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富裕實現機制研究
- 王桂枝
- 933字
- 2025-04-07 17:23:40
第一章 堅持共同富裕目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應然選擇
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是相對于資本主義而言的概念。社會主義概念,是從19世紀30年代才開始出現和使用的。這是因為,當時資本主義矛盾已經明顯暴露,需要用社會性或社會化手段才能解決,社會主義一詞應運而生。空想社會主義、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都是針對當時資本主義弊病而出現的詞語。科學社會主義是與之前的社會主義不同的社會主義,其蘊含科學的理想與可實踐的歷史主體。馬克思恩格斯通過科學的論證,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了科學。其中共同富裕思想是科學社會主義必然蘊含的思想。共同富裕思想在古今中外都有。比如中國古代不少思想家精辟的論述,包含共同富裕思想。比如春秋后期的老子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小國寡民……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1]這些語言詮釋了一個人人溫飽,社會祥和的美好狀態。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及反對貧富分化,財富過度集中。空想社會主義者在描述未來社會,尤其是歐文進行的共產主義試驗,其目的在于建立一個人人平等、安享生活、衣食無憂、和諧共處的社會。首次提出將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原則的是鄧小平同志。他多次提出,社會主義實施改革開放,必須堅持兩個原則,一個是公有制,另一個是共同富裕。鄧小平同志在社會主義本質中又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的目標是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作為制度應該堅持共同富裕,作為運動應該堅持共同富裕,這是社會主義政治權力應盡的義務。
社會主義政治權力應該將馬克思恩格斯開創的科學社會主義提倡的共同富裕作為自己的原則與奮斗目標。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批判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交換關系和所有制關系,取消了資本主義已存在的經濟基礎,也就取消了社會兩極分化的經濟根源。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治權力以改造生產資料私有制為主要目標,盡可能快地發展生產力,增加生產力的總量。在資本主義充分發展前提下建立的無產階級專政都是如此,在落后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政治權力的中國更應該如此。列寧的一國勝利論,贏得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機遇,但是并沒有等到西方的親密兄弟的革命烈火燃燒起來。在“一球兩制”的時代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是時代課題,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實踐。
- 2019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研究報告:建設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
- “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港口與港口城市
- 20世紀上半期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中國化研究
- 鄉村秩序的裂變與重建:企業與社會的“雙向嵌入”
- 勞動力工資扭曲與企業創新研究
- “十三五”時期國有企業改革重點思路
- 未來三十年:新時代的改革關鍵問題
- 中國消費金融發展研究
- 中國對外貿易的奇跡:40年開放強國之路
- 中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區域經濟合作研究(東北亞研究叢書)
- 中印經濟增長比較:基于制度視角的研究
- 趨勢: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
- 銀行服務鄉村振興主要模式:基于多家大型銀行、地方銀行調研(《21世紀經濟報道》深度觀察)
- 梅花與牡丹:“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文化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