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時,
早朝一般從凌晨三點朝臣進場開始,會持續到中午,
時至巳時,精力充沛的朱元璋還能端坐在皇位上,但大部分臣子已經開始打哈欠了,
早朝陷入沉默,意味著大部分奏事已經完畢,
而大批的公文堆積著等待朱元璋處理,
看著底下部分臣子懶散的樣子,他心下有些煩悶,對身旁的鴻臚寺卿低聲道:
“無事便退朝吧。”
他臉色有些不悅,即便遮掩得很好也令身旁的太監和近臣有些心驚膽戰,
畢竟他預想可能發生的事情并未發生,令他心情有些不愉悅,
朱元璋習慣于事情都在掌控之中,很多時候假如超出了他的預想,就會令他想得更多,
他有點納悶兒,
朝堂上那些喜歡說風言風語的文官呢?
都去哪里了?
朱允炆昨日出言不遜,說他父親做皇帝不好,講出了“學習四叔”這樣的話,
在他聽來都有些刺耳,讓讓人聽到了,作何感想?
按理說宮墻并非密不透風,大本堂也不是什么軍政眼要地,不過是個讀書之所,
這消息據他所知,已經傳到了每個人的耳朵里,
那些平日里聒噪,嘰嘰喳喳的武將去哪兒了?
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禮義廉恥的文臣呢?
鴻臚寺卿高喊一聲:“奏事畢,退朝!”
隨后三聲清脆的鳴鞭,朱元璋便先行起身,
未等儀仗近身,在朝會上為他分憂的朱標一個箭步沖上前來,摟住了他的胳膊,
朱標這個時候身材尚可,不算健碩也沒到瘦弱的地步,只是年輕時生病影響了他的腿部行動,令他在挽胳膊時不由自主地趔趄了一下,
朱元璋神色如常,反手牽住了兒子的手穩住他的身體,用眼神示意左右退避,
父子倆攜手往內廷走去,
在太監們的圍護下,說著“悄悄話”,
“標兒,你今日有些反常。”
朱元璋輕聲道,
“平日里你可不會來扶我。”
“父親年壯,未到需要我攙扶的地步。”朱標柔聲道,“允炆不懂事,父皇您不要計較。”
他聲音有些發抖,
昨夜他聽呂氏說朱允炆夜里未歸,派人去找,卻發現兒子留在了宮里,
那太監傳信回來,說是“他被皇爺爺留下來了”,
結果午夜朱允炆獨自回宮驚出他滿身冷汗,直到上朝時也坐立難安,
父皇留下朱允炆,怎么可能還讓他午夜獨自回來?
原來昨天,朱元璋根本沒有下達讓朱允炆留宿宮內,是他主動留下,等待召見,
往小了說朱允炆這是童言無忌,往大了說可是假傳圣令!
雖然朱元璋的確召見了他,但這是兩回事。
幸好知曉此事的太監都被呂氏一一打點,
可他還是提心吊膽,看著今日早朝時父親有些煩躁的表情,他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終于在退朝時鼓起勇氣,主動迎了上來,
“朱允炆他不錯,老四確實類我。”
聽到此言,朱標身體一緊,差點拉著洪武帝摔了個趔趄,
幸好朱元璋身強體壯,牢牢拽住了他,
“遇事無靜氣,你可是太子。”
朱元璋佯怒道。
“父皇,朱允炆,又跟你說了這些?他當真,膽子比天大。”
昨晚朱允炆回東宮以后,朱標當然是要問他到底和爺爺說什么了,
理所當然地,一個字都沒問出來,
朱允炆的嘴比王八殼還要嚴密,密不透風。
當時殿中只有朱元璋朱允炆爺孫兩人,任是神仙也不知道他們說了什么,
若不是朱允炆體無殘缺,性情平靜,他真以為自己兒子要出事了……
“比天大?”朱元璋皺著眉,“標兒,你這么擔心你兒子,不如先擔心擔心你自己。”
他故作嚴厲,朱標連忙致歉:“父皇,是我唐突了。”
他以太子之軀,做出這種事,已經是心亂如麻。
朱元璋看著自己最滿意的兒子,在心里嘆了口氣,
不知為何,他突然感覺朱允炆是比朱標“更”合格的繼承人了,
但國無二君,
君主之下,也不會有兩個繼承人,
朱標代行君權,是受朱元璋指派,干的是秘書的活兒,
大部分時候都在整理奏事,分門別類,
有時候也會草擬意見,以供參考,
但最終決斷,還是在朱元璋手上,
那么朱允炆,能做什么呢?
他的思緒飄遠了,回頭看自己的兒子,
朱標絲毫不逾矩的表現令朱元璋心里生出幾分怪誕之感,
那朱允炆那些聰明的心竅,是從哪里來的?
“父皇,若是你要懲戒……”朱標恨不得朱元璋多罵自己幾句,見他沉默了,忙不迭說道。
“誰說我要懲戒你了?朱允炆,是我的好孫兒,他說的東西,比你說的有用……”
……
朱標回到東宮的時候,
朱允炆正坐在躺椅上曬太陽,他手中攥著兩個核桃,輕輕地摩挲,看到朱標的身影,站起身:“父王。”
“你真是,讀書讀傻了,什么都敢說!”朱標壓抑著聲音,“你知不知道你皇爺爺說了什么?”
“將我說過的話說了一遍,讓我們父子之間不要有間隙。”
朱標愣了愣,旋即突然笑了,
像他兒子這樣的政治嗅覺,絕對是天生的,
然后朱允炆看著他繼續說道:
“朝會無人奏事,平日里最喜歡關注皇家事的諫臣們,卻對我昨天說的話裝聾作啞,父親你覺得正常嗎?”
東宮的消息向來靈通,
朱標看著自己的兒子,意識到了朱元璋三句話不離朱允炆的內涵:
全世界誰都知道皇帝掌控著至高權利,只要搞定了皇帝就搞定了一切,
但怎么搞定呢?
世界上能搞定朱元璋的人不多,除了相濡以沫的妻子,就只有他信任的皇子了,
可得到在朱標心中得到朱元璋恩寵的朱允炆并沒有露出任何開心的笑容,反而顯得更加憂心忡忡,
他寬慰道:
“他們不說,是好事。過幾日,他們就忘了。”
朱允炆搖搖頭,
所有人都對他“僭越”的話語默不作聲的事實,
也許意味著更多,更大的攻訐在等著他,
但旋即,朱允炆嘴角擠出了一個微笑:“那父王,你為我求來的是哪個先生。”
今早呂氏就在說為他找新的先生的話,
嚇病了國子監祭酒宋訥,國子監的老師們都紛紛告假,擺明了就是“教不了他”了,
呂氏作為一個東宮婦人,她不過是太子的傳聲筒而已,
得知朱元璋和朱允炆昨夜的談話前半部分,他已不再驚訝,而是嘆了口氣:
“他說你是個好孩子,現在我相信了,你聰明如……”
他比了個吾父的嘴型,
隨后說道:
“是臺州府大儒。”
“方孝孺。”
朱允炆的臉色更難看了,
這是第二個壞消息。
但他的確也有一個比較好的消息,
和歷史上一模一樣,
朱元璋還是愿意為了他,清掃阻擋在他接手這個國家之時,將會面臨的一切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