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匠心永續
- 重返98,從便利店開始致富
- 廬山煙魚
- 2108字
- 2025-03-28 20:57:00
展示會結束后的第二天,陳陽一大早就來到便利店,開始收拾出一片空間。他要按照和林小雨商量好的計劃,在店里開辟一個專門的手工藝學習區。
“這個角落采光不錯,“林小雨走進來,看著陳陽正在搬動的貨架說,“而且靠近后門,不會影響店里的正常經營。“
陳陽點點頭:“我想把這些貨架往里挪一挪,空出一片區域來。到時候可以放張大桌子,讓老人們教大家手工藝。“
兩人忙活了一上午,終于將這片空間收拾妥當。一張原木色的大桌子放在中間,周圍擺著幾把椅子,墻上掛著展示會上拍攝的照片,還有老人們的作品。
“我已經和幾位老人商量好了,“林小雨一邊整理桌面一邊說,“李婆婆周二教剪紙,劉爺爺周四教木工基礎,王大娘周六教刺繡。張奶奶說她身體不太好,就每個月來一次,教大家編織。“
陳陽拿出筆記本,仔細記下這些安排:“那我們得準備一些材料。剪紙需要彩紙和剪刀,木工要準備一些小工具和木料...“
“我已經列好清單了,“林小雨從包里拿出一張紙,“這些都是老人們建議的基礎材料。他們說先從簡單的開始教起,讓大家慢慢培養興趣。“
下午,李婆婆來到便利店,看到煥然一新的學習區,眼睛一下子亮了:“這地方不錯,比我想象的還要好。“
“李婆婆,您看看還需要添些什么?“陳陽問道。
李婆婆環視一圈:“再加個小柜子,放些工具和材料。還有,墻上可以掛個展示架,把學員們的作品放上去,能增加他們的成就感。“
林小雨立刻記下來:“我明天就去買。對了,李婆婆,您看這個宣傳海報怎么樣?“
她指著墻上新貼的海報,上面寫著“匠心傳承“幾個大字,下面是各個課程的時間安排和報名方式。
“好,好,“李婆婆連連點頭,“簡單明了,一看就懂。“
第二天一早,便利店就迎來了第一批報名的學員。大多是展示會上看過的人,還帶來了自己的親朋好友。
“我女兒特別喜歡剪紙,“一位年輕媽媽說,“昨天回家就一直嚷著要來學。“
陳陽熱情地接待每一位來報名的人,詳細介紹課程安排和需要準備的東西。林小雨則負責建立微信群,方便大家及時了解課程信息。
“要不要收學費?“陳陽問林小雨,“畢竟要準備這么多材料。“
林小雨想了想:“可以收一點材料費,但不要太多。主要是讓大家珍惜學習的機會。老人們說了,他們教學不收錢,就圖個開心。“
周二,第一堂剪紙課如期開始。李婆婆特意帶來了自己珍藏的剪紙作品,擺在展示架上。十幾個學員圍坐在大桌子旁,認真聽她講解基本技巧。
“剪紙最講究的就是耐心,“李婆婆說,“一張紙看似簡單,但要把它變成美麗的圖案,需要很多心思。“
學員們跟著李婆婆學習最基礎的折疊和剪裁方法。有的人剪歪了,有的剪斷了,但大家都興致勃勃,不斷嘗試。
“沒關系,慢慢來,“李婆婆鼓勵道,“我剛學的時候,比你們剪得還難看呢。“
陳陽在一旁看著,心里暖暖的。他發現這些學習手工藝的人,不知不覺間都放慢了節奏,臉上的焦躁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專注和平靜。
周四的木工課同樣受歡迎。劉爺爺教大家如何識別不同的木材,如何使用最基本的工具。雖然是簡單的知識,但每個人都聽得入神。
“現在的年輕人都急匆匆的,“劉爺爺一邊演示如何使用刨子一邊說,“其實做木工最重要的就是靜下心來。每一道工序都馬虎不得,否則成品就會不扎實。“
一位大學生舉手提問:“劉爺爺,為什么現在的家具都不經用?“
“那是因為現在講究效率,“劉爺爺解釋道,“機器加工快是快,但少了手工的溫度。你看這把刨子,用得久了,木頭都有了包漿,握在手里特別舒服。這就是手工的魅力。“
周六的刺繡課,王大娘帶來了自己年輕時繡的嫁妝。那些精美的枕套、手帕,雖然有些已經泛黃,但針腳依然整齊,圖案依然鮮活。
“繡花要先學會打基礎,“王大娘說,“就像蓋房子,地基不牢,上面再好看也是空的。“
林小雨也坐在學員中間,跟著學習。她發現自己的手很不聽使喚,線總是打結,針腳歪歪扭扭的。
“小雨啊,“王大娘看著她笑,“你這是心急。繡花貴在慢,一針一線,都要用心。“
林小雨點點頭,放慢動作,認真地跟著王大娘的指導練習。漸漸地,她的針腳開始變得整齊起來。
“你看,“王大娘欣慰地說,“這就對了。手藝是慢慢練出來的,急不得。“
一個月過去,學習區的展示架上已經擺滿了學員們的作品。雖然大多還很粗糙,但每個人都很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
“要不要辦個小型展覽?“林小雨提議,“讓大家看看這一個月的進步。“
陳陽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可以在周末辦,請老人們來點評,給大家一些建議。“
這天晚上,陳陽送林小雨回家。夜色溫柔,街邊的梧桐樹沙沙作響。
“小雨,“陳陽輕聲說,“謝謝你。“
“謝我什么?“
“謝謝你幫我把便利店變得更有意義。“陳陽看著她的眼睛,“以前我只想著把店開好,現在我覺得我們在做一件更有意義的事。“
林小雨笑了:“其實我也要謝謝你。如果不是你支持,這些想法都實現不了。“
兩人相視一笑,默契地明白,他們不僅在傳承手工藝,更在為這個社區注入新的活力。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他們正在用最樸實的方式,讓人們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與溫暖。
回到家,林小雨打開筆記本,開始記錄這一個月來的點點滴滴。她想起王大娘說的話:“手工藝就像一面鏡子,照出的是一個人的耐心和堅持。“
是啊,她和陳陽不就是在用耐心和堅持,編織著一個更有溫度的未來嗎?想到這里,林小雨的嘴角不自覺地揚起一抹幸福的微笑。