、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尤其是貧困、低收入人口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此時的普惠金融,重點關注的是小額信貸及微型金融等產品和機構層面的活動。到目前為止,普惠金融已經演變成一個更為復雜的金融生態體系,不僅包括了不同類型的金融產品,也包括了金融消費者、金融服務提供者等不同的參與主體,不僅包括商業性金融機構,也包括政策性金融機構和政府機構,不僅包括提供基本金融服務的機構(如銀行、保險等),也包括為這些機構提供各種服務,以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提升金融效率的第三方服務機構,等等。

普惠金融生態體系的發展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金融科技。以信貸為例,在實踐中,金融科技主體通過構建產業集群平臺,將過去由單一機構獨立完成的諸多信貸環節模塊化,連接資金方、資產方和在業務鏈條不同環節中各有所長的服務提供商,形成有機的借貸生態體系,充分發揮各自在業務屬性、服務網絡、數據積累、風險管理、科技研發、金融資源等方面的差異化優勢,以協同方式消除業務短板,為普惠金融人群提供多元化、價格可承擔、體驗便捷的服務解決方案。

一 營銷獲客

在普惠金融生態鏈中,獲客環節可以聯合各類主體協同進行,通過整合內外部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資源、消費類或經營類場景,多管齊下打造多維、立體的服務網絡。比如在線上,互聯網公司擁有獨特的消費和支付場景,這些場景能夠增加客戶服務的入口、降低獲客成本,讓用戶在具體的消費場景中享受便捷的借貸服務。在線下,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可以發揮實體網點分布廣泛、營銷人員專業性強和地區經驗豐富的優勢;行政部門的財稅結算機構、助農組織、公益性團體等都是優質的經營類場景入口,能夠捕捉小微企業、“三農”人群在生產經營環節中產生的即時資金需求。這種多機構、多層次的服務網絡,彌補了傳統模式單一服務渠道覆蓋不均或不充分的短板,提高服務滲透率、人群觸達率,從而能夠擴大普惠金融服務的規模效應。

二 風險管理

在普惠金融生態鏈中,自有平臺數據、外部互聯網數據、評級機構數據與銀行、小貸公司、保險公司、擔保公司的金融數據在判斷普惠金融人群信貸風險上的優勢被有效整合。用戶的線上行為數據主要可用于反欺詐等模塊,而金融數據與互聯網數據則能夠共同支撐信貸決策的制定。在風控模型方面,具備技術優勢的大數據征信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和咨詢公司等已經在為行業提供定制化的本地支持和私有云服務,其公有云技術也可以與借貸服務平臺自有的風險量化模型協同工作,共同發力對小微企業和普惠金融人群進行精準、立體的風險畫像。

在風險承擔方面,由于普惠金融人群具有風險高、波動大等特點,單一主體如果自擔風險,則風險集中度太高,容易影響其業務盈利性和可持續性。集群模式促進了增信方與資金方的合作,共同為普惠金融人群提供服務,發揮保險公司、擔保公司風險分擔、風險保障的功能,并可以通過共保、“擔保+保險”等模式,服務更為廣泛的客戶群體。同時,普惠平臺、增信方、資金方的風險模型可以進行交互驗證,使評估結果更為全面、準確,最終形成風險分散、成本可控、多方受益的風險承擔機制。

三 資金來源

普惠金融的資金來源主要考慮成本和供給兩個方面。從整個行業來看,除銀行外,其他金融主體均非吸儲機構,資金成本普遍較高,高企的資金成本將直接壓縮借貸服務的定價空間。而平臺模式可以聯合銀行、小貸公司、P2P網貸平臺等多種資金來源,根據借款人的需求和資質匹配最佳資金方案。一方面,通過信用保證保險、融資擔保等增信方式,在滿足銀行風險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平臺可以引入低成本資金,有效降低普惠金融人群獲取借貸服務的成本。另一方面,在靈活、多元的資金模式下,小額貸款公司和P2P網貸平臺可以作為銀行資金的有效補充來源,滿足更下沉人群的融資需求。同時,多種資金來源還可以降低資金面波動對普惠金融服務可得性的影響,為普惠金融人群引入持續、穩定的“源頭活水”。此外,借貸服務平臺還可以與政府部門和非營利機構合作,在針對低收入人群、農戶、婦女等群體提供借貸服務、扶持他們創業脫貧的業務中獲得資金支持和財政資源傾斜,使資金成本和定價進一步下探。

在普惠金融業務中,單一機構任何一個環節的能力局限或成本高企都會對其業務規模化運營、可持續性增長形成阻礙,從而導致普惠金融業務推行受阻,難以持續下沉,陷入發展瓶頸。在普惠金融人群借貸服務領域擁有豐富業務經驗的平臺型機構可以采用集群模式,依托數字普惠技術搭建平臺、聚合生態鏈上各主體的比較優勢和資源、建立標準化的服務體系,從而提高整體業務在獲客、風控、資金、貸后等各個環節的運行效率,實現運營成本、風險成本和資金成本的“三降”,使業務在穩健運營的前提下形成規模效應,并進一步攤薄單位成本,從而有序推動針對普惠金融人群的借貸服務真正由“普”及“惠”。

總體上來看,隨著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顯著加速,普惠金融的可得性、多樣性、可負擔以及商業可持續等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其中,尤其是普惠金融生態體系日漸豐富和完善,形成了全新的服務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普惠金融發展所面臨的商業可持續瓶頸。普惠金融由此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也吸引了更多類型的機構和資金參與其中。有鑒于普惠金融實踐的上述變化,《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18)》從普惠金融生態體系入手,以不同類型機構為主線,從金融功能角度展開,在全面介紹各類機構(銀行、新型金融機構、保險、擔保以及金融科技企業等)實踐的同時,對普惠金融的政策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消費者保護等問題也進行了詳細的討論,以期全面反映我國普惠金融創新的前沿與全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武县| 揭阳市| 宜章县| 南部县| 林口县| 通渭县| 青海省| 新余市| 左权县| 泰来县| 砚山县| 博客| 新泰市| 吉林市| 崇州市| 诏安县| 五峰| 武隆县| 德惠市| 龙川县| 抚顺县| 玛多县| 茌平县| 饶阳县| 东阿县| 明水县| 聂拉木县| 兴安县| 普兰店市| 保德县| 德州市| 从化市| 修水县| 乐安县| 延寿县| 宿州市| 赣州市| 临海市| 马公市| 兴宁市| 天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