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 大明:我不是朱允炆
- 馬不良的筆
- 2317字
- 2025-03-13 15:38:29
隨著朱元璋邁步而入,宋訥擦了擦頭上的冷汗,感覺房間內的氣溫略微升高了一些,氣息也變得舒暢了一些,
他即便年老體衰,對政治的感受卻依舊敏銳,早就察覺到洪武皇帝已經到了門外,
所以他沒有引用經義,也沒有列舉古事,而是沉默著不回答,終于等到了圣皇的駕臨,
忠奸之辨,從來不是個要命的問題,
太多圣賢對此有過精妙的論述,而且大多并非高談闊論,而是有的放矢結合古今之變,
例如司馬光當年曾大力批判青苗法免役法等“與民爭利“,
用“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駁斥王安石為“逐利奸佞”,便是實例。
但對于當下的大明來說,
忠奸之辨著實是個要命的問題,
尤其是當朱允炆將這件事引申到“防微杜漸”之后,
話題的走向,便不能被他掌握,
宋訥更是心知肚明這番言語會落入朱元璋耳中,所以一句多余的話都沒有說。
如他所料,朱元璋說道:“宋祭酒為何不言語,難道堂堂大祭酒,竟然被我這皇孫給刁難住了嗎?”
“忠奸之辨,乃是圣皇訓子孫之名言?!彼卧G拱手道,“非臣下所能置喙?!?
“好。”
朱元璋點點頭,
將國事縮小到家事范圍,宋訥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所以他也愿意給這個為帝國后代辛勞的老人遞一個臺階,
他轉過身,面向自己的子孫們,
“既是我親自寫給你們看的,你們直接問我就是。
平日里雖然我沒有空閑,但今日剛好我要考校功課。
朱允炆,你上課游神,可是對此事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妨說說。”
他嗓音渾厚,
常年的軍武生涯和自我精簡的克制生活讓他即便在五十九歲的高齡依舊身姿挺拔,眼神炯然,
被他盯住,朱允炆不由得有些發毛,
但想到將來可能發生的一切,即便對面是皇帝,
——以現在的身份“皇孫”,他面對著的不過是自己的爺爺,
所以朱允炆挺了挺脊背,認真說道:“回圣皇爺爺,并沒有,但我知曉,圣皇爺爺需要我們有,而且給我們指了一條明路,只是我害怕我說錯,錯解了爺爺的意思。”
“一條明路,哈哈,朱允炆,難道我給你指的還有歪路嗎?”
朱元璋撫掌而笑,
“你但說無妨。”
“確然,皇爺爺,這條明路被拆分成了以下方面?!?
朱允炆聲音有些單薄,堅定的聲音還是在大本堂中回蕩,
“爺爺以節儉要求我們,每頓吃粗糧,青菜。是為了讓我們體恤民生多艱,也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擁有和百姓們相似的心態。
從百姓的角度來看,饑荒時能每頓都有飽飯吃,頭上的官吏已經是青天大老爺。”
“嗯。”
朱元璋在講師的位置坐下,隨行太監給他倒了一杯茶,他淺啜一口。
“即便在我們看來有一個貪得無厭的奸臣,只要他馭下的百姓吃了飽飯,那么他在百姓的眼中就是一個好人。”
朱元璋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
身為帝國的統治者,他心中并不認可這個觀點,
但他覺得自己這個身材纖瘦白皙,有儒家風度的孫子說話非常有趣,
所以盡管他從心里敏銳地發現,很有可能這番話語是朱允炆為這次“考?!鳖A準備好的,他也想要聽一聽,
見朱允炆停下,朱元璋放下手中茶杯,鼓勵地伸手,示意繼續講下去。
“而皇爺爺叫我們穿布鞋,像行軍的士兵一樣纏足遠行,是為了叫我們像士兵一樣思考?!?
朱允炆頓了頓,
因為朱元璋的眼神變得銳利了幾分,
他意識到自己的好孫子接下來要說什么,所以在考慮要不要打斷,
宋訥畢竟老了,腦袋轉的慢了一些,可他畢竟政治嗅覺相當敏銳,當即便喊道:“允炆!”
黃口小兒,怎么可以討論軍事?
“無妨,宋祭酒?!?
在宋訥即將打斷朱允炆說話時,朱元璋笑了笑,
“這是家中私談,但說無妨。”
“我們要像士兵一樣,思考將軍的好壞,
而且并不是每個人都有當將軍的能力和素養。
對于您來說,會打仗能打勝仗的就是好將軍,但對士兵們來說,指揮好,能發揚他們特點,能讓他們升官發財的就是好將軍。”
宋訥愕然,
其余皇子皇孫更是面目呆滯,
朱允熥更是因為他是自己的親哥哥代入感太強,身上冒起了冷汗,
忠君愛國乃是對兵將的基本要求,他怎么敢這么說的?
朱元璋面無表情,
朱允炆繼續說道:
“所以我很羨慕四叔當年被您派去故土,深入民間,細事無不究知,修行兼濟天下的才能。四叔所走的道路,正是您給我們指出的一條明路。”
四叔,朱棣?
以朱允熥臉上驚疑一閃而逝,忠奸之辨和四叔有什么關系?
朱允炆好像沒有直接回答“忠奸之辨”的問題,但卻每句話都在說忠奸之辨,
總而言之,在旁人看來,
就是他從這些事里面悟出的道理,并不足以讓他在更加錯綜復雜的局勢和人際關系中辨別“忠奸”,知人善用,
他的舉例,都是淺嘗輒止。
但朱元璋眼中卻閃爍著神采。
他看到了有龍氣纏繞的皇孫,
層層深入的表述,非常清晰。
盡管這番并不正式的“奏對”對其他很多皇子皇孫來說有些艱深,
最主要的是很多皇室子孫,從潛意識里抵觸這種說法,
因為盡管實踐和認知的關系,朱允炆講解的比較膚淺或言之——接地氣,
以非常質樸的觀點,考量普通百姓的想法,
這些涉及到細枝末節的部分,向來是被很多皇室所摒棄的,
他們是龐大國家的駕馭者,是整個國家的統籌者,也是高高在上的掌控者,
他們為何需要了解那些細枝末節的東西?
他們只需要會駕馭那些掌握技能的人罷了,
可對真正的天子來說,尤其是對朱元璋這種控制欲極強的皇帝來說,面面俱到是應有必備的素養,
朱元璋在朱允炆陳述的時候喝了口茶,隨后在他講完的時候又喝了口茶,嘴角勾起了一抹微笑,
朱允炆說完,觀察著朱元璋的表情:“所以我知道皇爺爺為我們指出了一條明路,但如果沒有皇爺爺這樣的大智慧,這條路上,滿是荊棘。”
朱元璋眉間含笑,渾身舒坦,
太多臣子虛假的阿諛奉承,實際上是要他們的意見凌駕于自己的頭上,
但朱允炆的這番奉承,顯然是發自內心。
這番思索,超越了這個年齡,
可朱允炆畢竟是他欽定的長子長孫,
若是尋常的皇子皇孫們反而問不出這種話來,
更不可能以這種角度,說出忠奸之辨,揣測到他那些行為下的深意,
朱元璋漆黑的眼珠里倒影著朱允炆消瘦的身體,嘴角的笑容頑固而堅定地掛著,
他問出了最開始自己提出的那個問題:“那么,允炆,你認為,你要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