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9章 百姓心為心

「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道德經(jīng)·第四十九章》

錦官蠶市

又是驟雨突至?xí)r,我們避入蠶神廟的飛檐下。青銅燭臺燃著魚膏,光暈里浮動的蠶神像忽老忽少,手中玉蠶正吐著泛青的絲。老子捻起供案上半片桑葉,葉脈間露珠滾動成卦象:“此乃天府之卦。“

我望向檐外雨簾,錦江支流的浣紗女正收葛布。她們赤腳踏出的漣漪里,沉浮著未成型的蜀錦紋樣——某處浪花竟與老子衣襟褶皺暗合。老牛突然咬斷系在廊柱的蓍草繩,繩結(jié)墜地散成八十一條蠶蟲,啃食桑葉的沙沙聲漸與雨聲同頻。

生死繭

蠶神廟后殿忽起騷動。巫祝捧著開裂的玉繭疾走,繭內(nèi)金蠶僵死如青銅鑄件。老子拾起繭殼對光細看:“春蠶不應(yīng)死于夏雨。“他吹落繭上碎屑,玉屑在雨中凝成蠶婦哭泣的臉。

我們循嗚咽聲找到蠶戶茅屋。病榻上的老婦正將死蠶鋪滿胸口,那些蠶尸突然隨她呼吸起伏,竟如活物般吐出銀絲。“這是'心蠶'。“老子以杖尖挑起絲線,“人悲則蠶泣,人喜則繭成。“

我懷中的三星堆玉琮突然共振,琮面神樹紋浮出微光。垂死老婦忽然坐起,指尖銀絲自動編織成巴蜀圖語——正是前夜卜甲上未能破解的“百姓心“三字。

青銅心竅

雨勢轉(zhuǎn)弱時,老子引我至廟中古井。他解下束發(fā)葛巾垂入井水,麻布遇濕竟顯出一幅未載于史的《巴蜀貢圖》:蠶戶捧繭、鹽工負(fù)鹵、漁人獻黿,眾生百態(tài)皆匯向井底微光。

“此光何物?“我探頭下望,卻見井水倒映的云層間,有青銅齒輪在星空間咬合旋轉(zhuǎn)。老子掬起一捧含雨井水:“圣人之心,便是這口容天地的漏壺。“

井壁苔蘚突然剝落,露出嵌在磚縫的青銅芯。那器物形如人心,表面布滿與三星堆金杖相同的魚鳥紋。當(dāng)雨滴墜入芯竅孔洞時,整口井突然發(fā)出編鐘般的嗡鳴,驚起廟檐下萬千休眠的蠶蛾。

雨絲成經(jīng)

離廟時雨已停歇。老子忽將蓍草繩拋向晾錦架,絲繩穿過蜀錦孔隙,在朝陽下投射出流動的經(jīng)文。我認(rèn)出那是《道德經(jīng)》第四十九章的變體:“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浣紗女們圍攏驚嘆,手中葛布無風(fēng)自展。布上浣洗不去的污漬竟重組為巴蜀圖語,每個字符都指向沫水上游的龍州府。老子翻身上牛,青牛踏碎的積水里,隱約浮出青銅芯與三星堆神樹相接的倒影。

彩蛋·蠶道

王(拈著殘繭):“蠶死而復(fù)生于絲,可是'死而不亡者壽'?“

老(指桑樹新芽):“你看這春蠶食葉時,可曾想過自己是周王室貢品?“

蠶神廟飛檐滴落最后一顆雨珠,正墜入青銅芯的魚紋凹槽。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项城市| 海阳市| 竹北市| 札达县| 招远市| 兴义市| 乌鲁木齐县| 云安县| 太谷县| 兴文县| 页游| 日照市| 浦东新区| 监利县| 沅江市| 卢氏县| 宁河县| 泰兴市| 油尖旺区| 新营市| 马尔康县| 张家界市| 内江市| 浮山县| 阳新县| 巴彦县| 清远市| 乃东县| 德保县| 石城县| 仪陇县| 民丰县| 勐海县| 岑巩县| 新竹市| 西藏| 沂南县| 云和县| 石首市| 高邑县| 色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