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錢為何物
- 明風八萬里:從穿越正統二年開始
- 努力的雪糕
- 2348字
- 2025-03-18 09:00:00
“王先生,我想寫給陛下的書是經略四海的書。您確定不讓我寫這部書嗎?”
李鄂話音剛落,王振還沒說話,怒極了的韓僉事大聲呵斥他:“你這小子‘四書五經’都讀不好,你知道什么叫經略四海,我今天一定要好好地教訓你。”
韓僉事說著人已經到了李鄂身前,他的右手閃電般地舉了起來,李鄂見狀想也不想就地一滾把張恩從地上抓了起來。
“你干什么!”張恩急了,他無法在倉促之間確定現狀。
“韓叔叔,我不怪您現在想狠狠地教訓我,只不過,你現在對我動手,我就往死里打這小子。”
李鄂說到這里咽了口唾沫,理直氣壯地說:“現在這情況,追根究底就是這小子惹出來的。”
“這事跟我沒關系啊!韓承,這小子打了我,我爹他一定會讓你這老小子吃不了兜著走!”
李鄂聽到張恩說出這樣荒腔走板的話,即便他面前的韓僉事一臉的怒火,也不影響他此時心中的暢快。
張恩說出了這樣一番丟人的話來之后,英國公他老人家現在必須表態了,否則他老人家一定是會被質疑是不是老糊涂了。
“住嘴!你這孽障還嫌不夠丟我英國公府的臉面嗎?”
果然,李鄂的身后立刻傳來了英國公的怒吼。
“爹,你得救我啊!”
“住嘴!”英國公又一聲怒吼,才讓張恩安靜下來。
“王先生,以老夫來看,李同知的這個兒子應該是有才學的。你不如給他一個機會證明自己。”
王振見堂堂的英國公都這樣說了,也不得不給這位國公爺面子,無奈沉吟了片刻兇狠地說:“可以。”
然后,李鄂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冰冷的目光掃向了他。
他意識到事情鬧成現在這個樣子,自己已經狠狠地得罪了王振,便立刻松開了被他牢牢控制住的張恩。
“時間有限,我只講一個問題來證明我的才學,這個問題就是錢為何物?”
“錢是什么還用你來講嗎?”張恩忍不住冷笑了一聲。
李鄂沒有理他。
“如果當年王安石能明白錢為何物,以他之才,一定可以寫出一份,能讓新舊兩黨均可以接受的變法方案。”
“這與王安石又有何關系?”
王振雖然仍然是一臉的冰霜,心中對李鄂已經有了不少的好感,他之前沒想過,李鄂這樣的人能知道王安石。
出身極其一般的王振十分的清楚,大明勛貴家的膏粱子弟,普遍是不愿意好好地讀書的。
“王安石變法目標是解決神宋朝已經必須解決的‘三冗’問題,但是,他所提出的解決之法卻大錯特錯。”
李鄂說到這里,像他上一世的習慣那樣拉了一張椅子,大喇喇地坐了下來,掃視了一下大堂里的人。
“而他之所以會犯了那么多的錯誤,根本原因就是,他沒有想清楚錢為何物,否則他不會與民爭利都爭不明白。”
“那你是認為司馬光不該反對王安石與民爭利了?”王振一臉嚴肅地打斷了李鄂。
“是的。北宋不解決‘三冗’那些人,只能與民爭利。除非宋神宗當第二個漢武帝,讓那些冗余的人全部去死。”
李鄂在這時提到漢武帝,這個話說得就過于難聽了。而且他這樣說,此時的大堂里還不是所有人都能跟上。
不過王振卻跟上了。之前明宣宗在世時,沒少跟他談到歷代皇帝得失,因此他對北宋的軍力有著清醒的認知。
如果宋神宗像漢武帝北伐匈奴時那樣西征北伐,打出大的勝仗十分困難,讓那些冗兵去死卻十分容易。
“可是民的錢一定是有數的啊!”劉勉這時候說話了,“難道與民爭利同時,還能憑空爭出本不存在的錢來嗎?”
李鄂望向劉勉,笑著堅定地說:“當然能啊!這就是我說王安石他因為不明白錢為何物,才沒有與民爭好力的原因。”
李鄂說到這里,徹底進入了上一世跟人胡侃時的狀態。
“上古之時本沒有錢,因為人不需要用錢,只需要簡單地以物易物就足夠了。可是,隨著世上的人越來越多,就不行了。
“那時,所有人都需要一個東西,一個大家在交易時都認可的東西,讓大家能更方便地以物易物。
“這個東西,在海邊地區可以是貝殼,在山林之中可以是動物牙齒。
“隨著時間不斷向前,冶煉銅鐵的方法先后成熟了,銅鐵制作的錢就出現了,直到在北宋時有了紙做的錢。”
“交子!”王振想起了他在史書上讀到過交子的記載。
北宋初年四川人用鐵錢交易,買一匹絹需要用去上百斤的鐵錢。為了便于交易,四川的商人制作出了最早的紙錢。
“是的,就是交子。不過讓我覺得有些可惜的是,紙錢直到本朝,也沒有能取代了金銀銅錢的地位,這是大事。”
李鄂嘆了口氣才繼續說:“這意味著,朝廷其實沒有真正地掌握發幣權,一旦白銀與銅錢鐵錢的數量不夠必然會出大事。”
“所以你是認為,因為錢可以不是錢,王安石、桑弘羊他們認為的‘民不加賦而國用足’(注1)是可能的,只是他們的方法有問題。”
“是的。”
“那你舉個例子出來,一個更好的與民爭利的例子。”
“簡單。”
李鄂說到這里,想起了那位在拿破侖三世皇帝在位時,頂著巨大資金缺口,成功主持改造巴黎的奧斯曼男爵(注2)。
奧斯曼男爵的辦法,固然不能生搬硬套到明朝的北京,但是足夠李鄂說出大致思路,讓王振在內的人開一開眼了。
“比如朝廷決定,接下來要在北京南邊再修一座外城,可以事先做好城市建設規劃,跟有錢的大商人們去談條件。
“這條街你出錢來建,之后不光沿街房屋都是你的,之后三十年內,前十五年朝廷朝廷稅費全免,后十五年,稅費朝廷六你四。
“朝廷會從三十一年開始,對沿街商鋪收取全額稅費。修城墻的錢也可以這么來,商人出錢修的城墻,給他們商戶入城稅分潤。”
“那些商人如果不愿相信朝廷又該如何?”王振順嘴問出了這句讓他有些后悔話,他不應該這樣直接地問李鄂這個問題。
“朝廷具體該如何讓那些商人相信不太好說,但是,大方向應該是讓商人們感到足夠的確定性,與他們跟朝廷做這個買賣時的榮譽感。”
“比如當那個商人老了之后可以跟小兒子與孫子吹噓,我當年為了大明首都的興建出了大力,相關記載上有我的名字。”
張恩的話,讓李鄂忍不住由衷稱贊他說:“你說得對!”
一時之間,大堂之內鴉雀無聲。
注1:史料中桑弘羊版本是“民不益賦而國用繞”,王安石版本是“民不加賦而國用足”。
注2:關于奧斯曼男爵對巴黎的大改造,可以參考電臺節目《忽左忽右162漫談‘美好年代’:普魯斯特與第三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